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研究进展
[Abstract]:Ebola hemorrhagic fever is a newly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a high mortality rate, and its pathogen is Ebola virus. The mechanism of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 is not yet clear, and there is no effective vaccine prev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vaccine research progress of Ebola virus glycoprotein were reviewed.
【作者单位】: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类号】:R3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少青;;法国研究人员发现:蝙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2 曹力;;幽灵般的“埃博拉病毒”[J];世界知识;1995年11期
3 朱自强;;美科学家揭示埃博拉病毒感染细胞的分子机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11期
4 上官云;;“埃博拉”之谜[J];自然与科技;2008年04期
5 向潮;不是微生物的错[J];中国新闻周刊;2000年24期
6 许黎黎;张连峰;;埃博拉出血热及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7 邱鑫,吴永尧;埃博拉病毒蛋白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年01期
8 杨世诚;病毒正向人类宣战[J];科学中国人;1997年Z1期
9 菲琳;;埃博拉病毒蛋白致细胞死亡之谜[J];国外医学情报;2001年11期
10 曹虎;;人与病毒的战争[J];科学之友;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丹;黄军艳;张学江;赵美霞;刘胜毅;;初探细胞程序性死亡在拟南芥与核盘菌互作中的作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于丽娜;杨文香;李亚宁;孟庆芳;张汀;刘大群;;细胞壁降解酶在冬枣黑疔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长远;王克;赵奎华;苗则彦;梁春浩;;葡萄白腐病病原学、致病机制及防治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谢芳;雷连成;;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致病机制及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关系[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微生物学学术论坛论文集(2008)[C];2008年
5 郭学军;冯书章;;魏氏梭菌外毒素及其致病机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王丽;焦立新;贺丹;王爽;张云峰;;烟曲霉致病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A];2007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医学真菌学术会议暨医学真菌实验室研究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金富;刘光英;温旺荣;陈文列;林立群;洪航;;齿龈内阿米巴引起牙周病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八次全国寄生虫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8 杜雄伟;李叶;杨卓;;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朱海娟;;心理治疗中共通的心理致病机制探讨[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彭贵青;张琪;邬开朗;朱应;朱帆;吴建国;;博尔纳病毒的致病机制探索[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林贵;尚无证据显示埃博拉病毒能在人际间传播[N];保健时报;2009年
2 ;美研究人员发现猪感染埃博拉病毒[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研究员 危北海 整理 严少卫;中西医结合新趋势:截断致病机制[N];健康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毛黎 王俊鸣;埃博拉病毒不再那么可怕[N];科技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佳楣;破译埃博拉病毒[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6 江南雪舞;致命杀手———埃博拉病毒[N];大众卫生报;2005年
7 美 巴里·齐格尔曼 戴维·齐格尔曼;埃博拉病毒[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方彦 章静波;防埃博拉病毒,猴子先行[N];健康报;2001年
9 王晓洁;埃博拉病毒在刚果显身[N];科技日报;2003年
10 记者 陈超;日科学家合成埃博拉病毒[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诗坡;基于重组腺病毒载体的烈性病原体疫苗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2 谭亚芳;鼠疫耶尔森氏菌Ⅲ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YopK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3 聂清;汉坦病毒核酸疫苗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杜宗敏;鼠疫耶尔森氏菌与小鼠巨噬细胞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刘晓丽;风疹病毒包膜糖蛋白细胞融合活性位点的定位及衣壳蛋白对融合活性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建林;乙肝病毒X蛋白相关细胞因子的分离、鉴定及功能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焦立新;烟曲霉致病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国庆;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致病机制及诊断靶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马洪第;Toll样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致病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郑晶;创伤弧菌溶细胞毒素及金属蛋白酶的基因克隆、蛋白表达、抗体制备及其致病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晨;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毒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王宗尧;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NP的表达和抗体制备[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3 张桂根;埃博拉病毒包膜蛋白GP细胞毒性机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宋坤;表达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5 仇维亚;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6 董青生;马尔尼菲青霉株间形态学、酶学差异与致病机制关系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徐敏;SS7的分离鉴定及其与高致病性PRRSV混合感染的致病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曹海霞;汉坦病毒GM04-38株包膜糖蛋白上融合肽的初步确定[D];山东大学;2009年
9 郭海龙;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体内细胞因子与病毒的定量检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10 王炳花;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与生物学活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6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43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