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内蒙古部分地区人体粪便中乳杆菌、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发布时间:2019-11-27 14:58
【摘要】:以采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锡林郭勒盟健康人群新鲜粪便为材料,从中分离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从12份粪便样品中共分离到乳杆菌和双歧杆菌16株。运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研究,将分离到的菌株鉴定为乳杆菌的9个种和双歧杆菌的1个种。呼和浩特市的7份粪便样品分离出8株乳杆菌(7个种)。锡林郭勒盟的5份粪便样品分离出7株乳杆菌和1株双歧杆菌(3个种)。结果表明,两地区不但粪便样品提供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大,而且呼和浩特市粪便样品提供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大于锡林郭勒盟粪便样品提供者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
【图文】:

双歧杆菌,乳杆菌,同源性,模式株


LactobacillusgasseriLactobacillusreuteriLactobacillusruminisLactobacillusruminisLactobacillushelveticusLactobacillusruminisLactobacillusruminisLactobacillusruminisLactobacillusruminisBifidobacteriumpseudocatenulatum模式株JDM1IFO3956ATCC33323JCM1093NCFMATCC334ATCC33323DSM20016NBRC102161NBRC102161DPC4571NBRC102161NBRC102161NBRC102161NBRC102161strainB1279同源性100%99%99%99%100%99%99%99%99%99%99%99%99%99%99%99%图1部分乳杆菌和双歧杆菌16SrDNA扩增产物凝胶电泳结果图2系统发育树研究报告ResearchPapers14

16SrDNA序列,乳杆菌,双歧杆菌,系统发育树


confusaJCM1093,L.fermentumIFO3956,L.reuteriDSM20016,L.gasseriATCC33323,,L.acidophilusNCFM,L.helveti-cusDPC4571,B.pseudocatenulatumstrainB1279处于同一分支;因此分别鉴定为L.plantarumJDM1,L.caseiATCC334,W.confusaJCM1093,L.fermentumIFO3956,L.reuteriDSM20016,L.gasseriATCC33323,L.acidophilusNCFM,L.helveticusDPC4571,B.pseudo-catenulatumstrainB1279;鉴定结果均与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相同。粪便样品中获得的15株乳杆菌和1株双歧杆菌的16SrDNA序列已全部上传到NCBI数据库中,其Gen-Bank序列号如下:IMAUFB044(JQ805662);I-MAUFB042(JQ805660);IMAUFB039(JQ805657);IMAUFB037(JQ805656);IMAUFB041(JQ805659);IMAUFB043(JQ805661);IMAUFB040(JQ805658);IMAUFB060(JQ805678);IMAUFB054(JQ805672);IMAUFB058(JQ805676);IMAUFB055(JQ805673);IMAUFB056(JQ805674)。2.4菌群特点分析本研究运用16SrD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研究,将12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到的16株菌,鉴定为15株乳杆菌和1株双歧杆菌。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粪便样品来源进行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呼和浩特市的7份粪便样品共分离出8株乳杆菌(7个种),分别为L.gasseri2株,L.plantarum,L.fermentum,W.confusa,L.acidophilus,L.casei和L.reuteri各1株。样品中,除了4号样品(FHS4)和15号样品(FHS15)都分离到一株L.gasseri外,其它样品没有分离到相同的乳杆菌或者双歧乳杆菌。呼和浩特市粪便样品提供者的肠道菌群结构有显著性差异(p<0.05)。锡林郭勒盟的5份粪便样品分离到7株乳杆菌和1株双歧乳杆菌(3个种),其中L.ruminis6株、L.helveticus和B.pseudocatenulatum各1株。样品中只有20号样品(FXM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阮征;邓泽元;伍国耀;印遇龙;;食物营养与机体健康的关系——肠胃始动论[J];食品科学;2012年11期

2 孙元琳;陕方;赵立平;;谷物膳食纤维——戊聚糖与肠道菌群调节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年09期

3 张敏,范小兵,杭晓敏,李X宝,杨虹,沙大年,奚万艳,王一鸣;青年人肠道菌群分布及关键益生菌群落结构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4 易金阳;王烨;李琳琳;;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保红;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人体代谢相关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超;王丕武;付永平;张卓;刘宏禹;;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表达载体的改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2 刘海燕;苏秀侠;陈群;;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现状[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11期

3 聂存喜;张文举;;代谢组学及其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1期

4 马超;王丕武;付永平;张卓;刘宏禹;;乳酸乳球菌食品级表达载体的改造(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4期

5 高权新;施兆鸿;彭士明;;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J];海洋渔业;2013年03期

6 刘佳;彭颖;吴春福;李晓波;;微生态制剂在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衡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14期

7 刘勇;;胃肠微生态学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3期

8 李琦;寿张飞;;肠道微生态与肝、肾疾病的相互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年03期

9 金红芝,范小兵,杭晓敏,李X宝,杨虹;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结构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文羿;孟和;张和平;;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和春;王劲松;杨国;倪新华;范小兵;杭晓敏;;健康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少英;奶牛源性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刘芳宁;益生菌对轮状病毒感染和腹泻的保护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磊;狼肠道菌群生态及犬科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和系统发育[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曹艳茹;动物粪便放线菌多样性及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庆;小鼠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张俊娟;具有黏附性乳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曹先海;犬科动物粪便菌群组成及多样性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雯雯;鱼类肠道可定植乳酸杆菌分子生态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刘晶;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人群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桂英;对虾肠道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免疫力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胡威;植物乳杆菌蛋白质组学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王怀山;芽孢杆菌对肥胖大鼠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石晶红;双歧杆菌的分离及其对特定抗生素耐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10 徐灵筠;1型糖尿病鼠类模型的肠道菌群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磊,刘绛光;对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讨论[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9年06期

2 艾国平,粟永萍,程天民;肠道粘膜免疫的构成与功能[J];免疫学杂志;2000年S1期

3 杭晓敏,杨虹,Whiteby Corne;垃圾填埋场中厌氧真菌18S rDNA的PCR扩增及鉴定[J];生物工程学报;2001年05期

4 汤健;温绍君;王佐广;孙海霞;洪昭光;蔡木易;易维学;徐亚光;;动物与临床试验——评价大豆低聚肽的降血压效果[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03期

5 毛炜翔;高金燕;陈红兵;;小麦过敏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7年08期

6 李伟;陈庆森;;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及其菌群与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8年10期

7 段建华;肠黏膜屏障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8 张奕;智发朝;张万岱;;人体不同节段小肠腔菌群和膜菌群的研究[J];胃肠病学;2006年11期

9 李永儒;丁晓贝;左浩江;王嵬;黄玮;裴晓方;;肠道菌群与粪便性状关系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9期

10 阎春玲;刘兵;刘万顺;;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及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军民;谷氨酰胺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2 刘琳娜;大黄多糖对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陶月红;维生素A对树突状细胞的调节及其在粘膜免疫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辉;吸入维生素A与布地奈德对难治性哮喘大鼠肺部病理及TSLP表达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2 王艳艳;高脂日粮诱导小鼠氧化应激及对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年

3 刘玉江;膳食纤维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冰,于学军,吴力克,张学成;螺旋藻在体外对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增殖的促进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9年04期

2 张和春;王劲松;杨国;倪新华;范小兵;杭晓敏;;健康老年人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6期

3 周景欣;袁杰利;李新仓;;几种益生元制剂对肠道菌群作用效果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8年02期

4 张和春;倪新华;杨国;王劲松;范小兵;杭晓敏;;婴儿肠道双歧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年05期

5 梁冰,吴力克,姜峰,付海波,熊德鑫,修淑丽;双歧杆菌QJ405、乳杆菌QJ405在试管内对肠道致病菌抑杀效果的初步报告[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年05期

6 蒋寒青;卢行安;康白;;对双歧杆菌DM9227株的实验研究 Ⅱ.双歧杆菌DM9227株对小鼠的毒性试验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3年02期

7 刘兰,曹郁生,黄筱萍;双歧杆菌选择计数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年04期

8 何道生;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5年06期

9 苏世彦;双歧杆菌的定植与生态演替[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0 张敏,范小兵,杭晓敏,李X宝,杨虹,沙大年,奚万艳,王一鸣;青年人肠道菌群分布及关键益生菌群落结构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荣帅;凌沛学;张天民;;益生菌的黏附机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斯大勇;张日俊;;乳酸菌粘附的机制、特点、生物学作用[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程茜;聂晶;;双歧杆菌及其WPG对脐血来源DC分化成熟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儿科微生态学学术会议暨儿科微生态学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4 袁静;王恒梁;黄留玉;;双歧杆菌体内体外的比较蛋白质组和比较转录组学的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三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邱凌;倪学勤;;乳酸杆菌粘附机制研究进展[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吴冰冰;杨毅;王卫平;;肠道双歧杆菌对婴儿Th1/Th2平衡发育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7 程茜;熊菲;;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双歧杆菌的作用研究[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黄鸿眉;程茜;;双歧杆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肠上皮细胞IL-8、TNF-α分泌的研究[A];首届中国西部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黄鸿眉;程茜;;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生长和白介素-8分泌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古长庆;晁福寰;;双歧杆菌的生物学功效及其保健作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双歧杆菌在肠道微生态中的地位[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马宁;日本发表报告称双歧杆菌能延年益寿[N];中国食品报;2011年

3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 采访整理;微生物是地球的原住民[N];保健时报;2007年

4 记者 钱铮;熊猫粪便里藏宝贝[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姜辉;有关大便的常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记者 熊心权 冉昌龙;大山铺恐龙粪便样化石辗转求证[N];自贡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刘艳芳;益生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非浪得虚名使用益生菌须以安全有效为首要考虑[N];中国食品报;2009年

8 董良 董少广;话说细菌与人类[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齐林梅;第二个益生菌全基因组测序完成[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唐逸;粪便DNA证实大熊猫仍具进化潜力[N];北京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青;耐氧性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生理特性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孟祥晨;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3 魏华;不同外源扰动因素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龙若庭;胃泌素调节激素(OXM)在双歧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转基因双歧杆菌对肥胖小鼠食量、体重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国兴;双歧杆菌胞壁蛋白诱导人肠腺上皮细胞β-防御素-2基因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斌;高粘附性能乳杆菌的筛选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粘附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7 张英春;抑制宋内志贺菌益生菌株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美玲;两种肠道疾病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玮;双歧杆菌对内毒素损伤幼年大鼠肠道保护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10 龙淼;耐酸性反刍兽月形单胞菌构建及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滟;双歧杆菌与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2 赵胜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双歧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3 黎永学;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4 张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鉴定双岐杆菌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谢成彬;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佐剂效应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6 冀建伟;双歧杆菌对应激大鼠肠道菌群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火云;枸杞及其它中药对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增殖和发酵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许婷;双歧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9 周中成;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肠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孙纪录;菊芋对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生长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66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566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4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