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2-APB通过STIM1调控Orai1通道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0:36
【摘要】:钙库操纵性钙内流(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SOCE)是一种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钙离子浓度降低或耗竭诱导的外钙内流方式,介导SOCE的离子通道叫钙库操纵性钙通道(store-operated calcium channels,SOCs)。钙释放激活钙通道(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2+)channel,CRAC)是最典型的一类SOCs,主要成分是基质相互作用分子蛋白(stromal interaction molecule,STIM)和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Orai)又称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因子(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lcium channel molecule,CRACM)。Orai家族有3个同源蛋白:Orai1,Orai2和Orai3;STIM有2个亚型:STIM1和STIM2。经典的SOCE由STIM1和Orai1介导。位于内质网的STIM1是单跨膜蛋白:内质网腔N端作为感受器感受钙库钙离子浓度变化;内质网跨膜TM区将内质网腔钙离子浓度变化信号传递给胞浆游离的C末端;胞浆C末端发生构象变化形成寡聚体,并转位到内质网膜靠近细胞膜的位置形成斑块状(puncta)结构,结合并激活Orai1通道。Orai1是细胞膜上四跨膜的通道蛋白,是一种高选择性Ca~(2+)通道,其N末端和C末端都在细胞内。Orai1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被STIM1激活后形成具有通道活性的六聚体,引发小幅度持续性钙内流,维持细胞钙稳态。这个内流的钙电流叫CRAC电流(calcium release-activated Ca~(2+)current,I_(CRAC))。CRAC通道功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直接调控众多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肥大细胞等的生理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基因突变可造成CRAC通道功能缺陷,导致肌张力减退、自身免疫病、无汗症、外胚层发育不良和出血性疾病等,严重的甚至发生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危及生命安全。虽然目前CRAC通道的分子构成已被揭示,然而其通道调控分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2-氨基乙氧基苯硼酸(2-Aminoethoxy-diphenyl borate,2-APB)是一种膜通透性化合物,早期被证实为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phosphate receptor,IP_3R)抑制剂。后来研究发现2-APB可作为一种非特异性通道阻滞剂,有效抑制SOCE,目前已经成为研究CRAC通道的常用工具。2-APB对CRAC通道的影响非常复杂:低浓度(5μmol/L)的2-APB增强STIM1活化的I_(CRAC);高浓度(50μmol/L)的2-APB则表现短暂增强后快速抑制STIM1活化的I_(CRAC);高浓度(50μmol/L)的2-APB能直接门控Orai3和未结合STIM1的Orai1。2-APB激活CRAC通道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有人认为2-APB激活CRAC不需要STIM1,是直接作用于活化的Orai1,扩张Orai1通道孔直径,促进钙内流。然而本研究发现2-APB可以通过改变STIM1的CT末端(a.a.235-685,C-terminal,CT)分子构象暴露CAD结构域激活Orai1,产生钙内流。1.2-APB诱导STIM1 CT末端与Orai1相互作用为研究2-APB增强CRAC电流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在STIM1 CT末端(a.a.235-685,C-terminal,CT)连接双荧光标签蛋白(YFP-CT-CFP)后和Orai1-mKate共转染入Hela细胞中,2-APB处理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原均匀分布于细胞质的YFP-CT-CFP转位至细胞膜,与Orai1-mKate共定位。说明2-APB可诱导YFP-CT-CFP和Orai1-mKate形成复合物。再将YFP-CT-CFP和Orai1-YFP共转染入Hela细胞,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监测两种蛋白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在仅提供波长为405 nm的荧光标签蛋白CFP的激发光条件下,分别在CFP和YFP发射波长处收集信号,给予细胞2-APB刺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细胞质内原均匀分布的YFP-CT-CFP先后转位至细胞膜与Orai1-YFP共定位,并且二者分子间FRET迅速增加。表明携带CFP的STIM1 CT末端与携带YFP的Orai1之间分子距离10 nm,即二者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上述结果提示2-APB诱导STIM1 CT末端与Orai1相互作用。2.2-APB诱导STIM1 CT末端与Orai1相互作用并激活Orai1通道利用红色荧光的基因Ca~(2+)探针(genetically-encoded Ca~(2+)indicator,GECI)CMV-R-GECO1.2监测细胞内Ca~(2+)浓度变化。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YFP-CT-CFP,Orai1-CFP和CMV-R-GECO1.2后,加入不同浓度的2-APB,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低浓度的2-APB(5μmol/L)诱导了持续激活的Ca~(2+)内流,而高浓度2-APB(20μmol/L)则先激活强烈的Ca~(2+)内流后后快速阻断Ca~(2+)内流。3.2-APB诱导STIM1 CT末端CAD结构域发生构象转变为研究STIM1CT末端如何激活Orai1,首先将YFP-CT-CFP单转入Hela细胞中,给与2-APB刺激,共聚焦显微镜记录发现YFP-CT-CFP分子内FRET降低,提示STIM1 CT末端的折叠状结构转变为伸直型构象。随后于STIM1 CT末端的CRAC活化结构域(CRAC activation domain,CAD)上连接相同的双荧光标签蛋白(YFP-CAD-CFP),将构建好的质粒单转Hela细胞后,重复上述步骤,共聚焦观察发现YFP-CAD-CFP分子内FRET虽降低却并未形成斑块状聚集,也未转位至细胞膜。与Orai1-mKate共转时,YFP-CAD-CFP与过表达的Orai1在2-APB刺激后也不能发生共定位。由此揭示2-APB也能诱导STIM1 CT末端的CAD结构域发生构象转变。4.2-APB诱导STIM1 CT末端与Orai1相互作用依赖于Orai1的CBD和NBD结构域本实验将构建的缺失Orai1 C末端的STIM1结合位点(a.a.272-292,C-terminal CAD binding domain,CBD)和N末端的STIM1结合位点(a.a.73-85,N-terminal CAD binding domain,NBD)的表达载体Orai1-?CBD-mKate及Orai1-?NBD-mKate分别与YFP-CT-CFP共转Hela细胞,加入2-APB后,共聚焦记录荧光变化。结果显示过表达Orai1-?CBD-mKate的Hela细胞中的YFP-CT-CFP不能与Orai1-?CBD-mKate共定位于细胞膜,而缺失NBD表现与YFP-CT-CFP的共定位显著减少。据此表明2-APB诱导的Orai1和STIM1 CT末端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Orai1的CBD片段,而NBD在此过程中起次要作用。结论:本研究证明2-APB通过促使STIM1 CT末端产生构象变化,暴露Orai1激活位点,诱导STIM1 CT末端与Orai1直接相互作用进而活化Orai1,引发细胞钙内流。Orai1的CBD片段和NBD片段均与2-APB诱导的STIM1 CT末端与Orai1结合相关。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共表达,量化分析


15图 1. STIM1 CT 末端和 Orai1 分布示意图。A 示(左)50 μmol/L 2-APB 处理前后,共表达 Orai1-mKate 和 ST1-CT-YFP 的 HeLa 细胞内 Orai1-mKate 和 ST1-CT-YFP 分布变化图;比例尺为 10 μm。(右)荧光共定位量化分析图显示该分布的变化。绿色表示 ST1-CT-YFP,

相互作用,共聚焦,共聚焦显微镜,共转染


17图 2. 2-APB 诱导 YFP-CT-CFP 和 Orai1-CFP 相互作用并产生巨大 Ca2+内流。YFP-CT-CFP,Orai1-CFP 和 CMV-R-GECO1.2 共转染 Hela 细胞。48 小时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中观察活细胞。A示50 μmol/L 2-APB处理前后共聚焦下荧光分布改变;比例尺为20 μm。B 示 CMV-R-GECO1.2 记录下的不同浓度 2-APB 诱导的 Ca2+内流。C 示分别在 0 秒,,446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嘉弟;查宝兴;杨宁;王书友;陈惠英;鞠九龙;张苏玲;;CMMH对体外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J];铁道医学;1987年03期

2 贾振庚;潘瑞芹;刘德辉;;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87年04期

3 胡丽萍;满延高;陈敏诲;;培养液中血清的含量对原代兔婴肾细胞生长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1987年02期

4 ;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吗?[J];人民军医;1988年02期

5 ;药理学[J];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1988年06期

6 陈汉源;细胞的生长控制和肿瘤转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7 王健平,汤健;细胞生长抑制因子[J];生理科学;1988年S1期

8 徐世康,丁菲英,陈捷,蒋文美;罗丹明6GDN对人体肺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J];肿瘤;1988年06期

9 侯嵩生,李新明,尚廷兰,吴玉兰,李洪林;九连小蘖悬浮培养细胞生理生化研究 Ⅰ.细胞生长与培养液的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8年02期

10 赵雅丽,孟松娘,范保荣,林仲翔,王端顺,汪X仁;钙调素抑制剂——三氟拉嗪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微管组装的影响[J];实验生物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涛;白海;王存邦;路继红;欧剑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路晓薇;冯崇锦;郭俊兵;罗冬元;;靶向Cdc6 RNAi抑制舌癌CAL-27细胞的增殖[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暨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委会2015年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任俊丽;陶燕芳;杜薇薇;李之珩;李晓璐;徐利晓;肖佩芳;胡绍燕;潘健;卢俊;;存活素选择性抑制剂YM155可诱导SK-NEP-1肾母样肿瘤细胞的凋亡[A];第十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4 安静;姚炜炜;何慧心;孔杰星;尚羽;于志强;;三氯生诱导细胞糖酵解代谢及PI3K/Akt/FoxO的调控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C];2019年

5 安静;姚炜炜;何慧心;孔杰星;尚羽;于志强;;三氯生诱导细胞糖酵解代谢及PI3K/Akt/FoxO的调控机制[A];2019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毒理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9年

6 廉建坡;林登强;祝宇;徐烈雨;徐云泽;;Ganetespib对pc12细胞的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曲华;吴文周;安美文;滕维中;;基底加载时波形及应变幅度对细胞生长、增殖与铺展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廖琼;田静;韩杨;任霞;张之勇;姜国胜;廖琼;田静;韩杨;任霞;张之勇;姜国胜;;DBO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凋亡与自噬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C];2017年

9 彭志宏;黄柏胜;文芳;韩仰;刘发益;邬力祥;;Mett19基因对U251细胞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10 王季石;罗青松;何颖颖;;血红素诱导HO-1基因的表达与K562细胞生长及凋亡关系的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路;英科学家开发出培育成人干细胞新法[N];科学时报;2011年

2 纪十 科普作者 生命健康领域观察者;心脏能杀死癌细胞?[N];北京科技报;2017年

3 永诚;美发现控制细胞生长的蛋白质[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吴志;肿瘤治疗新思路:诱导肿瘤细胞自动凋亡[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细胞模型筛选抗SARS病毒药物试验技术要求[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记者 张孟军;加找到刺激干细胞生长分子[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宁习源 吴剑鹏;人类情绪可影响干细胞生长[N];光明日报;2014年

8 经天;控制细胞生长的蛋白质[N];中药事业报;2000年

9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轶男;“T细胞杀手”养成记[N];中国青年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叶青 通讯员 卢文洁;细胞打印:筛选个性化肿瘤药物“新招”[N];科技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振迁;IER3IP1在胰岛Beta细胞中的作用初探[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2 王雨辰;Ang Ⅱ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研究及20(S)-原人参二醇的干预作用[D];吉林大学;2019年

3 邓圣泽;高级别胶质瘤细胞线粒体呼吸链活性状态关键调节蛋白的鉴定及临床意义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4 卢佳;Girdin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细胞恶性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李营;CUL4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6 康迪;形态发生过程中InR/Akt/TORC1信号通路负调控JAK/STAT活性从而参与细胞的命运决定[D];南京大学;2018年

7 杨静波;土贝母甲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王子梅;白细胞介素1β对AtT20细胞POMC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9 王永军;凋亡/增殖平衡失调在肺癌发生中作用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10 张媛媛;重组人岩藻糖基转移酶Ⅶ过表达对胚胎植入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京;2-APB通过STIM1调控Orai1通道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大慧;Sp1调控VEGF/VEGFR2和IGF-1/IGF-1R通路转录活性促进NK/T细胞淋巴瘤的侵袭[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陈文莉;LKB1对巨细胞肺癌PGCL3及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影响及机制[D];兰州大学;2016年

4 胡悦;生物细胞形态特性的荧光光谱技术[D];长春理工大学;2019年

5 张树金;PSF和p54nrb蛋白对PRRSV在MARC-145细胞中增殖的影响[D];聊城大学;2019年

6 胡夏练;同型半胱氨酸对SH-SY5Y细胞遗传损伤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7 高天;单独或联合应用柴胡皂苷D和JNK抑制剂SP600125对人骨肉瘤U-20S细胞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9年

8 杨萍;TP53TG1调控PLK1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迁移侵袭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9年

9 陈锡光;DCC-2036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及机制[D];南华大学;2019年

10 杨高娟;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早期引起PK-15细胞转录组变化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15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615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8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