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对黄褐斑大鼠模型治疗效果观察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6 00:54
【摘要】:目的:通过构建黄褐斑大鼠模型并提取、培养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收集脂肪干细胞上清液(conditioned medium from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CM)治疗黄褐斑大鼠模型皮损,观察其疗效。通过检测大鼠皮肤匀浆中前列腺素2(PGE-2)、干细胞因子(SCF)以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比较变化情况,探讨其对黄褐斑大鼠模型皮损处炎症反应的影响,为黄褐斑的治疗新策略提供更多实验依据。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分离、提取大鼠脂肪干细胞并予以鉴定,待脂肪干细胞传至第三代后,细胞覆盖培养瓶底部面积约80-90%,更换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收集脂肪干细胞上清液。选用8周龄的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12只予以正常饲养,30只用于造模。采用黄体酮肌肉注射联合紫外线照射法构建黄褐斑大鼠模型,通过肉眼观、病理学检查及皮肤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判断黄褐斑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造模时间截止后,从30只参与造模的大鼠中随机取出6只,从12只正常饲养的大鼠中随机取出6只,用作模型鉴定。将正常饲养的剩余6只大鼠纳为正常组,剩余24只参与造模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未予以干预,空白对照组使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予以治疗;阳性对照组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治疗组使用脂肪干细胞上清液。治疗方法采取在大鼠背部皮损区域分多点注射的方法。治疗结束后通过肉眼观察黄褐斑大鼠皮损区域变化,病理学检查及检测皮肤匀浆中PGE-2、SCF及NO含量,判定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大鼠脂肪干细胞贴壁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以梭形为主,在细胞密度较高时呈漩涡样生长。2.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干细胞免疫表型显示CD29、CD90呈阳性表达,CD45、CD106呈阴性表达。3.黄褐斑大鼠模型的鉴定:肉眼观可见大鼠背部裸露皮肤出现红斑、色素沉着、干燥,毛发光泽度下降。皮肤病理提示表皮增生,厚薄不一,真皮浅层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多且扩张明显,毛囊皮脂腺增生。生化检测提示SOD降低、MDA升高。4.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背部皮肤发现,阳性对照组与治疗组未见明显皮损,但较正常组皮肤颜色深,毛发光泽度低,肉眼观该两组间差距较小;模型组皮肤颜色仍较红,可见散在色素沉着;空白对照组可见散在红斑及色素沉着。皮肤病理提示,模型组表皮较前变薄,但仍厚于其余各组,真皮内仍有大量毛细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毛囊皮脂腺仍有增生,空白对照组表皮较模型组薄但厚于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及治疗组病理表现相似,表皮明显变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毛细血管扩张改善明显。5.皮肤匀浆PGE-2、SCF及NO含量检测提示,模型组在撤离了危险因素后经自身恢复,炎性因子仍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与治疗组炎性因子均在干预后明显降低,且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对黄褐斑大鼠模型具有治疗意义;2.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对黄褐斑大鼠模型皮损处炎症因子PGE-2、SCF及NO具有下调作用。
【图文】:
脂肪干细胞 P2 代(40×) 图 1-2 脂肪干细胞 P5 代(200×)
图 2 大鼠 ADSCs 表面抗原流式分析Fig.2 The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rat ADSCs surface antigen2 黄褐斑大鼠模型的鉴定2.1 肉眼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42;R-332
【图文】:
脂肪干细胞 P2 代(40×) 图 1-2 脂肪干细胞 P5 代(200×)
图 2 大鼠 ADSCs 表面抗原流式分析Fig.2 The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rat ADSCs surface antigen2 黄褐斑大鼠模型的鉴定2.1 肉眼观察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58.42;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琴;陈芳;朱以良;张宜;;脂肪干细胞培养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19年01期
2 孙贺元;闫渭清;;脂肪干细胞移植修复急性挤压伤性肾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年09期
3 邬娟;徐之良;;脂肪干细胞的急慢性炎症模型的建立[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年04期
4 李谋;杨小琳;赵金礼;;脂肪干细胞的应用前景[J];广东化工;2017年23期
5 陈犹白;张巍;栗利;张启旭;韩岩;;脂肪干细胞成肌分化及修复骨骼肌损伤:应用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年01期
6 王倩;汤文燕;汪兆艳;杨印祥;栾佐;;不同代数人脂肪干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年09期
7 刘琴;王丽平;陈芳;朱以良;;脂肪干细胞分离研究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8年04期
8 杨艳清;许其军;张洁;吴希f^;黄燕;江昌艳;;不同部位来源脂肪干细胞促进血管化的作用比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年03期
9 韩e,
本文编号:2615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61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