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聚焦超声治疗大鼠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模型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05:28
【摘要】:目的1.探讨建立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Vulvar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动物模型。2.通过检测聚焦超声对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外阴皮肤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突变型p53(Mutant type p53,mtp53)表达的影响,从而探究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第二部分: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1.于重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购70只SPF级雌性SD大鼠,将70只SD大鼠分成4个组,即:空白对照组(10只)不给予任何处理,机械刺激组(10只)给予SD大鼠外阴皮肤单纯机械刺激,丙酮组(10只)给予外阴皮肤单纯涂抹丙酮溶液,机械刺激+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丙酮实验组(模型组,40只)给予外阴皮肤机械刺激联合涂抹0.5%二甲基苯并蒽(DMBA)丙酮溶液。每周于固定时间给予各组相应实验处理,共14周;观察至18周。动态肉眼观察外阴皮肤变化情况并于6、8、10、12、14、18周取大鼠外阴皮肤组织,光镜观察大鼠外阴皮肤变化情况。2.建立28只模型大鼠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14)和对照组(n=14),两组SD大鼠均给予聚焦超声治疗,但对照组超声治疗仪无功率输出。两组SD大鼠治疗后4周,外阴皮肤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VEGF及mt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机械刺激组及丙酮组大鼠各个时期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变化无明显差异。模型组SD大鼠在第14周70%(28/40)出现了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 lial lesion,LSIL)改变,27.5%(11/40)出现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改变,造模成功率达97.5%。2.聚焦超声治疗后4周,实验组大鼠92.86%(13/14)外阴皮肤基本恢复正常,7.14%(1/14)仍表现为LSIL;对照组28.57%(4/14)大鼠仍为LSIL,71.43%(10/14)大鼠进展为HSIL;实验组大鼠外阴皮肤中HIF-1α、VEGF及mtp5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通过采用单纯机械刺激联合0.5%DMBA丙酮溶液涂抹法可以成功诱导雌性SD大鼠建立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动物模型。2.聚焦超声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可通过降低大鼠外阴皮肤中HIF-1α、VEGF及mtp53的表达,改善局部外阴组织微环境,从而有效治疗外阴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阻止病变发展。
【图文】:

外阴,皮肤,大鼠,机械刺激


图 1.1A 空白对照组 SD 大鼠正常外阴皮肤Fig 1.1A Vulvar skin in normol SD rat inblank control group图 1.1C 第 18 周丙酮组大鼠外阴皮肤Fig 1.1C Vulvar skin in acetone solution图 1.1B 第 18 周机械刺激组大鼠外阴皮肤Fig 1.1B Vulvar skin in mechanical irritationcontrol group at 18 weeks图 1.1D 第 10 周模型组大鼠外阴皮肤(乳头状增生)

外阴,机械刺激,皮肤,大鼠


图 1.1A 空白对照组 SD 大鼠正常外阴皮肤Fig 1.1A Vulvar skin in normol SD rat inblank control group图 1.1C 第 18 周丙酮组大鼠外阴皮肤Fig 1.1C Vulvar skin in acetone solution图 1.1B 第 18 周机械刺激组大鼠外阴皮肤Fig 1.1B Vulvar skin in mechanical irritationcontrol group at 18 weeks图 1.1D 第 10 周模型组大鼠外阴皮肤(乳头状增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711.72;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肖甫;李雁青;张琳琳;;宫颈细胞学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意义[J];肿瘤;2011年02期

2 张新莹;郭东辉;张小晶;赵文海;;宫颈细胞涂片中的非典型鳞状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3 李涛;钱德英;岑坚敏;陈观娣;;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0期

4 Nagi C.S.;Schlosshauer P.W.;吕涛;;宫颈内腺体受累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年12期

5 闫小龙;井明霞;张眉;刘明珠;;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自然史的系统评价[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年19期

6 邹德胜;王晶;;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形态学诊断标准探讨[J];肿瘤学杂志;2012年07期

7 贺国丽;;不除外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妇女应接受HPV DVA检测?[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6年05期

8 范艺巾;唐华均;刘瑶;李成志;;二甲基苯并蒽诱导外阴鳞状上皮内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11期

9 陈亮亮;赵卫红;白尧先;杨欣;郝敏;;叶酸受体α在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及早期宫颈鳞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年11期

10 游可理;杨洋;李志刚;;宫颈细胞学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过度治疗的因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刚;钱德英;岑坚敏;陈观娣;舒艳红;;资源缺乏国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妇女“即诊即治”方法可行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2 孟庆伟;秦振河;毛滢;赵晓东;;冷刀锥切切缘阴性的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临床分析[A];全国子宫颈癌暨湖北省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妇科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邹德胜;王晶;;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形态学诊断标准探讨[A];2012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军;宋学红;王秋曦;;800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析与随访结果[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陈恒禧;甘晓玲;傅t,

本文编号:2617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617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