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及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发布时间:2020-06-01 23:22
【摘要】:背景和目的:糖尿病是位列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分为胰岛素分泌缺陷的1型糖尿病和胰岛素作用缺陷的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目前临床上对T2D的治疗主要为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外源性胰岛素,如果患者的高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可导致进行性的胰岛β细胞损伤和糖尿病性肾衰、心脏病变、眼底病变、坏疽等并发症。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抑制炎症等特点。近年来,应用MSCs治疗T2D及其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其他来源(如脐带、骨髓、脐血等)的MSCs相比,人羊膜来源的MSCs(即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具有来源丰富、分离简单、增殖能力强、无致瘤性,低免疫原性及高组织相容性等优点。本课题旨在系统研究hAMSCs的特征以及hAMSCs对T2D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临床上T2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方法:1.hA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1)将羊膜从胎盘上分离,依次经胰酶及胶原酶消化得到hAMSCs单细胞悬液;2)将分离得到的hAMSCs接种在10cm培养皿中进行常规培养;3)采用RT-PCR、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hAMSCs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及免疫源性等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4)体外诱导hAMSCs成骨、成脂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2.hAMSCs致瘤性检测:1)体外将hAMSCs接种在双层软琼脂上,观察其集落形成情况,验证其体外致瘤性;2)体内将hAMSCs接种于NOD/SCID小鼠皮下及肌肉,检测其体内致瘤性。3.hAMSCs体内移植改善T2D小鼠高血糖症状:1)利用高脂喂养联合STZ注射构建T2D小鼠模型;2)将hAMSCs(实验组)或PBS(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进入T2D小鼠体内,系统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随机血糖、空腹血糖、糖耐量、胰岛素耐量及血清中C-肽含量的变化;3)通过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胰腺中胰岛β细胞的形态及数目变化。4.hAMSCs体内移植改善T2D小鼠高血糖症状的相关机制研究:1)通过HE染色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的形态及结构;2)PAS染色检测hAMSCs对T2D小鼠肝脏组织糖原合成的影响;3)Q-PCR检测hAMSCs对T2D小鼠肝脏糖酵解、糖异生的影响;4)Western Blot检测hAMSCs改善T2D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成功从人羊膜上分离、培养得到hAMSCs,RT-PCR、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表明hAMSCs高表达胚胎干细胞标志基因Nanog、OCT4、SSEA-4及间充质干细胞标志基因CD29、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基因CD34、CD45、CD133。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抗原HLA-ABC,不表达其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HLADR。体外诱导实验表明hAMSCs可成功分化为脂肪细胞及骨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2.体外双层软琼脂实验及体内成瘤实验表明hAMSCs在体外及体内均无致瘤性;3.经尾静脉将hAMSCs移植进入T2D小鼠体内可显著降低小鼠随机及空腹血糖、改善其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且可部分重建T2D小鼠胰岛形态;4.进一步研究表明hAMSCs体内移植后小鼠肝脏组织中肝损伤得到改善、糖原合成增加,糖异生相关基因PGC-1α、G6Pase表达下降,糖酵解相关基因LPK、PFK表达上升。另外,炎症相关基因IL-1β、TNF-α表达显著降低。Western Blot检测表明,hAMSCs体内移植可显著提高T2D小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敏感性相关蛋白p-IRS-1、GLUT4的表达,IGF-1R、p-IGF-1R、PI3K、AKT、p-AKT等表达也显著上调。结论:hAMS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标志蛋白,具有分化潜能高、免疫原性低及安全无致瘤性等特点。hAMSCs体内移植可降低T2D小鼠血糖,改善STZ及长期高糖引起的胰岛损伤,降低T2D小鼠肝脏组织炎症水平、抑制肝脏糖异生、促进肝脏糖酵解、提高肝脏胰岛素敏感性。hAMSCs显著改善T2D小鼠高血糖症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INS信号通路有关。
【图文】:

胚胎干细胞,标志物,流式细胞术,形态图


第 3 章 实验结果3.1 hAMSCs 的分离、培养及鉴定首先,将新鲜羊膜组织从医院取回,利用胰酶和胶原酶消化得到hAMSCs,培养hAMSCs至第3代,镜下观察其形态为成纤维状细胞样,形态如图1A。RT-PCR及流式检测结果表明hAMSCs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标志基因CD29、CD73、CD90、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基因CD34、CD45、CD133(图1B、1C),低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Ⅰ类抗原HLA-ABC,但不表达其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抗原HLA-DR(图1C、1D);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hAMSCs高表达Nanog、OCT-4、SSEA-4胚胎干细胞标志物(图1E);另外在体外将hAMSCs成功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证明其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图1F)。

致瘤性,小鼠


第3章 实验结果3.2 hAMSCs 致瘤性检测分别通过体外双层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体内NOD/SCID小鼠皮下成瘤实验鉴定hAMSCs的致瘤性。结果发现,hAMSCs不能在软琼脂上增殖、生长,,未行成集落,而对照组(hepG2组)形成肉眼可见的较大集落群(图2A)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在移植细胞两个月后,hAMSCs组 NOD/SCID小鼠皮下未见肿瘤形成,而对照组(胚胎干细胞组)皮下可见明显肿瘤形成(图2B)。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587.1;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忠森;严小丽;徐秀娟;黄玉林;;Ⅰ型变态反应诱导产生胰岛素抗体致严重胰岛素抵抗1例[J];中国乡村医药;2019年19期

2 陈芳建;胡朝晖;胡雅国;陈秀花;祝素文;万金星;;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瘦素及其比值与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浙江检验医学;2008年04期

3 张涵涛;王f ;付红萍;;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水电医学;2007年03期

4 王伟;郭素丽;屈爱静;;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J];山西体育科技;2011年03期

5 张轶伟;郝春艳;李思敏;;老年人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抵抗和脂联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年01期

6 ;蜂胶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33期

7 栾金红;赵龙刚;;浅谈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18期

8 崔艳华;严继萍;赵文莉;张小红;崔远平;;超声评价青年人群胰岛素抵抗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03期

9 杜洪艳;;首诊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病情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64期

10 杨伟;华琦;;衰老相关的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艳秋;宗敏;华莉;李臻;肖菲;孙建琴;;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A];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第七次全国营养学术交流会“营养与成功老龄化”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系统疾病医学营养治疗”资料汇编[C];2010年

2 陈艳秋;陈敏;宗敏;华莉;李臻;张鑫毅;孙建琴;;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分布与胰岛素抵抗[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3 王天歌;毕宇芳;徐敏;黄韵;徐瑜;李小英;王卫庆;宁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海冰;;骨骼肌胰岛素抵抗[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杨国庆;杜锦;巴建明;吕朝晖;窦京涛;母义明;陆菊明;;严重胰岛素抵抗临床线索和诊断策略[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6 雷万生;;胰岛素抵抗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崔涛;任艳;;α-糖苷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对体重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的系统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曹文洪;;胰岛素在将过剩的能量转变成胰岛素抵抗和T2DM中起一个关键作用[A];营养与糖尿病并发症——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王香;邵萍;徐克炜;;OSAS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宋晓敏;耿秀琴;郭长磊;;胰岛素抵抗几个相关因素在公安人群中的状态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凤;香港大学 发现肥胖引起胰岛素抵抗新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广西钟山县中医院主治医师 甘雨;胰岛素和中药合用更利于降血糖[N];大众卫生报;2016年

3 记者 陶婷婷;治疗胰岛素抵抗智能传感器研究获得重要成果[N];上海科技报;2017年

4 首席记者 谭嘉;糖尿病患者肿瘤患病率明显增高[N];健康报;2017年

5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副教授 范慧;胖糖友用药 需兼顾减重[N];健康报;2017年

6 黄艾娇 记者 王春;“以糖治糖”:这思路治糖尿病是不是“脑洞”够大[N];科技日报;2017年

7 记者 衣晓峰;胰岛素抵抗或是流产重要“推手”[N];健康报;2017年

8 记者 张梦然;胰岛素竟可改变大脑反应[N];科技日报;2017年

9 上海市东方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杨晓菊;“糖妈妈” 5招拥有健康宝宝[N];健康报;2017年

10 石柏;游离糖虽好,但也会引发多种疾病[N];21世纪药店;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心脏QT间期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2 杨敏;骨保护素调控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3 孙世硕;脂肪酸感知与修饰的细胞信号传导功能[D];苏州大学;2018年

4 卓梅琴;黄颡鱼PI3Ks功能解析及其通路在胰岛素调控脂类代谢中的作用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5 陈广道;胰岛素在脓毒症诱导急性肾损伤中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阮玉婷;LncRNA-p3134在调控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7 张紫微;MiR-99a抑制胰岛素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去分化及雷帕霉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8 念馨;内脏脂肪FOXC2表达调控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9 庞邵杰;成年人血脂及磷脂谱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

10 赖业瑞;DOCK5参与长期代谢紊乱及高脂诱导下肝胰岛素抵抗调控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慧丹;糖尿病诊疗中的生物标志物胰岛素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2 魏溱;基于多级孔氧化硅纳米材料NH_2-HPSNs的liraglutide协同FGF21改善胰岛素抵抗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3 李西;rhGH治疗对矮小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9年

4 林秀群;宣畅三焦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年

5 王宝镯;血清25(OH)D3在合并不同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钰;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VF/ICSI结局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7 魏鑫;胰岛素通过增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中锌-α2-糖蛋白的表达减轻癫痫氧化应激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

8 王金梅;益气化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D];山西中医药大学;2018年

9 刘倩玉;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及对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D];南昌大学;2019年

10 卢治;Akkermansia muciniphila改善肥胖小鼠中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92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692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