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弓形虫TgHly-Ⅲ诱导虫体从宿主细胞逸出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2 16:50
【摘要】:背景: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所有的有核细胞。据调查,世界人群的弓形虫感染率约为30%,我国这一比率为5%~20%。因此,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疾病,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理可以为更好的防控弓形虫病提供科学依据。弓形虫完成在宿主细胞的生活过程需要入侵、复制和逸出三个阶段。而逸出阶段是虫体破坏宿主细胞的主要阶段。我们在弓形虫基因组中发现细菌溶血素蛋白的同源物,并提出假说,弓形虫三型溶血素可以介导虫体从感染细胞中逸出。目的:探究弓形虫三型溶血素介导虫体从细胞内逸出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弓形虫三型溶血素的进化和蛋白结构;用大肠杆菌外源表达弓形虫三型溶血素;用外源表达的弓形虫三型溶血素蛋白孵育感染弓形虫的宿主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逸出虫体进行计数;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宿主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弓形虫三型溶血素蛋白序列与疟原虫溶血素、蜡样芽孢杆菌的三型溶血素高度保守,是一种跨膜蛋白。外源表达的弓形虫三型溶血素蛋白与预测蛋白大小一致,并且能诱导弓形虫从感染的宿主细胞逸出。此类逸出依赖虫体在宿主细胞的发育水平、虫体内钙离子、以及虫体的运动能力。同时,经过弓形虫三型溶血素蛋白孵育的宿主细胞的凋亡相关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升高,可能介导虫体逸出。逸出的虫体在毒力和生长速度上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弓形虫三型溶血素蛋白可以诱导虫体从宿主细胞逸出,并且依赖虫体运动能力、钙离子和宿主凋亡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382.5
【图文】:

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表达,安徽医科大学,跨膜蛋白


TgHly-III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A,B左)和蛋白表达(B右)

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表达,安徽医科大学,跨膜蛋白


TgHly-III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A,B左)和蛋白表达(B右)

弓形虫,逸出,运动能力,钙离子


图 2 TgHly-III 蛋白诱导弓形虫逸出以及与钙离子、虫体运动能力的关系检测A:检测系统;B: TgHly-III 蛋白诱导弓形虫逸出(与 TgHlyIII 0 min 组比较:*P< 0.05) C、D:TgHly-III 蛋白诱导弓形虫逸出与虫体运动能力、钙离子的关系(与 Ctrl组比较:*P< 0.05;与 TgHlyIII 组比较:#P < 0.05)。Fig 2. TgHly-III could induce egress of T. gondii fron infected HFFs and thiskind of egress depended on intraprasitic calcium availability and parasitic mobility.A: egress assay system; B: TgHly-III-induced egress of T. gondii (compared to 0 min,*P<0.05); C: the relationship of TgHly-III-induced egress with calcium and parasitemovement (compared to Ctrl, *P<0.05; compared to TgHly-III, #P<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潇;张莉;吕艳;李海龙;;我国弓形虫病误诊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年05期

2 李秀萍;薛海莹;王刚;金莲军;;青海省湖东种羊场羊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的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7年01期

3 宋玉英;;家兔弓形虫病的防治[J];中国养兔;2017年03期

4 胡小林;;羊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湖南畜牧兽医;2017年05期

5 何彦春;李珊;李旭蓉;钱振波;;甘肃省张掖市动物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6年03期

6 马超锋;;河南信阳地区羊弓形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6年09期

7 马超锋;孙何云;张轶;饶兵;;河南信阳犬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6年09期

8 肖思宇;吕芳丽;;眼弓形虫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热带医学杂志;2014年10期

9 ;宣传普及防治弓形虫病 发展边贸为民营企业点赞[J];中国周刊;2017年06期

10 杨兆民;;弓形虫病对妇女儿童的危害及防治策略[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书江;董雪艳;刘全;许应天;;笼养黑熊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2 黄建荣;;弓形虫病诊治进展[A];全国寄生虫病高峰论坛暨2016年浙江省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赵鹏;张守发;贾立军;于龙政;;吉林省长春地区牛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王正松;聂浩;方瑞;肖犟;冯辉辉;涂攀;周艳琴;赵俊龙;;湖北省规模化猪场弓形虫病动态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文韬;路义鑫;鹿凌岩;穆永才;刘俊超;戴丽梅;宋铭忻;;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牛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辉;张健;;一例犬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9年

7 李祥瑞;;弓形虫病的流行的新趋势[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崔平;秦建华;方素芳;;河北省动物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引洁;吴文学;贺国强;;弓形虫病的诊断现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孙秀涛;谢银杰;杨建发;李树荣;段纲;邹丰才;;云南省部分地区家畜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琦;天津工大开展弓形虫病数学模型研究[N];科学时报;2011年

2 小郭;弓形虫病危害不轻[N];中国商报;2000年

3 记者 周俏春;专家敬告:“准妈妈”慎养猫[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戴培红;北京友谊医院探索治疗弓形虫病的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杜长明;当心宠物身上的“宠物”[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王志海 邵芹;犬弓形虫病[N];中国畜牧报;2003年

7 临城县畜牧局 李路民;猪得弓形虫病 吃了猫的亏[N];河北科技报;2002年

8 李水源;当前猪场弓形虫病的防控[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9 刘延年;家畜弓形虫病的防治[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10 邢台市兽医院 邢兰君 高社朝;猪高烧不退 没准是弓形虫病[N];河北科技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铭;弓形虫移动联结复合物成员棒状体颈部蛋白4的功能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2 陈小庆;不同基因型弓形虫多组学分析及其对小鼠肝脾代谢组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3 闻慧琴;弓形虫多态性毒力相关效应分子GRA15_Ⅱ/ROP 16_(Ⅰ/Ⅲ)致小鼠不良妊娠结局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4 刘卿;弓形虫MIC6/7/8及GRA15互作蛋白的筛选、鉴定及GRA15对宿主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5 韩亚莉;弓形虫扁菱形蛋白酶4和组织蛋白酶C1的免疫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徐颖;弓形虫RH、PRU和VEG虫株中ROP38功能的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7 张晓;雌二醇和孕酮对弓形虫侵染的影响及其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8 司进;弓形虫病免疫诊断及靶向生物治疗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洪法;弓形虫ROP2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卡介苗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华文;我国弓形虫不同分离株、RH株及其突变体同源性和差异研究[D];中山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帅;弓形虫RON5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分析及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规律[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2 孔阳光;CT1型弓形虫卵囊灌胃昆明小鼠的虫体分布及组织病理学损伤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倩;弓形虫TgHly-Ⅲ诱导虫体从宿主细胞逸出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张雅岭;弓形虫病免疫胶体金诊断试纸条的研制[D];广西大学;2014年

5 朱丙伦;刚地弓形虫SHR虫株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冯q

本文编号:2790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790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