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内窥镜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与应用解剖

发布时间:2020-09-15 10:26
   目的:研究利用椎间盘镜实施椎管减压术、椎间植骨融合术诊治腰椎节段性失稳的方法和效果,并对手术入路的相关解剖及毗邻结构进行观测,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材料与方法:2012年9月~2014年10月总共收治退变性腰椎节段性失稳患者96例,均伴有间歇性跛行,连续性的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偶尔伴双臀部、两侧或一侧下肢的乏力、麻木、刺痛症状。患者的腰椎动力位片显示均为单节段腰椎失稳,椎间移位角度≥11。伴随或不伴椎体的水平移位≥4mm,但是椎体滑移都不大于I。。全部入选患者均在内窥镜下行经椎体的间隙入路实施椎管减压术、并通过椎间孔置入自体骨粒及融合器。手术后约2周时,患者复查腰椎X线片(正侧位),之后每隔3个月就复查一次。并按照Macnab法对近期的疗效进行评价。将影像结果与局部解剖数据相结合,并将10具成人的尸体标本实施相关解剖及测量。主要以腰椎体关节突关节的后缘顶点(Hp)、腰椎的横突与上关节突的交点(TAP)和骨纤维孔为标志进行测量,分别测量了:(1)HP点到腰神经前支及同节段椎间盘后外侧切点间距离,椎间盘高度,两侧HP到同节段椎间盘平面中心投影点的垂直高度;(2)TAP到同节段腰神经前支及椎间盘后外侧切点的距离,TAP到同节段椎间盘平面中心投影点的垂直高度; (3)横突间的韧带长度及左右两侧骨纤维孔的长、宽。结果:1.手术持续时间80-170分钟,平均105±5分;出血量115-220ml,平均157±18 ml。对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后,全部患者的症状、体征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且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2.术后一年,根据Macnab对疗效进行评估:优占50%(48)、良41.7%(40)、可8.3%(8)、差0%(0)。3.根据X线结果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利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手术后的疗效进行评估。35.4%(34)的患者于手术之后6个月时椎间即达骨性融合,64.6%(62)于手术之后9个月融合,术前及术后的ODI和VAS评分改变具有显著差异(P0.01)。4.通过对两侧关节突关节后缘顶点、上关节突与横突交汇点(TAP)等的解剖和影像结果进行测量,初步确定了手术区域的解剖标志,得到了相关的解剖数据及分布趋势等。(1)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的后侧缘顶点(HP)的相关测量数据①HP距椎间孔出口处腰神经前支的距离(mm)分别为:L1/2:19.9±2.3,L2/3: 21.6士2.0,L3/4:21.9±2.3,L4/5:24.1±2.8;②HP距同序椎间盘的后外侧切点距离(mm)分别为:L1/2:24.5±2.5,L2/3:25.5± 3.2,L3/4:26.2±2.4,L4/5:28.1±3.0:③腰椎间盘高度与两侧HP距同椎间隙椎间盘中心平面投影点的垂直距离(mm)的测量值分别为:L1/2:9.7±1.3.0.8±20.0,L2/3:10.4±1.4.1.1±2.2,L3/4:10.7±2.1. 1.4±1.9,L4/5:11.2±1.6.1.5±2.6;(2)以上关节突与横突基部的交点(TAP)为中心的相关测量数据①TAP至同平面腰神经前支的距离(TAP-N)(mm)分别为:L1/2:14.6±2.5, L2/3:11.2±1.7,L3/4:8.9±1.4,L4,5:8.0±2.5;②TAP至椎间盘后外侧切点PP的距离(mm)分别为:L1/2:11.8±1.7,L2/3: 13.0±1.7,L3/4:12.1±2.4,L4,5:12.6±2.3;③TAP距同间隙椎间盘平面(MD)的垂直距离(mm)分别为:L1/2:4.2±0.9, L2/3:3.5±0.5,L3/4:3.5±0.7,L4/5:3.3±2.3:(3)各腰椎两侧横突间组织的观测①横突间韧带的长度(mmrm)分别为:L1/2:21.9±2.2,L2/3:23.1±2.1,L3/4:22.6 ±1.9,L4/5:22.5±1.4;②左右骨纤维孔的长和宽(mm)分别为:L1n:4.2±1.0、4.4±0.9和4.0±0.7、4.0±0.7;L2/3:5.0±0.8、4.9±0.8和3.8±0.2、3.7±0.2;L3/4:5.0±0.8、4.9±0.8和3.9±0.2、3.9±0.3;L4/5:5.1±0.8、5.1±0.8和4.0±0.1、4.0±0.2。结论:1.腰椎的关节突关节后缘顶点(HP)、横突与上关节突的交点(TAP)和骨纤维孔可作为经内窥镜椎间孔入路的术式中重要的解剖学标记。利用以上定位能帮助术者于手术中顺利地显露及辨认病灶、进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极大减少副损伤。2.内窥镜下经腰椎间孔出口入路具备创伤小,安全性高,且不影响相邻脊柱稳定性的优点,适合成人L1-L5的所有节段。3.单纯内窥镜下实施腰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术诊治腰椎节段性失稳具备损伤小、效果佳的特点,本手术适用于成人腰椎的全部节段。
【学位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R687;R32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晓梅;林海滨;;腰椎失稳症的中西医治疗概况[J];甘肃中医;2010年09期

2 杨卫兵,杨艳玲,王军霞;腰椎失稳的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4期

3 费骏,毕大卫,陈文钧,郑琦,余涌杰;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腰椎失稳的外科对策[J];中医正骨;2005年08期

4 陈龙;徐永清;王非;蔡培强;;自体深筋膜条修复兔腰椎失稳的磁共振影像计量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9年03期

5 尚荣安;晁建虎;刘东钱;王少飞;;两种融合方法治疗腰椎失稳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3年11期

6 周纪平;杨永军;谭远超;张恩忠;闫虎;;筋骨并重、辨病诊治腰椎失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年04期

7 田融;袁建军;徐天同;贾宇涛;刘洋;;腰椎失稳与局部组织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年09期

8 欧亚;吾尔娜;宋边疆;祁文秀;;平衡电针配合蜡疗治疗腰椎失稳症65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09期

9 陶君;张卫;王红艳;周纪平;;退行性腰椎失稳诊疗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0年04期

10 陈忠宁;郭团茂;罗冬冬;陈文恒;;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症的外科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智斐;钟远鸣;贺启荣;张家立;许建文;杨光;韦家鼎;;腰背肌功能锻炼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失稳的初步观察[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毕大卫;费骏;陈文钧;郑琦;;腰椎间盘突出术后腰椎失稳的外科对策[A];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江建明;金大地;陈建庭;王吉兴;瞿东滨;毛仲轩;李勇;;腰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疗效观察[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银和平;吴一民;李树文;曹振华;刘聪;白明;;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选择与策略[A];第一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暨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成立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定汉;郭龙;陈建;;腰椎失稳症的治疗四十年来进展回望[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定汉;李自耀;王军;刘会银;;腰椎失稳症的治疗研究[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谭明生;移平;杨峰;唐向盛;史贵训;;经侧后路椎体间颗粒骨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失稳症的临床观察[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8 刘少喻;魏富鑫;梁春祥;龙厚清;李浩淼;韩国伟;黄阳亮;;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临床效果[A];第三届全国脊髓损伤治疗与康复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吕岩;内窥镜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与应用解剖[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飞;动力稳定系统在腰椎失稳症手术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胡勇文;退变性腰椎失稳的研究进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银和平;内窥镜下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与应用解剖学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10年

5 缑元坤;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18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18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