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毒素抗毒素系统HigB-HigA对生物被膜和Ⅲ型分泌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378
【部分图文】:
第一章 引言深入的了解。[1]这些致病因子的作用,我物的肺部感染模型中,合成、调控表达和也很低。同时这种现象,在多重表型的多,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机制中,群stem,QS)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控制毒力因子分的突变株在体内实验中也表现出了低毒性同的结论,便是毒力因子是铜绿假单胞菌也势必是将来继续共同努力的研究方向和课一个典型的分泌者,如图 1.1 所示,巨大的基从而发挥作用。当然,蛋白酶在其中也发株编码的 5568 个开放阅读框中,模式菌株 P中被列为蛋白酶。
图 1.2 毒素-抗毒素系统示意图[12].2.2.1 I 型毒素-抗毒素系统所有 I 型 TA 系统的毒素由接近于 60 个氨基酸的水解蛋白构成,它的表控于与毒素基因表达相反的反义 RNA 的调控[13]。I 型 TA 系统可以由重叠的敛的基因对转录,或者由分散的、分开的基因对转录[14]。有研究发现,有A 系统,抗毒素由一个顺反子编码的反义 RNA 编码(e.g. hok-sok,bsrG-SR4)。 TA 系统,抗毒素由一个反式作用的 sRNA 编码(e.g. tisB-IstR1, shoB-ohsC)[15 型 TA 系统是最早在大肠杆菌 R1 质粒中发现,名字为 hok-sok (负责杀伤 h抑制杀伤的 sok),同时,它也是现在研究最为充分、最佳的 I 型 TA 系统[1 后 , 一 系 类 其 他 的 I 型 TA 系 统 也 在 大 肠 杆 菌 中 ,ldr-rdl, tisB-istR1, ibs-sib, shoB-ohsC and symER[17-19]。所有的 I 型 TA 系统一个相同的α螺旋结构,它被预测定位在内膜上,毒素在细菌细胞膜上打孔而抑制 ATP 合成[20]。进而,宿主细胞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被抑制,引起宿主细胞的死亡[21]。例如,TisB 可在脂双层上打孔,最终扰乱了细胞
图 1.3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网络示意图[45]1.3.2 c-di-GMP 参与形成生物被膜1.3.2.1 c-di-GMP 简介c-di-GMP 是细菌内部一种重要的二级调控信号,全称为双二鸟苷酸环化酶铜绿假单胞菌中,有 40 多个基因与 c-di-GMP 的代谢有关[46]。由两分子 GTP 在鸟苷酸环化酶催化下合成,鸟苷酸环化酶是 c-di-GMP 的重要合成酶,通常认为它有一个固定的 GGDEF 序列,负责合成 c-di-GMP。磷酸二酯酶 PDE 可将c-di-GMP 降解成 pGpG 或 GMP,它包含 HD-GYP 或 EAL 区域,负责降解c-di-GMP[46]。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c-di-GMP 促进两种胞外多糖 Psl, Pel 的合成和转录,也促进生物被膜黏附素 CdrA 的合成[47, 48]。CdrA 的表达量通常可作为c-di-GMP 含量的指征。黏附素 CdrA 负责在这个结构中特异性的与 Psl 连接,以此稳定生物被膜结构。周质蛋白酶 LapG,控制黏附素 CdrA 蛋白水解,从而降低 c-di-GMP 含量。同时,LapD 也是一种蛋白激酶,反过来控制 LapG 的活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钰皎;胡炜东;黄海英;赵雪平;孙子羽;满都拉;陈忠军;;培养条件对食源性混合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年23期
2 高翔;邢小勇;伏小平;温峰琴;薛慧文;魏彦明;包世俊;;牛支原体生物被膜形成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年08期
3 林学海;占东升;储小军;龚金炎;袁海娜;尤玉如;肖功年;;复原乳中耐热菌生物被膜播散规律[J];中国食品学报;2018年11期
4 刘懿萱;叶春林;;氨基丁酸联合卡泊芬净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协同作用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5年01期
5 薛婷;吴利先;;导尿管相关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年04期
6 张辉;崔焕忠;郑鑫;;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3年08期
7 王玎;李兴禄;;生物被膜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8 何平,李乃静,李胜岐;生物被膜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9期
9 叶枫,陈顺存,钟淑卿;呼吸道的生物被膜病[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梁箫;刘红雨;杨丽婷;常睿珩;彭莉华;李一峰;杨金龙;;弧菌生物被膜的动态演替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J];水产学报;202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忠;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中(p)ppGpp对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商飞;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3 周永辉;基于IGPD靶标探讨头孢喹肟干预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4 金泽宇;金黄色萄萄球菌ArlR-MgrA调控级联对Rbf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马荣华;金黄色葡萄球菌AI-2/SaaR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刘聪;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7 胡丹丹;紫檀茋抗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自噬影响生物被膜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8 周光琪;Shewanella oneidensis呼吸作用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单志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早期相关基因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10 贾宁;引发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阳菌素B(MLS_B)耐药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爱莲;TolC介导ExPEC生物被膜形成对高渗环境耐受性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马超;噬菌体与抗生素联合作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其生物被膜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包佳婷;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及抗菌药物对生物被膜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9年
4 笪文悦;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基质成分分析及鱼腥草素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作用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9年
5 刘红雨;弧菌生物被膜及动态演替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6 舒慧萍;猪源产生物被膜乳酸菌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7 俞文英;温度对食源性致病菌失活异质性和生物被膜异质性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8 赵兵杰;猪源产生物被膜乳酸菌的筛选及初步应用[D];吉林农业大学;2019年
9 齐家伟;不同振动方式对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9年
10 张月颖;铜绿假单胞菌毒素抗毒素系统HigB-HigA对生物被膜和Ⅲ型分泌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9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4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