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新疆新源县和四川石渠县啮齿动物及家畜棘球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遗传多态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6 08:52
   目的了解新疆新源县和四川石渠县棘球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 (cox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探讨棘球绦虫在我国的传播动力和传播方向。方法 2014-2018年,在新疆新源县、四川石渠县捕捉啮齿类动物并采集其肝组织样品,收集家畜病变脏器。提取肝组织和病变脏器组织的DNA,PCR扩增棘球绦虫cox1基因片段,经分子克隆、测序后,在NCBI数据库中比对以确定所感染的虫种。使用Clustal X2和MEGA 7剪辑序列,使用DnaSP v5和Arlequin 3.5计算核苷酸多态性和中性检验,分析新源县和石渠县棘球绦虫的遗传多样性。以石渠棘球绦虫为外群,用MrBayes 3.2.4建立基于cox1基因的贝叶斯系统进化树,总结分析虫种的基因型。采用Network 5.0绘制棘球绦虫cox1基因的单倍型网络图,分析单倍型结构。结果在新疆新源县捕获普通田鼠122只,收集绵羊病变脏器5个;在四川石渠县捕获青海田鼠144只、经营田鼠44只和高原鼠兔135只,收集牦牛病变脏器6个。其中从5只绵羊、4头牦牛的病变脏器样品DNA扩增获得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片段40条(新源县26条,石渠县14条),从8只普通田鼠、14只青海田鼠、5只经营田鼠和2只高原鼠兔获得多房棘球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59条(新源县20条,石渠县39条),扩增产物长度均为875 bp。细粒棘球绦虫在两地的遗传分化程度(Fst=0.088 63)高于多房棘球绦虫(Fst=0.000 88),新源县细粒棘球绦虫遗传多样性(0.002 58±0.000 46)低于石渠县(0.005 88±0.000 58),而其多房棘球绦虫遗传多样性(0.002 28±0.000 46)高于石渠县(0.001 37±0.000 30)。贝叶斯系统进化树显示,两地的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型为G1型,多房棘球绦虫为亚洲型。序列比对发现25个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单倍型(新源县15个,石渠县9个,共同单倍型1个)和29个多房棘球绦虫cox1基因单倍型(新源县13个,石渠县15个,共同单倍型1个),两种棘球绦虫的单倍型网络图均为环绕主单倍型(共同单倍型)的辐射状结构,新源县的细粒棘球绦虫序列中有9条为主单倍型(34.6%,9/26),而石渠县仅有1条(1/14),显示出新源县在细粒棘球绦虫单倍型结构中的核心位置;石渠县的多房棘球绦虫基因序列中有23条为主单倍型(58.9%,23/39),而新源县为7条(35.0%,7/20),表明石渠县在多房棘球绦虫的单倍型结构中更具有主导地位。结论新源县和石渠县的棘球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型一致,但遗传多态性存在一定差异,同等空间跨度上细粒棘球绦虫的遗传分化程度要高于多房棘球绦虫,这些差异为探讨棘球绦虫传播方向和动力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部分图文】:

网络图,绦虫,石渠,新疆


图1 基于线粒体cox1基因构建的新疆新源县和四川石渠县棘球绦虫贝叶斯系统进化树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地域广阔,但相邻的地理位置上,棘球绦虫的传播显示出明显的关联性。本研究仅讨论了以新源县为代表的北疆地区和以石渠县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遗传分化现象,后续仍需更加全面的数据加以论证和深入讨论。

网络图,绦虫,石渠,基因


石渠县和新源县多房棘球绦虫cox1基因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0.000 88),表明两个地区的遗传关系非常接近。两地细粒棘球绦虫cox1基因的固定指数(Fst=0.088 63)要明显高于多房棘球绦虫,遗传距离更远一些,这可能和传播动力的不同存在一定关系。细粒棘球绦虫的传播依靠于以牛、羊等家畜贸易为主的人为活动,而多房棘球绦虫的传播则以野生犬科动物的活动为主。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人类活动会受到经济、政治、宗教和地缘关系等诸多因素影响,而野生动物活动所受到的限制则较少,因此,在不存在完全阻隔的情况下,多房棘球绦虫的基因扩散速度可能也更快,基因交流频率更高,同等空间跨度上遗传分化程度也更低。图2 基于cox1基因构建的新疆新源县和四川石渠县棘球绦虫单倍型网络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戴荣四;林瑞庆;宋慧群;程天印;刘毅;朱兴全;;湖南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的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2 刘国华;戴荣四;赵光辉;林瑞庆;刘伟;刘毅;朱兴全;;湖南长沙及湘西泡状带绦虫分离株线粒体cox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3 何谐;张锡林;牛靖萱;陈琳;;日本血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的cox1遗传多态性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年02期

4 杨益超;欧阳颐;苏爱荣;万孝玲;李树林;;广西4地带绦虫分离株COX1序列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年03期

5 欧阳颐;黎学铭;张鸿满;杨益超;王勇;;广西南丹县旋毛虫COX1基因和5SrRNA基因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6 周东辉;钟柳艳;张翰;林瑞庆;宋慧群;朱兴全;;我国6个弓形虫虫株线粒体cox1部分序列的比较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7 王雨璇;刘钰婷;徐琨尧;马元芬;张露菲;郑明辉;刘晖;;结膜吸吮线虫形态学鉴定及基于cox1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年02期

8 杨益超;黎学铭;欧阳颐;谢祖英;;中国两地旋毛虫分离株COX1序列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李雯雯;任怡静;李健;黄维义;;陶氏颚口线虫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基于ITS2和COX1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年02期

10 陈峥宏;郎书源;吴晓娟;包怀恩;;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鉴别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许诺;多房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基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2 李小娟;蒿甲醚抗多房棘球绦虫泡球蚴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6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56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1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