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埃可病毒11型利用双受体CD55和FcRn侵染细胞的分子结构基础

发布时间:2020-11-03 08:00
   埃可病毒11型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是B族肠道病毒中的一个重要血清型.埃可病毒11型可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脑炎和脑膜炎等疾病,在婴儿和新生儿中导致重症感染甚至致命的病例也时有报道.此外,埃可病毒11型还多次在新生儿和婴幼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性感染,如2019年中国广东省发生的院内感染暴发事件,造成了19例新生儿的感染和5例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CD55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部分埃可病毒的吸附受体,该受体可以帮助病毒吸附在细胞表面,但并不能介导病毒完成完整的入侵过程.我们在2019年的研究中,发现了人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 FcRn)是B族肠道病毒的通用脱衣壳受体,并以埃可病毒6型为例解析了病毒入侵机制.本研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埃可病毒11型在入侵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各阶段的病毒颗粒结构,以及病毒与两受体的复合物,共10个原子或近原子水平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并结合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和脂质体模拟试验等分子水平试验,系统地阐述了埃可病毒11型利用CD55和FcRn"双受体系统"入侵细胞的分子机制.埃可病毒11型利用其VP2、VP3结构域与吸附受体CD55的3、4两个短同源重复(short consensus repeat, SCR)结构域结合,结合后病毒颗粒不发生变构.病毒与脱衣壳受体Fc Rn结合之后,开始发生变构,并可在脂质体膜的辅助作用下释放遗传物质完成脱衣壳.与埃可病毒6型不同的是,埃可病毒11型结合FcRn之后在中性条件下即可起始变构.本项研究解析了重要病原埃可病毒11型侵染细胞的分子结构基础,并进一步完善了非囊膜病毒的"双受体"入侵模型.
【部分图文】:

埃可病毒11型利用双受体CD55和FcRn侵染细胞的分子结构基础


FcRn和CD55可以与埃可病毒11型的病毒颗粒直接结合.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方法检测可溶性FcRn胞外段蛋白与埃可病毒11型的病毒颗粒在pH 7.4(a)和pH 5.5(b)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合KD值如图所示.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方法检测可溶性CD55胞外段蛋白与埃可病毒11型的病毒颗粒在p H 7.4(c)和pH 5.5(d)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合KD值如图所示

等高线图,病毒,因子,电子显微镜


A-颗粒在pH 7.4样品中结构分辨率为2.53?,pH5.5样品中为2.63?.这两者之间在结构上无明显区别与完整病毒颗粒相比,A-颗粒的表面会更加松散,这使得病毒颗粒的直径比成熟颗粒略有增加.A-颗粒中,VP4蛋白缺失,并且VP1蛋白N端的1~59个氨基酸也看不到明显的电子密度,但病毒颗粒内部还可以看到密度,证明病毒颗粒内部的遗传物质尚未释放.同埃可病毒11型-FcRn复合物相同,A-颗粒中“峡谷区”底部的位置也丢失了“口袋因子”,但在该部位的变构程度要大于埃可病毒11型-FcRn复合物.空壳病毒同样在两种pH的样品中均存在且无明显区别.我们详细解析了pH 7.4和pH 5.5样品中空壳病毒结构,分辨率为3.18和3.4?.同样的,空壳病毒中也缺失了VP4蛋白和VP1蛋白N端部分氨基酸.但在空壳病毒中,病毒颗粒内部的核酸和蛋白已经被释放,只剩残余的衣壳部分.同样地,空壳病毒中也丢失了“口袋因子”.从埃可病毒11型完整病毒颗粒,病毒-FcRn复合物,A-颗粒,到空壳病毒.经过这一系列结构的解析,我们通过原子/近原子水平的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解析了病毒整个脱衣壳过程中具代表性的中间态结构,详细分析了病毒脱衣壳过程中完整的形态变化过程:埃可病毒11型完整病毒颗粒与脱衣壳受体FcRn的结合,使得病毒VP1蛋白“峡谷区”底部的脂质分子“口袋因子”释放.“口袋因子”的释放打破了病毒的稳态,使得病毒VP4蛋白和VP1蛋白的N端释放,形成A-颗粒.在此过程中,也由于VP1的变构,A-颗粒病毒不再与FcRn受体结合.A-颗粒本身是脱衣壳的中间态,并不是稳定的结构.A颗粒中病毒的遗传物质释放,变为空壳病毒.

模型图,病毒,空壳,电子显微镜


空壳病毒同样在两种pH的样品中均存在且无明显区别.我们详细解析了pH 7.4和pH 5.5样品中空壳病毒结构,分辨率为3.18和3.4?.同样的,空壳病毒中也缺失了VP4蛋白和VP1蛋白N端部分氨基酸.但在空壳病毒中,病毒颗粒内部的核酸和蛋白已经被释放,只剩残余的衣壳部分.同样地,空壳病毒中也丢失了“口袋因子”.从埃可病毒11型完整病毒颗粒,病毒-FcRn复合物,A-颗粒,到空壳病毒.经过这一系列结构的解析,我们通过原子/近原子水平的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解析了病毒整个脱衣壳过程中具代表性的中间态结构,详细分析了病毒脱衣壳过程中完整的形态变化过程:埃可病毒11型完整病毒颗粒与脱衣壳受体FcRn的结合,使得病毒VP1蛋白“峡谷区”底部的脂质分子“口袋因子”释放.“口袋因子”的释放打破了病毒的稳态,使得病毒VP4蛋白和VP1蛋白的N端释放,形成A-颗粒.在此过程中,也由于VP1的变构,A-颗粒病毒不再与FcRn受体结合.A-颗粒本身是脱衣壳的中间态,并不是稳定的结构.A颗粒中病毒的遗传物质释放,变为空壳病毒.2.4 埃可病毒11型与CD55和FcRn结合位点近原子水平结构解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丁峥嵘;田炳均;赵智娴;汤晶晶;;云南省人类埃可病毒19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4年02期

2 李姝璇;杨立生;侯汪衡;赵欢;万俊凯;陈梦媛;何水珍;程通;夏宁邵;;埃可病毒25型新型中和实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生物技术通讯;2016年01期

3 罗招福;陈前进;曹春远;张彦锋;何春荣;何云;廖亦红;吴水新;;龙岩市病毒性脑炎病例埃可病毒6型的基因特征[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06期

4 陈娜;马小珍;童文彬;李伟;余倩;;2006-2010年埃可病毒11型四川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年09期

5 卫海燕;穆玉姣;许玉玲;黄学勇;马宏;陈豪敏;许汴利;;埃可病毒1型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3年05期

6 黄国斐;田炳均;丁峥嵘;汤晶晶;张杰;赵智娴;;人类埃可病毒7型的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2年05期

7 吕天星;郝永清;;FcRn介导Fc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融合蛋白跨细胞转运至局部免疫触发位点[J];中国兽医学报;2019年10期

8 王丽春;潘玥;邵聪文;朱艳菊;周竞贤;张云昆;朱云;马绍辉;;一株埃可病毒12型病毒分离鉴定及其VP1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3年05期

9 何娅玲;;一种高效分离埃可病毒30型病毒颗粒及其晶体培养方法的建立[J];中外医疗;2018年27期

10 郭波,谢佩蓉,邹强,郑萍,杨劲;酵母表面呈现的人CD55的鉴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华清;上海地区人双埃可病毒(HPe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8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868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5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