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阔肌肌皮瓣的血管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01 18:19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与血供的关系,为肌皮瓣的再划分、转位及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大体解剖学、血管X线造影方法,对48例尸体背阔肌进行观察,并回顾背阔肌肌皮瓣进行临床应用31例的效果。结果背阔肌肌皮瓣有多个血供来源,其中胸背动脉主干分布于背阔肌外上部。恒定地分出内侧支和外侧支,具有各自分布区域。背阔肌内下部由肋间动脉和腰动脉供应。据X线造影所见,它们与胸背动脉分支间吻合明显,口径在320~550μm之间。背阔肌表面皮肤血供均来自深方肌皮穿支,越向内下方,穿支间吻合稀疏,口径亦细小。临床应用肌皮瓣做肿物切除后创面修复,乳房再造,修复小腿缺损等共31例,术后肌皮瓣30例完全成活,1例肌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部分血运障碍征象,经对症处理后,血运逐步改善,伤口延期愈合。结论背阔肌肌皮瓣,按其动脉分支及其吻合特点可分为3个部分,为整体或部分分离、转位或移植,保持肌功能提供血管解剖基础。
【文章来源】:解剖学报.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背阔肌表面皮肤穿支的动脉造影
背阔肌动脉分布模式图
右小腿血管畸形治疗后瘢痕,划线所表示的是拟切除的皮肤区,范围7 cm×20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科延迟术对跨区皮瓣多血管体间微循环重构的影响[J]. 李红,毛以华,郝晓迪,金洋一,徐胜男,郑俊,丁茂超,唐茂林,陈世新. 解剖学报. 2016(05)
[2]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供区并发症的探讨[J]. 顾建英,亓发芝,徐剑炜,施越冬,张学军,杨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05)
[3]背阔肌分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J]. 赵茹,乔群,柳成,孙家明,张启旭,岳颍,赵宇,刘志飞,王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01)
[4]背阔肌解剖分区及其肌电研究[J]. 赵茹,马海欢,严义坪,宋业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03)
[5]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J]. 乔连铭,高振平,孙天恩,苏略,潘桂芬,李富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7(04)
[6]皮肤(皮下)血管构筑及血供的新概念[J]. 王侠,夏家骝,王大玫.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6(05)
本文编号:2951763
【文章来源】:解剖学报.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背阔肌表面皮肤穿支的动脉造影
背阔肌动脉分布模式图
右小腿血管畸形治疗后瘢痕,划线所表示的是拟切除的皮肤区,范围7 cm×20 c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科延迟术对跨区皮瓣多血管体间微循环重构的影响[J]. 李红,毛以华,郝晓迪,金洋一,徐胜男,郑俊,丁茂超,唐茂林,陈世新. 解剖学报. 2016(05)
[2]扩大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供区并发症的探讨[J]. 顾建英,亓发芝,徐剑炜,施越冬,张学军,杨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5(05)
[3]背阔肌分区的解剖及临床应用[J]. 赵茹,乔群,柳成,孙家明,张启旭,岳颍,赵宇,刘志飞,王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01)
[4]背阔肌解剖分区及其肌电研究[J]. 赵茹,马海欢,严义坪,宋业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2(03)
[5]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J]. 乔连铭,高振平,孙天恩,苏略,潘桂芬,李富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7(04)
[6]皮肤(皮下)血管构筑及血供的新概念[J]. 王侠,夏家骝,王大玫.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6(05)
本文编号:2951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2951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