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血液中炭疽毒素致死因子的方法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血液中炭疽毒素致死因子的方法学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利用炭疽毒素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的细胞毒性检测血液中LF的可行性,为炭疽的临床检测、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利用小鼠巨噬细胞系J774A.1对LF细胞毒性的高度敏感性,检测血液中LF的浓度,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Fischer 344大鼠模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细胞毒性实验能够检测到血浆中的LF浓度可低至5 n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并在大鼠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利用本法测定LF在大鼠血液中的半衰期为4.8~6.5 h。结论初步建立了利用细胞毒性实验检测血液中LF的方法,该方法在灵敏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为炭疽相关研究及临床检测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炭疽毒素 致死因子 细胞毒性 检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025018,81172969)
【分类号】:R378.72
【正文快照】: 炭疽是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其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在我国公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1]中被列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炭疽菌的芽孢适应性极强,是理想的生物战剂和恐怖袭击的原材料[2]。炭疽菌的毒力因子有荚膜和外毒素两类,其中外毒素包含3种成分:水肿因子(edema fact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俊杰,董大勇,宋小红,葛猛,李冠霖,付玲,庄汉澜,陈薇;重组炭疽保护性抗原的表达、纯化与生物活性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2 刘炬;徐俊杰;陈薇;;炭疽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微生物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赵剑;董大勇;宋小红;徐俊杰;陈薇;;炭疽保护性抗原与炭疽毒素受体结合特征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8年05期
2 董大勇;徐俊杰;陈薇;;炭疽疫苗及治疗药物筛选和评价模型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年06期
3 孔毅荣;付玲;郭强;于婷;于长明;陈薇;;LF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导融合蛋白进入细胞的研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6年02期
4 熊小培;杨晓明;;炭疽杆菌毒素致病机制及炭疽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06期
5 董大勇,徐俊杰,宋小红,付玲,陈薇,李冠霖 ,葛猛;重组炭疽水肿因子的表达与生物活性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年03期
6 徐俊杰,张军,刘树玲,吕天敬,陈薇,李冠霖,葛猛,郭强;针对炭疽保护性抗原不同结构域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J];微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7 屈野;徐俊杰;赵剑;刘树玲;郭强;付玲;宋小红;陈薇;;炭疽毒素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结合位点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孔毅荣;付玲;郭强;于婷;于长明;陈薇;;LFn-MAGE3融合蛋白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年02期
9 葛猛;徐俊杰;于少洋;董大勇;李冠霖;赵剑;付玲;陈薇;;炭疽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5年11期
10 于少洋;易绍琼;徐俊杰;葛猛;付玲;于长明;李冠霖;陈薇;;LFn-PSCA融合蛋白的表达和生物活性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军;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中和性表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2 孔毅荣;炭疽毒素抑制剂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静晓;炭疽杆菌A16R免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屈野;炭疽毒素受体的组织分布和活性位点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3 刘明军;蜂毒素与基因变构IL-2嵌合蛋白的纯化工艺探索和生物学活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李莹;应对生物恐怖袭击医学防治技术的情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文海燕;王静;刘衡川;杨宇;胡孔新;孙肖红;;五种生物恐怖细菌基因悬浮芯片多重检测方法的建立[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2 曲识;史清海;何宁;陈永胜;周蕾;郭兆彪;周冬生;翟俊辉;杨瑞馥;;定量PCR快速检测炭疽芽孢杆菌的实验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年03期
3 荣光华;夏懿;朱诗应;童一民;戚中田;;炭疽芽胞杆菌染色体特异序列的筛选及实时定量检测[J];微生物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广谋;张国利;岳玉环;何畅;孟锐奇;李俊植;朱平;;LHRH-PE40的免疫原性及其抗体对细胞毒作用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03期
2 聂练兵;转基因作物及其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问题[J];种子科技;2001年03期
3 胡清海,刘晓文,赵世华,张知良,丁铲,苗晋锋,刘华雷,赵东伟;应用PCR技术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年06期
4 刘竞丽,李劲频;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切除环的意义及应用研究[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年04期
5 黄金林,焦新安,文其乙,潘志明,张小荣,张如宽,刘秀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沙门氏菌[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廖敏,谢芝勋,谢志勤,刘加波,庞耀珊,邓显文,唐小飞,何竞铭;一步法RT-PCR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3年01期
7 杜宗敏;生物标志物在微生物鉴定和检测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年03期
8 刘慧莲;;细胞凋亡及其检测方法[J];潍坊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郭维植,程法稷,林成水,林杰,董新平,杨劲松,陈建辉,陈亢川;福建省O157大肠杆菌初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10 张宁媛,朱俐,高静;神经元凋亡的离体模型及其检测技术[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伏;刘宝山;何建斌;;环介导等温基因扩增技术[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杨波;杨素玲;;植物生长物质的测定和定位技术研究[A];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文明;岳筠;周碧君;王开功;;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PCR-RFLP分析[A];第二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勇波;周金平;孙云霞;张先正;张俐娜;;分子量和取代度对纤维素季铵盐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陈岩;陈洪俊;;如何用分子数据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A];昆虫学研究进展[C];2005年
6 李雪梅;程安春;汪铭书;;间接原位RT-PCR检测石蜡切片中PRRSV核酸方法的建立[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侯文生;何琳;吴小鹰;彭承琳;;手指运动生理特征研究[A];2008年医疗仪器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林居纯;马驰;陈雅莉;覃春红;张辉建;;禽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刘淑英;齐景伟;梁化春;徐萌杰;;绵羊肺腺瘤病毒的斑点杂交技术检测[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臧琳;张璐;宋德武;母连志;丛彦龙;丁壮;;检测鹅源新城疫病毒RT-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连雅婕 通讯员 于柏林 于洋;长春应化所 检测蛋白质有了新方法[N];长春日报;2010年
2 王艳红;科学家发现一种炭疽毒素的结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张淑义 通讯员 李冬燕;H5亚型禽流感病毒检测再提速[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4 杨蕾;蛋白质分离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N];中国食品报;2010年
5 记者 姚琳 通讯员 韦万春;灵长类实验动物检测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N];广西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梁淡丽 记者 刘传书;为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提供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薇;重组炭疽毒素的表达和毒素抑制剂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张焕容;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及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3 汪宝忠;辛纳毒蛋白细胞毒性及热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4 马孟根;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基因PCR和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王瑞琳;SARS冠状病毒分离鉴定、疫苗构建及免疫血清制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魏海燕;酵母朊蛋白Sup35NM体外淀粉样纤维形成与解聚的动力学及其细胞毒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徐桂云;DNA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转基因植物产品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马青原;EDEM2、ARFRP1及ERp29对蓖麻毒素逆向转运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金华;曲霉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病原性曲霉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张国利;DAB_(389)-(GLy_4Ser)_2-EGF重组毒素的基因构建与表达纯化及其特异性细胞毒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林英;间接夹心ELISA检测鸭肿头败血症病毒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2 阳玉彪;我国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的检测与五指山毒株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D];广西大学;2005年
3 田相军;猪水泡病病毒RNA的检测及VP1基因在原核中的表达[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万志香;应用DNA-纳米金探针的目视化甲型肝炎病毒检测基因芯片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楼凯凯;ATP生物发光法检测微生物总量及其自动原位分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马志科;秦川牛心肌细胞色素C和辅酶Q_(10)提取纯化及检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健;猪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A基因的功能结构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岳田芳;海藻希瓦氏菌发酵产生河豚毒素的提取与检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田明尧;多亚型流感和新城疫病毒诊断基因芯片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肖波;肝靶向性壳聚糖转基因载体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76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ichuyixue/77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