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6 01:29

  本文关键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栓超早期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剂量 尿激酶


【摘要】:目的 随着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发病率的逐年提高,ACI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ACI是指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原因脑部动脉出现狭窄,阻塞,同时脑动脉供应区未及时形成侧枝循环,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组织中的神经细胞由于无充分的血氧供应,从而引起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最后缺血部位神经元或胶质细胞出现损伤,凋亡或坏死,临床表现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如中枢神经系统性瘫痪等。研究发现在ACI超早期进行溶栓,恢复缺血区供血可减少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的缺血损伤,可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但对于临床对于UK的用量并无明显规定,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大剂量UK可导致出血并发症的增加,所以主张使用小剂量UK,有的研究人员认为小剂量UK并不能及时溶栓,再通血管,延误对神经细胞的抢救,而且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与UK的用量无直接联系,所以主张使用大剂量UK治疗。本研究以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剂量UK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并研究UK溶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UK治疗ACI,改善ACI预后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09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其中男性68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9.39±14.82)岁,女性41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8.42±14.09)岁。按照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UK25×104U组,UK45×104U组,UK75×104U组,UK150×104U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进行基础治疗的患者,20例,UK25×104U组,22例,UK45×104U组,22例,UK75×104U组22例,UK150×104U组,23例。观察治疗前后以下指标,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临床疗效评定,安全性评定,疗效影响因素情况。结果 1.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运动功能情况 组内比较,对照组,25×104U组,45×104U组,75×104U组,150×104U组治疗后随时间延长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各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24h25×104U组,45×104U组,75×104U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0×104U组患者运动评分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25×104U组,45×104U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150×104U组患者运动评分明显高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25×104U组,45×104U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150×104U组患者运动评分明显高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d25×104U组,45×104U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150×104U组患者运动评分明显高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 组内比较,对照组,25×104U组,45×104U组,75×104U组,150×104U组治疗后随时间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24h25×104U组,4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25×104U组,45×104U组患者,150×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低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25×104U组,4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25×104U组,45×104U组患者,150×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低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25×104U组,4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25×104U组,45×104U组患者,150×104U组患者运动评分明显低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d25×104U组,4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25×104U组,45×104U组患者,150×104U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低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组内比较,对照组,25×104U组,45×104U组,75×104U组,150×104U组从治疗后7d开始随时间延长BI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各组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24h各组患者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7d25×104U组,45×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患者,150×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25×104U组,45×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患者,150×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d25×104U组,45×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患者,150×104U组患者BI明显高于75×104U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患者血管再通情况 25×104U组,45×104U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150x104U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104U组,45×104U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150×104U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75×104U组,对照组,25×104U组,45×104U组,75×104U组的部分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50×104U组的部分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前四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25×104U组,45×104U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150×104U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75×104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104U组,45×104U组的治愈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5×104U组的治愈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150×104U组的治愈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75×104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104U组的疗效显著的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25×104U组,45×104U组,150×104U组的疗效显著的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75×104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104U组治疗有效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150×104U组及对照组,25×104U组,45×104U组治疗有效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75×104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治疗安全性情况 各组患者的颅内出血例数,其他系统出血例数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7.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治疗有效的患者的BG,溶栓时间窗,UK剂量,LDL,HDL,TC,TG与治疗无效或恶化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存在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的BG,溶栓时间窗,UK剂量,LDL,HDL,TC,TG,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与无出血并发症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BG,溶栓时间窗,MCA闭塞为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UK剂量为保护因素,出血并发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G,溶栓时间窗,MCA闭塞,LDL,高血压,糖尿病为影响溶栓后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论 1.超早期使用大剂量UK疗效显著。 2.超早期大剂量UK使用出血并发症发生与小剂量UK相同。 3.BG,溶栓时间窗,MCA闭塞为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UK剂量为保护因素,BG,溶栓时间窗,MCA闭塞,LDL,高血压,糖尿病为影响溶栓后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 剂量 尿激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
【目录】:
  • 中文摘要4-9
  • Abstract9-18
  • 前言18-21
  • 研究现状、成果18-20
  • 研究目的、方法20-21
  • 1 对象21-22
  • 1.1 研究对象21
  • 1.2 诊断标准21-22
  • 1.3 纳入标准22
  • 1.4 排除标准22
  • 1.5 病例脱落与剔除22
  • 2 方法22-25
  • 2.1 治疗方法22-23
  • 2.2 观察指标23-24
  • 2.2.1 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23
  • 2.2.2 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23
  • 2.2.3 溶栓后患者运动功能评分23-24
  • 2.2.4 临床疗效评定24
  • 2.2.5 安全性评定24
  • 2.2.6 疗效影响因素情况24
  • 2.3 数据统计24-25
  • 3 结果25-36
  • 3.1 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运动功能情况25-26
  • 3.2 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26-28
  • 3.3 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28-29
  • 3.4 患者血管再通情况29-30
  • 3.5 患者临床疗效情况30-31
  • 3.6 治疗安全性情况31-32
  • 3.7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32-34
  • 3.8 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4-36
  • 结论36-40
  • 参考文献40-45
  • 综述45-57
  • 综述参考文献52-57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7-58
  • 附录58-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为良;徐江涛;;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096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096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