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脓毒症的中西医诊治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15:00

  本文关键词:脓毒症的中西医诊治文献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严重脓毒症 诊断 治疗


【摘要】:脓毒症是指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机体有害的系统性反应。根据脓毒症的病情程度分级,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是指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血压。脓毒性休克则是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后仍不能纠正其低血压、组织低灌注的状态,器官功能障碍仍持续。应用升压药物时可无低血压,也应视为脓毒性休克。脓毒症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发病率则逐年增长。最近的报道示,在病原学培养中,革兰阴性菌多于革兰阳性菌。不同人群,脓毒症的发病率亦不相同。临床上,细菌耐药问题日趋普遍。细菌性脓毒症是ICU患者死亡的一大原因。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诱发脓毒症的机制稍有不同。革兰阴性菌通过内毒素,革兰阳性菌呈递超抗原。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为病原体引发失衡的促炎及抗炎反应,造成凝血异常,引起低血压和组织灌注不足,继而导致组织损伤,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机制研究方向有:1.抗感染与铁调素;2.抗炎反应与免疫抑制;3.微循环与线粒体功能障碍;4.脓毒症相关的基因多态性。目前脓毒症的诊断标准源于新版“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除了一般SIRS的迹象(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发热或体温过低),精神状态改变,不明原因的高胆红素血症、高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病变等都可能是有用的脓毒症线索。目前普遍的病原学检测方式,主要是病原体培养。快速诊断细菌及药敏是目前诊断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临床上,血培养仍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因为病原菌可以分离并进行药敏试验。快速诊断方法主要有核酸测试(NAT)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降钙素原(PCT)仍是最佳、应用最普遍的生物标记物。治疗上,新版的指南强调早期复苏目标包括液体复苏,明确感染,控制感染灶,脓毒性休克则加用升压药物。推荐的激素剂量降低,控制血糖,预防应激性溃疡。呼吸支持上推荐小潮气量、最高平台压。感染集束化治疗尽早尽快启动和完成。指南后的治疗争议和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1.液体复苏;2.升压治疗;3.抗感染治疗;4.抗炎抗凝药物;5.皮质类固醇;6.发热控制、呼吸支持、血液净化、营养支持。乌司他丁具有抗炎抗凝血作用,多个研究显示它对脓毒症的预后有显著改善,可作为备选用药。在新抗菌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上,有新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脓毒症的预后与是否伴随有并发症有很大的关联。随着死亡率的下降,现在研究也关注到了脓毒症幸存者的康复。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未见有与脓毒症相对应的病名。它有中医学下多种疾病的特征,但主要还是属于“伤寒”或“温病”的范畴。为了规范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2008年发布了《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病因病机多从虚实或“毒、热、瘀、虚”来认识,辨证有“三证”辨证、六经和卫气营血辨证、虚实辨证。治则治法有“四法”、“菌毒炎并治”;扶正解毒通络、分层扭转;“预扶正气、维护络脉、扭转病机”。赵淳进一步又提出“菌毒炎脏并治”,强调了器官保护的重要性。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治法可分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通腑降浊四类,另外可从“伤寒”、“温病”等病证论治。常见的中药注射液有血必净、参附、参麦、痰热清注射液等。发热是脓毒症的常见症状,为了适应中医药治疗高热(脓毒症)的发展,2014年制订并发布了《高热(脓毒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另外,发现肠道的损伤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是脓毒症发生的“枢纽”器官,中医通腑在该病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预警指标和生物标记物,治疗措施的重新审视,多重耐药菌与脓毒症的相关性,脓毒症中医研究模式,均需进行更多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5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泉;;对脓毒症中医病机特点及治法的认识[J];北京中医;2007年04期

2 郭楠;刘清泉;江其敏;张宇;王晓翔;蔡阳平;赵红芳;;生脉、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1年05期

3 余莉 ,龚蕴贞;开发防治脓毒症的抗核心脂多糖疫苗[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年01期

4 武英;;应对耐药菌的新方法—噬菌体制剂[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1年05期

5 许玉琼;耿焱;童华生;李红波;万鹏;苏磊;;血必净注射液提高脓毒症患者生存率的Meta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年05期

6 吴巧媚;马世红;郑静霞;彭鹿;;卧式康复操对脓毒症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4年16期

7 施荣;熊旭东;李淑芳;;乌司他丁调控脓毒症大鼠TNF-α与IL-6及IL-10水平的研究[J];抗感染药学;2009年01期

8 蔡阳平;王兰;江其敏;赵红芳;郭楠;王光磊;;温阳益气、通腑降浊法治疗严重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临床应用的探讨[J];现代中医临床;2014年04期

9 姜焕焕;安小平;米志强;童贻刚;;噬菌体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12期

10 余晨,刘志红,郭啸华,陈朝红,季大玺,黎磊石;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症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清泉;;脓毒症病机特点及治法的几点思考[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王今达;;细菌/内毒素/炎性介质并治治疗重症脓毒病的新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东平;中医集束化调肠方案干预脓毒症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继承;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树广;痰热清注射液早期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0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270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