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0 09:17

  本文关键词: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出处:《遵义医学院》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缺血后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IPost)是否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再灌注损伤,对心脏发挥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IPost组20例。所有AMI患者冠脉造影(CAG)明确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其中对照组在再灌注最初1min内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之后立即行常规操作置入支架术;而IPost组在再灌注1min之后充盈球囊阻塞IRA10s,撤出球囊让IRA灌注10s,如此反复操作2次后常规操作置入支架术,恢复冠状动脉永久血流。两组患者均于PCI术前、术后2h、1d、2d、3d内各采集动脉血2ml,送我院生化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通过Graphpad Prism5.02计算各时间点CK-MB平均值曲线下的面积粗略估计心肌梗死面积;PCI术前及术后2h均采集两组患者动脉血2ml,同样送我院检验科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集PCI术前及术后2h两组患者动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保存于-80℃,待标本收集完备后,应用丙二醛(MDA)试剂盒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MDA及SOD水平;比较PCI术前及术后24h内两组患者心电图(ECG),记录ST段回落情况,并监测再灌注心律失常(RA)发生情况。 结果: 1.IPost组术后2h、1d、2d血清CK-MB平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CK-MB平均值曲线下面积IPos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Graphpad Prism5.02粗略计算IPost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对照组减少27%; 2.PCI术后2h,IPost组血清CRP升高幅度无对照组明显(P<0.05);IPost组和对照组PCI术前及术后2h CK-MB和CRP变化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组患者CRP变化随着CK-MB变化成正相关(r对照组=0.238,P<0.05;r缺血后适应组=0.187,P<0.01),IPost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3.PCI术后2h,IPost组血清MDA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IPost组血清SOD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患者MDA和SOD浓度变化做Pearson相关分析,IPost组MDA和SOD的变化呈负相关(r=-0.438,P=0.04),而对照组两指标变化呈正相关(r=0.301,P=0.05); 4.IPost组ST段回落比例高于对照组(60.0%vs45.5%,P<0.05); 5.IPost组RA发生率明显降低(50%vs25%,,P<0.05),其中IPost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少(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而IPost组中无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而死亡。 结论: 缺血后适应降低早期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降低氧自由基的释放、加强抗氧化反应及抑制炎症反应,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同时可促进ST段回落,使心肌得到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学位授予单位】:遵义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42.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陈q

本文编号:1311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311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a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