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
本文关键词: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4, 14(3): 277~286
论 著
二次研究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结果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2。2.4 Meta分析结果
包2.4.1 再通率 23个RCT [6-29]均报告了再通率,括2 697例患者,其中有2个研究 [11,14]是通过合并得出的数据。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3,95%CI(1.18,1.29),P<0.000 01]。
根据不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3个亚组中,试验组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前后均使用肝素 vs. 溶栓后使用肝素:RR=1.24,
95%CI(1.17,1.32),P<0.000 01;溶栓前使用肝素 vs. 溶栓前后均未使用肝素:RR=1.19,95%CI(1.10,1.29),P<0.000 1;溶栓前使用肝素 vs. 溶栓后使用肝素:RR=1.26,95%CI(1.14,1.41),P<0.000 1](图2)。
根据肝素类型(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行亚组分析,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RR=1.21,95%CI(1.16,1.27),,P<0.000 01;普通肝素:RR=1.28,95%CI(1.15,1.42),
P<0.000 01]。
根据肝素给药方式(皮下注射和静脉推注)行亚组分析。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下注射肝素:RR=1.19,95%CI(1.13,1.25),
P<0.000 01;静脉推注肝素:RR=1.32,95%CI(1.21,1.44),P<0.000 01]。
针对再通率行漏斗图分析并利用Stata/SE 12.0软件进行Egger检验,结果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0.69,P=0.106)(图3)。
2.4.2 再通时间 共12个RCT [6,8-11,14,15,17,19,20,24,29]报告了再通时间,包括1 249例患者,其中有2个研固定效应模型Meta究[11,14]是通过合并得出的数据。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再通时间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50,95%CI(–0.59,
–0.40),P<0.000 01]。
根据溶栓后肝素使用与否进行亚组分析。其中1个亚组仅有1个研究,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通时间无明显差异[MD –0.30,95%CI(–0.63,–0.03),P=0.07];其余2个亚组分析结果均显示,试验组的再通时间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前后均使用肝素 vs. 溶栓后使用肝素:MD= –0.51,95%CI(–0.62,–0.40),P<0.000 01;
通过其他资源
补充获得相关文献(n=0)
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相关文献(n=1 148):
VIP(n=128)、CNKI(n=400)、WanFang Data(n=88)、CBMn=487)、PubMed(n=20)、Th e Cochrane Library(n=25)
剔重后获得文献(n=680)
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n=680)
排除(n=617):
不符合纳入标准(n=187) 涉及除AMI、尿激酶和肝素以外的心梗类型或药物,如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链激酶、rt-PA等(n=298) 干预措施不符(n=132)
阅读全文复筛(n=63)
排除(n=39): 不符合纳入标准(n=19) 干预措施不符(n=14) 重复发表(n=2) 未获得全文(n=4)
纳入定性合成的文献(n=24)
纳入定量合成(Meta分析)的文献(n=24)图 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014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部
CJEBM 279
本文关键词:溶栓前肝素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的系统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2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6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