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DRAM1对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8 02:13

  本文选题:DRAM 切入点:自噬 出处:《实用医学杂志》2016年1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调节自噬基因(DRAM1)对体外大鼠心肌细胞(H9C2)急性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H9C2心肌细胞转染腺病毒后,行氧葡萄糖剥夺(OGD)处理,建立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Annex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过表达DRAM1明显改善OGD引起H9C2心肌细胞损伤。Annex V/PI双染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RAM1明显降低OGD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率;过表达DRAM1明显逆转缺血引起的P62增加。结论:DRAM1对H9C2心肌细胞急性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自噬流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jury regulating autophagy gene (DRAM1) on acute ischemic injury of rat cardiomyocytes in vitro. The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model was established. Cell activity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Annex V / Pi double staining, and the expression of autophagy associated protein P62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Overexpression of DRAM1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amage of H9C2 cardiomyocytes induced by OGD. The results of Annex V / Pi double staining show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DRAM1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apoptosis rate of H9C2 cardiomyocytes induced by OG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Overexpression of DRAM1 significantly reversed the increase of P62 induced by ischemia. Conclusion: DRAM1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acute ischemic injury of H9C2 cardiomyocyte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autophagy.
【作者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57342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5A030313476)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编号:Yq2013134)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科学研究专项(编号:2015215)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心肌细胞可以再生[J];科技导报;2009年08期

2 苏倩文;;心肌细胞可以再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3年05期

3 万朝敏,俞红吉,吴泰相,高云钦,周密,邓建军,王正荣;免疫损伤对离体培养心肌细胞力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4 贾士东,修瑞娟;心肌细胞功能的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0年03期

5 何作云,刘健;心肌细胞核钙信号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2年02期

6 ;心肌细胞移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2年04期

7 陈绪军;心肌细胞能够再生:传统概念的转变[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4期

8 王兴祥,周利龙,冯义柏,程龙献,丁家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7期

9 王长明,刘俊峰;心肌细胞再生与心肌组织损伤修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迟路湘,吴泽志,龙勉;增龄对心肌细胞流变力学特性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保国;赵萍;张文杰;;钼对培养心肌细胞存活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2 房亚东;黄跃生;党永明;张家平;张东霞;宋华培;张琼;;上调微管相关蛋白4对缺氧早期心肌细胞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何作云;刘健;王培勇;;心肌细胞核钙信号的研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4 滕苗;黄跃生;党永明;房亚东;张琼;;微管干预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滕苗;黄跃生;郑霁;党永明;张琼;;缺氧状态下微管干预剂对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刘广林;朱天义;张吉文;;硒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7 余细勇;李晓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潜能与调控机制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滕苗;黄跃生;郑霁;党永明;张琼;;缺氧状态下微管干预剂对心肌细胞能量生成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滕苗;黄跃生;党永明;房亚东;张琼;;微管干预剂对缺氧心肌细胞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磊;高小清;姜红;梁艳艳;刘明;邹云增;;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过氧化氢刺激条件下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编译 晓鱼;人类心肌细胞可再生[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陈丹;移植的人体细胞可与豚鼠受体心肌同步跳动[N];科技日报;2012年

3 ;急性心梗治疗获重要突破 心肌细胞可以再生[N];中国保险报;2003年

4 记者 张晔;基因调控让坏死的心肌细胞“复活”[N];科技日报;2011年

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教授 程蕾蕾;心脏的收缩功能[N];家庭医生报;2010年

6 王月;绿茶可以保护心脏[N];人民日报;2007年

7 李月;让心脏自我修复变“永动机”[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南京市鼓楼医院心脏科 徐标 康丽娜;干细胞修饰后治心衰希望更大[N];健康报;2012年

9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周春燕;活体心脏带给我们什么[N];健康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MMI-0100通过对心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中MK2的抑制作用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牟永潮;基于纳米材料再造心肌组织生物学评价与心梗治疗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李娜;PDE5抑制剂Sildenafi1对心梗后心衰线粒体能量代谢保护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陈亮;miR-199a对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的调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张翠翠;MG53调节心脏辅助亚基KChIP2表达的分子机制及在心电稳态调节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6 张海彬;miR-71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D];吉林大学;2016年

7 位庚;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通络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8 李星;生长激素对心肌细胞代谢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王天星;多参数心肌细胞传感器及其在药物对心脏药效和毒性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杨永健;触发心肌细胞肥大的钙信号及信号转导特征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燕梅;银杏叶提取物保护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及其基于Keap1/Nrf2/ARE通路的作用机制[D];成都医学院;2015年

2 刘佳;活性氧诱导心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及其分子机理[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郝启萌;NRG-1在缺血/再灌注冠脉微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之间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刘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5 谢满江;肥大心肌细胞向凋亡转化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曾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王兴冈;鞘磷脂酶在柯萨奇病毒B3感染心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陶天琪;肌纤形成调节因子-1减轻心肌细胞低氧/复氧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9 朱明霞;诱导重构胚来源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吕涵;血管紧张素Ⅱ对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致炎作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7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627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