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09:10

  本文选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切入点:急性肝衰竭 出处:《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鉴定。(2)对D-氨基半乳糖联合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ALF)大鼠给予尾静脉、门静脉二种途径注射同种异体移植大鼠BMSCs,探讨BMSCs移植治疗ALF的可能性、对比两种移植途径的疗效。(3)通过测定各组血清及肝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BMSCs移植治疗ALF的机制、了解BMSCs在肝内归巢的影响因素、探讨BMSCs移植对ALF血清和肝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为临床开展BMSCs移植治疗ALF、为临床提供可靠的ALF预后评估系统、实时准确地评价ALF的免疫状态、病情及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采用DAPI标记BMSCs、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进行BMSCs表型鉴定。(2)采用10%D-氨基半乳糖1-4g/kg/次、12小时一次和0.005%脂多糖20μg/kg,经腹腔注射制备大鼠ALF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3)通过尾静脉和门静脉注射的方式移植BMSCS。66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尾静脉移植、门静脉组。各途径组同种异体移植BMSCs,移植BMSCs数量为1.4×107个/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移植后24h、72h、120h、168h收集血液样本和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比较BMSCs移植前后各组肝功能的改善情况。(4)用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采用ELISA、RT-PCR方法测定各组血清及肝组织内CD163、IL-10的水平。用原位杂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α (SD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Caspase-1、IL-18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原代培养的大鼠BMSCs传代后,高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llb和CD45。用DAPI进行BMSCs标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所有BMSCs均已标上蓝色荧光。(2)采用了D-氨基半乳糖模型(D-Gal)/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ALF模型。模型建立后,组织HE染色出现典型急性肝损伤表现,肝衰竭对照组大鼠血清ALT. AST水平和肝细胞凋亡较BMSCs移植组明显升高,且有时间依赖性,这些结果支持了建模成功。(3)ALF对照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随病程逐渐升高,在移植后120h、168h,尾静脉、门静脉组移植组血清ALT、AST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尾静脉与门静脉移植组之间血清ALT, AST水平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BMSCs移植后168h,尾静脉与门静脉移植组大鼠肝组织均可见大量DAPI阳性标记的细胞,ALF模型对照组未见DAPIP日性标记的细胞。(5) BMSCs移植后120h、168h,尾静脉移植组、门静脉移植组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肝小叶结构逐渐恢复,汇管区可见胆管增生。尾静脉组移植组、门静脉移植组肝组织炎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组移植组、门静脉移植组肝组织炎症改善情况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6)在移植后120h、168h,与对照组相比BMSCs移植组肝细胞凋亡明显减轻(P0.05)。BMSCs移植后120h尾静脉组、门静脉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2.00±16.84%、20.60±7.60%;移植后168h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8.33±8.78%、12.67±8.7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和门静脉植组之间肝细胞凋亡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7)原位杂交、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MSCs移植组中SDF-1α、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随肝功能的好转逐渐逐渐升高,在移植后120h、168h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尾静脉和门静脉植组之间肝组织SDF-1α、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发现肝组织中SDF-1α、VEGF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肝组织中SDF-1α、 VEGF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之间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293、-0.274(P0.05)。(8) ELISA及RT-PCR结果显示:ALF对照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中CD163、IL-10的水平随时间的延长、肝功能的恶化而升高。BMSCs移植组血清及肝组织中CD163、IL-10的水平随肝功能的好转逐渐降低,在移植后120h、168h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门静脉与尾静脉移植组血清及肝组织中CD163、IL-10的水平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及肝组织中CD163、IL-10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CD163IL-10与ALT、AST之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9)大鼠肝组织中Caspase-1、IL-18蛋白及蛋白的表达趋势一致,BMSCs移植后大鼠肝组织中Caspase-1和IL-18水平明显下降,在移植后120h、68h、BMSCs移植组中Caspase-1、IL-18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门静脉组与尾静脉移植组之间Caspase-1、IL-18蛋白的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尾静脉和门静脉植组之间Caspase-1、IL-18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发现Caspase-1、IL-18两者呈正相关(P0.05); Caspase-1、IL-18肝细胞凋亡之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1)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扩增出高纯度大鼠BMSCs,并保持其原有的生物学特性。DAPI可成功标记BMSCs。(2)采用10%D-Gall.4g/kg/次,间隔12小时,共两次。联合0.005%LPS (10mg/支)20μg/kg、腹腔注射可成功建立大鼠ALF模型。该方法可靠、可重复性强、模型形成稳定、大鼠生存期较长,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3) BMSCs尾静脉、门静脉移植后,BMSCs可以归巢到ALF大鼠肝脏。(4) BMSCs移植能够促进ALF大鼠肝功能的恢复,减轻肝脏组织炎症坏死程度,BMSCs对ALF大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5)尾静脉移植、门静脉移植途径均能有效改善ALF大鼠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但二种途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 BMSCs移植可减少ALF肝脏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7) BMSCs可以特异归巢至损伤肝脏,促进VEGF的分泌、并促进肝细胞增殖及肝脏血管再生、促进肝脏组织修复。(8) CD163. IL-10水平随肝组织炎症程度改善而下降,反映了肝功能的急剧恶化和疾病严重程度。BMSCs移植能降低CD163、IL-10水平,调节促炎与抗炎因子达到新的平衡。CD163、IL-10可作为早期评估患者肝移植预后观察的敏感血清标志蛋白的指标。(9)Caspase-1和IL-18在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MSCs移植能降低Caspase-1、IL-18水平。Caspase-1和IL-18可望成为急性肝衰竭的预测因子和未来的治疗靶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57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方方;汪丽佩;张婷;;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炎性调控机制及中药抗纤维化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熊全;冯吉;王军;熊吉;樊丽琳;胡辂;兰春慧;杨敏;孙文静;陈东风;;3种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3 孔凡东;潘明新;王海澜;单毓强;高毅;;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王方;张静;周新人;云升浩;王可敬;寇俊峰;蔡国芳;孙厚坦;;经门静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18例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年03期

5 张本斯,王凡,邓力,羊惠君,李瑞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3年02期

6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dipose tissues in a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8年01期

7 邹丽媛;彭朝权;;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与冠心病[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年09期

8 刘芳;陈少红;范新娟;唐芳;赵国强;;急性肝衰竭模型构建及细胞移植途径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9 崔红强;吴绍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9年04期

10 丁鹏;冯忠堂;杨智勇;余化霖;王廷华;薛黎萍;;趋化因子MCP-1体外趋化骨髓基质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652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652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