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致残结局的影响
本文选题:中西医结合 切入点:康复 出处:《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9期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近期致残结局的影响。方法 99例患者随机入3组,即:中药灯盏细辛组(A组)、中药苦碟子组(B组)和西医对照组(C组)。A组: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药,并予灯盏生脉胶囊口服2个月;B组:苦碟子注射液静脉滴注14天,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药,并予脑栓通胶囊口服2个月;A、B组除接受内科治疗外,还接受针刺、推拿手法、中药外洗治疗21天。C组除接受内科治疗外,还接受现代康复治疗21天,含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修订致残量表(mRS)作为判断疗效主要指标。结果 3组各时点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在各时间点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致残结局随时间后移,经对数线性模型(CATMOD)高维列联表的分析,各组间致残结局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疗效以B组最优,显效率19.35%,总有效率为54.8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改善缺血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而可改善其致残结局,其中以苦碟子静脉滴注加脑栓通胶囊口服加中医辨证施治加针刺、推拿及中药泡洗方案为优。
[Abstract]:Effect of treatment on disability and recent outcomes of ner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defe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Methods 99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3 groups, namely: Erigeron breviscapus group (A group), Chinese medicine Kudiezi group (B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group C).A group: Erigeron breviscapus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ip for 14 days,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and to the Dengzhanshengmai capsule orally for 2 months; group B: Kudiezi Injection intravenous drip for 14 days,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and to the Naoshuantong capsule orally for 2 months; A, B group received internal medicine treatment, also received acupuncture, massage, herbal fumigation treatment for 21 days in.C group received medical treatment, also received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for 21 days, includ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revised disability scale (mRS) as the main index to judge the curative e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3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 NIHS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1),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3 groups at each time point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3 group disability outcomes over time after the shift, the log linear model (CATMOD) analysis table of high dimensional, disability outcome differences among the group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curative effect in group B optimal, 19.35% significant efficienc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54.84%. conclusion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and can improve the disability outcomes, which Kudiezi intravenous drip plus Naoshuantong capsule orally pl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us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Chinese medicine bath is the optimal plan.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课题(No.2007AA02Z4B2)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文辉;温燕;;脑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09年01期
2 戴锦娜;尹然;陈晓辉;毕开顺;;苦碟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6年02期
3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节选)[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1期
4 孟兆祥,倪朝民,李厥宝,韩瑞;应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估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5期
5 “九五”攻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6 陈君,李泽兵;改良版临床结局变化量表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年11期
7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兴伦,韩明向;X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探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5年01期
2 严炳炎,李应兰;自拟肠炎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3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2期
3 李锋;益气固表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65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9年02期
4 刘家生;益肾调中泄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2期
5 刘庆宪;痰瘀同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6 曹忠良,吴士延,钱义明;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3期
7 蔡大润,艾成美;内外并治治疗带状疱疹106例报告[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8 邓毅,奚朗秋,刘淘真,汤炜;血栓通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1期
9 苏灿珍,王登兰;小剂量大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治疗作用的研究[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年02期
10 常琦;;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3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不同体位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4 吕红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姜小红;肖春海;;舒胃灵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临床观察[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刘进德;;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付晶晶;;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9 张念武;尹德娥;钟坚娥;;自拟咽炎散治疗肺胃阴虚型咽炎200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卫星;;岩舒注射液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华芸;热性、寒性中药对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惠娟;健脾祛瘀合剂联合胃镜下电凝电切术综合干预胃息肉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周莉;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张国民;壮骨止痛方醇提A部位对去势雌鼠骨质疏松症雌激素相关因子的调节作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张稳;基于RAA系统探讨复方钩藤降压宁片对2K1C-RHR作用效果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臻华;四逆散合真武汤对糖尿病肾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及抗炎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景;正常人群和失语症患者听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金景;基底节区卒中患者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对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孙昊;AL0X5A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脑卒中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爱玲;Hcy代谢酶MTRR基因及Cystatin 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5 谭楠;N-乙酰半胱氨酸对大鼠亚硒酸钠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杨宪勇;北沙参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劳一;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佐治aSAH栓塞术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黄瑛;宫环止血汤对宫环出血肝郁血瘀证患者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线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湘林,周鸣,刘宏雁;苦碟子口服液对小鼠及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2 卫蓉,林港祥,秦忠明;苦碟子注射液对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素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柳晓琳,金艳书;苦碟子抗肿瘤作用的实验性研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邓意辉,刘丹,吴琼,王绍宁;苦碟子注射液中腺苷的含量测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吴毅,胡永善,杨晓冰,范文可,王倩;功能综合评定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4期
6 孟兆祥,李厥宝,倪朝民;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7期
7 陈君,李泽兵;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8 程芳,张红梅,张宏文,晁青山;苦碟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及其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1999年04期
9 封锡志,徐绥绪,李文,沙沂;苦碟子中的新黄酮苷(Ⅱ)[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0年02期
10 陈君,李泽兵;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封锡志;抱茎苦荬菜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勤贤;张国庆;顾伯林;周湘明;;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2 孟宪良;仇立平;;奥扎格雷钠和华佗再造丸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20期
3 朱永茂;;中西医结合对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预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4 蔡雁飞;梁继娟;;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年05期
5 张招娣;梅国胜;黄选玮;;平衡阴阳针剌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6期
6 张燕龙;张方;;中西医结合及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7 杨楠;郑利群;;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06期
8 李丽;白玉龙;胡永善;吴毅;崔晓;谢蓓菁;朱秉;徐一鸣;虞先敏;张荣;;康复训练和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9 杨楠;郑利群;;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03期
10 杨丽华;徐春海;赵明;;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早期偏瘫[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佳福;刘鸣;沈飒;李浩军;潘曙明;;急诊室中缺血性脑卒中rt-PA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沈思钰;;活血化瘀在脑缺血中作用机制的探讨与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赵璐;谈颂;宋波;李卓;李硕;高远;许予明;;ABCD2模型对TIA患者短期发生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段建钢;;防治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治指南的最新解读[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郭金;何志义;;PECAM-1的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培;缪朝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7 卢锡林;李才明;吴婉玲;莫照龙;张为西;苏全喜;姚晓黎;;ACE、MTHFR基因多态性和吸烟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白青科;赵振国;李跃华;隋海晶;谢秀海;龚怡;赵晓晖;曲忠森;陆练军;沈健;夏卫英;;多模式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房勤茂;殷春霞;惠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和踝臂指数对比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郭吉平;黄久仪;曹奕丰;杨永举;王桂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特征[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长江;重庆中西医结合康复医院 强化医疗服务功能[N];消费日报;2007年
2 杨丽佳 钱永峰;打造中西医结合品牌[N];健康报;2006年
3 陈德华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西医结合防控甲感[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孙 怡;关于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王君平 巨锋;中西医结合还是“两张皮”[N];人民日报;2011年
6 赵 雯;中西医结合引发临床治疗新观念[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蒋锐;理论加实践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向[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潘红梅;中西医结合如何提高疗效[N];南京日报;2008年
9 记者 赵超;加盟医保新农合,中西医结合有用武之地[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廖志林;中西医结合降伏急性胰腺炎[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铭;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时效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童叶青;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炎症因子及候选基因多态性与环境暴露交互作用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芳;脂联素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白玉龙;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李科威;中西医结合的中医策略与诊疗决策软件的设计思想[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6 鞠忠;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和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1年
7 管永靖;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原位活体动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余茜;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邓淑敏;CYP4F2、CYP4A11及LTC4S基因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10 卿鹏;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的影响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勤贤;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D];苏州大学;2008年
2 冯珂;健脾益智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再生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于杉;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联合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风险预测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瑞霞;口服降纤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5 姚月娴;肥胖、吸烟和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风险相关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6 毕玉华;脑电图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夏添;HIF-1α在缺血性脑卒中脑组织中表达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赵莲萍;三维梯度回波血管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邹光新;玉林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鄢琦;西洛他唑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06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70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