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药物方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3 15:20

  本文选题:脑梗死 + 高血压 ; 参考:《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不同降压方案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24 h内入院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96例,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选取合理的降压方案并按其分组,对其认知功能进行1年的随访,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病3个月时各降压方案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以钙拮抗剂(CCB)+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拮抗剂(βB)组为参照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单用药物组、四联降压组及其他组PSCI风险均显著高于参照组[CCB:OR=2.31,95%CI=1.22~4.39;ACEI:OR=3.07,95%CI=1.41~6.67;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OR=3.34,95%CI=1.40~7.96;CCB+ACEI+βB+D:OR=2.24,95%CI=1.04~5.67;CCB+ARB+βB+D:OR=2.50,95%CI=1.07~5.84;其他:OR=6.10,95%CI=1.72~21.61]。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二联及三联降压方案对PSCI可能具有预防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y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on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PSCI) 796 first-episode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were admitted within 24 h of onset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easonabl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guidelines for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grouping, followed up for 1 years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using the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ci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3 months. The calcium antagonist (CCB) +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 beta receptor antagonist (beta B) group according to the logistics regression analysis found that single drug group, quadruple antihypertensive group and other group PSCI risk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CB:OR=2.31,95%CI=1.22~4.39; ACEI:OR=3.07,95%CI=1.41~6.67;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 (ARB): OR=3.34,95%CI=1.40~7.96; CCB+ACEI+ B+D:OR=2.24,95%CI=1.04~5.67 CCB+ARB+ B+D:OR=2.50,95 beta beta; %CI=1.07~5.84; others: OR=6.10,95%CI=1.72~21.61]. conclusion the two combined and triple hypotensive regime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may have a preventive effect on PSCI.

【作者单位】: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内科;
【分类号】:R7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娜;孟品;耿闪;籍牛;孙永安;徐英达;张广慧;何效兵;蔡增林;王蓓;徐蓓;李在坡;钮晓勤;张永进;徐丙超;周芯羽;何明利;;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2 王秀艳;赵惠荣;郭晶;王玉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年03期

3 冯琼华;韦永胜;黄雨兰;肖军;;腔隙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耿闪;刘娜;孟品;籍牛;孙永安;徐英达;张广慧;何效兵;蔡增林;王蓓;徐蓓;李在坡;钮晓勤;张永进;徐丙超;周芯羽;何明利;;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药物方案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7年03期

2 费敏;柴常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7年03期

3 高寿艳;陈秋月;刘娜娜;岳英丽;;乙酰半胱氨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16期

4 李东方;周瑾瑕;陈启华;毕方方;邓娜;朱勇;邓嵘;;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年07期

5 邱观养;黄丹丹;邓耀芳;;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甲钴胺的治疗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10期

6 刘春红;梁华峰;冯丽娜;孙侃;唐娟;徐上知;王宏;;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品;籍牛;刘娜;张广慧;徐丙超;周芯羽;何明利;;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压水平对大脑与肾脏血流灌注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14期

2 黄海侠;冯占辉;刘芳;刘伟民;;低血压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年02期

3 黄艮彬;魏寿忠;姚龙腾;辛勇通;吴小杨;陆国云;侯俊霞;;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病情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年03期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7期

5 李梅笑;李卓;陈晓丹;齐继连;李观强;;隐匿性脑梗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6 原铁铮;;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CRP水平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08期

7 王春燕;刘筑闻;吴瑞;李延玲;;关于“流体的运动”的教学点评[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8 秦锦标;杨明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荟萃;2009年01期

9 杨畅;王希福;张惠敏;;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的血脂改变及认知功能改变特点[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明园;瞿光亚;金华;蔡国钧;王征宇;;几种痴呆测试工具的比较[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敏,王荪;缺血性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2期

2 韦英秀;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抗栓和抗高血压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5期

3 刘鸣;研究硕果累累 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年05期

4 张仁良,刘新峰;2002年缺血性卒中研究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3期

5 袁恩庆,王馥;如何预防缺血性卒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年05期

6 曲东锋;消极情绪可触发缺血性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年12期

7 文诗广;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8 国红;缺血性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9 国红;缺血性卒中的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15期

10 宿英英;;如何评估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森;吴波;孔繁一;郝子龙;陶文丹;王德任;刘鸣;;缺血性卒中伴房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莹;周成业;刘朋;王云凤;;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久伟;邹丽萍;;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10年后追踪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4 王为珍;祝茗;郑茜;赵永波;;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朱见文;何俊瑛;高玉林;李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进展型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许予明;;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2012年

7 王翠兰;苗萌;;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8 刘朋;周成业;张莹;王云凤;;缺血性卒中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江静雯;刘建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结合蛋白与缺血性卒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周盛年;;解读《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他汀类药物防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专家共识组[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 通讯员 赵晶晶;左心房异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缺血性卒中治疗定下“双20”目标[N];健康报;2012年

3 陈小芦;走近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时间窗”[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中匈合作研究缺血性卒中药物[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靖九江;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N];中国医药报;2012年

6 刘飞;《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N];科技日报;2013年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玉华 艾克拜尔;步长脑心通胶囊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研究[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董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 抗栓研究方兴未艾[N];健康报;2006年

9 北京天坛医院教授 王拥军邋博士 郑华光;哪些药物能防治卒中[N];健康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裘炯华;我国卒中管理现状:他汀类应用不理想[N];医药经济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绍鹏;血清尿酸和GLUT-9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魏海萍;cPKCγ通过Akt-mTOR通路调制神经元自噬减轻缺血性卒中鼠脑损伤[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3 唐小平;综合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风险[D];南昌大学;2016年

4 马永盛;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基因R92H和V279F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谈颂;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影响及预测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张宁;预测缺血性卒中短期和长期死亡率的危险评分在中国病人中的外部验证[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潘旭东;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β-148C/T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8 马英;缺血性卒中住院时间预测因子暨与CD40-1C/T遗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詹奕红;CELS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李姝雅;伴房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文;脑心通胶囊对CYP2C19*2、*3型缺血性卒中气虚血瘀证患者卒中复发的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王文娟;缺血性卒中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吕琦;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杨有仙;后循环首次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周全;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及短期预后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高涛;血压对缺血性卒中脑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吕慧慧;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观察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8 杨恋;转录因子EGR1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9 臧雪风;HDAC在缺血性卒中大脑皮层的表达及其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张文静;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合并房颤的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5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1745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4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