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题:重组人尿激酶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参考:《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年34期
【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2017年7月接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4例纳入本次研究,分为两组,甲组采用常规治疗,乙组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心肌灌注改善状况、ST段回落时间、程度明显优于甲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将重组人尿激酶原运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能够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避免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combinant human urokinase for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from 10 to 2017 from 2015 to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group B received recombinant human urokinase.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myocardial perfusion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B than in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urokin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avoid a seri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hile achieving good curative effect.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雁医院;
【分类号】:R5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荣霞;王瑞;崔晓迎;;新型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05期
2 尿激酶原临床试验协作组;李天德;肖成祖;刘锐;刘丽凤;;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J];医学研究杂志;2013年10期
3 刘闯,张金盈,黄振文,李华,邱春光,党瑜华,赵洛莎,张彦周,张晓,张慧琴,刘保山;国产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4 高仁芬;;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年18期
5 张保丽;;国产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年03期
6 宁荣霞;陈凤英;崔晓迎;;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0期
7 宋志平;杜丹阳;黄平;黄煜;黄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年04期
8 宁荣霞;崔晓迎;黄志民;刘玉兰;刘改镯;;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7年23期
9 王琦;;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陕西医学杂志;2013年04期
10 Schulman S.P.,腾增辉;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捷;韩雅玲;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低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赵明中;胡大一;陈学英;刘如辉;朱天刚;许玉韵;;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预测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3 傅向华;樊延明;王学超;汪雁博;谷新顺;范卫泽;姜云发;郝国贞;;预防性冠状动脉内应用山莨菪碱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陈淑芳;张鹏强;孙树杰;陈淑芳;;胸痛时间、肌钙蛋白水平及心电图ST段下移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测价值[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赵昕;荆全民;韩雅玲;王守力;马颖艳;臧红云;王耿;;早期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随访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赵明中;胡大一;姜立清;朱天刚;王士雯;晏沐阳;;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7 赵昕;;直接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左室重塑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8 丁超;;超短期应用辛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郭俊林;杨毅宁;马依彤;;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王中华;李竹琴;王岚峰;傅世英;李为民;杨树森;周立君;李悦;潘薇;李佳;王姝;于佳慧;王欢;汤青;孙新勇;孙帅;石治宇;姜雪;黄宇鹏;国荣;;治疗方式和时机对首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吕树铮;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治疗新动态[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剑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院前及院内延误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刘新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期单核细胞亚群与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曦;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D];延安大学;2016年
2 宁荣霞;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06年
3 吕宇璇;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对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世坤;心电图预判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价值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廖鑫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院内影响因素分析[D];广东药学院;2015年
6 郑清文;儿茶酚抑素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7 钟静;心电图缺血程度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D];南京大学;2014年
8 蒋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脉介入治疗后院内及出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6年
9 熊春莲;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屈会娟;营养预后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09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109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