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白细胞介素17A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7-13 18:03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急性百草枯中毒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百草枯中毒(PQ)组和抗体组(PQ+Ab组),每组24只。PQ与PQ+Ab组均采用一次性灌胃PQ溶液建立PQ中毒模型,PQ+Ab组于染毒2 h后一次性腹腔注射IL-17A抗体,NS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染毒后8、24、48、72 h取6只小鼠处死,分别收集血清和肾组织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IL-17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肾组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组织形态变化并评分,免疫组化法和实时定量PCR法分别检测IL-17A蛋白及m RNA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PQ与PQ+Ab组小鼠血清中IL-17A水平升高,肾组织中MPO活性增加,血SCr、BUN升高(均P0.01);与PQ组比较,PQ+Ab组小鼠血清中IL-17A显著降低、肾组织中MPO活性降低、血SCr、BUN水平下降(均P0.01),肾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IL-17A可能通过活化、募集中性粒细胞促进急性PQ中毒小鼠肾损伤,抗体阻断IL-17A能减轻该损伤。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interleukin 17 A (IL 17 A) in renal injury of mice with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Methods Seventy-two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aline group (NS group), paraquat poisoning (PQ) group and antibody group (PQ Ab group).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IL-17A antibody was given to NS group for 2 h. Six mice were killed in each group at 72 h after exposure. Serum IL-17A, serum creatinine (SCR),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in renal tissue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Renal tissue was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and the expression of IL-17A protein and mRNA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compared with NS group, serum IL-17A level increased, MPO activity in renal tissue increased and serum SCrnbun level increased in PQ and PQ Ab group (all P0.01), IL-17A in serum and MPO activity in renal tiss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Q Ab group compared with PQ group, and MPO activity in renal tiss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PQ Ab group. The level of blood SCR bun was decreased (all P 0.01) and the pathological injury of nephropathy was alleviated. Conclusion IL-17A may promote renal injury by activating neutrophils in mice with acute PQ poisoning, and the blocking of IL-17A by antibody can attenuate the injury.
【作者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882)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2013225303)
【分类号】:R5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洁;杨鸿鹏;郭辉;;急性百草枯中毒3例分析[J];中国校医;2007年03期

2 史小丽;陈亚伟;;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救治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年06期

3 孙秀玲;孙秀青;;1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34期

4 赵美英;赵改英;张志宏;刘骊;张天雄;;6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年04期

5 杨健;李倩;;急性百草枯中毒28例报告[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6 杨平满;周建英;;急性百草枯中毒14例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9年04期

7 高伟;;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1例报告[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8 孟敏;张莉;侯艳梅;高云;;1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12期

9 黄杨;尹文;郝路;瞿丽娟;张玲琴;;3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临床资料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10 李鸣明;唐梅森;;急性百草枯中毒35例救治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祝伟忠;丁毅鹏;;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方法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梁高永;赵宁军;翟丽梅;燕宪亮;王厚清;纵雪梅;许铁;;急性百草枯中毒25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韩新飞;赵敏;;急性百草枯中毒14例诊治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4 马增香;王文生;卢青龙;刘红新;孟舰;任毅;孟胜君;张霞;刘宏达;;急性百草枯中毒106例临床分析[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志;刘晓伟;;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临床评价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肖章武;邱泽武;;糖皮质激素伍用血必净或环磷酰胺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文献复习[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肖章武;邱泽武;张雁敏;彭晓波;;急性百草枯中毒并发脑梗塞1例[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炜;孙海晨;邵旦兵;唐文杰;刘红梅;李伟;许宝华;聂时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分型与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耿婉如;吴斌;吕福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治疗进展[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蒋灵阁;蒋琼熠;蒋琼橙;;经口急性百草枯中毒16例临床分析[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艳霞;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胰腺功能受损及其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2 孙斌;百草枯中毒患者初始临床数据预后价值评判及血液净化治疗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佟飞;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p38MAPK、NF-κB、TGF-β_1、MMPs、TIMPs的变化及褪黑素的治疗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渊;9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侯运辉;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指标的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孟舰;不同进食时间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卢广平;尿百草枯浓度和AFU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D];郑州大学;2015年

5 黄龙;贝那普利、缬沙坦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永磊;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临床价值[D];滨州医学院;2015年

7 肖浩;27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8 孙昌华;急性百草枯中毒炎症反应及评分系统评估预后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于明霞;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于永波;血气分析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价值评估[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20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120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