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aseline features and treatment status of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 segment elevation) (STEMI) in China. Methods a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CREATE study, STEMI patients who had symptoms within 12 hours from July 2001 to July 2004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status. Results 0.7% of 7510 patients with STEMI in China 274 Center were newly developed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The average age was 62.7 years. The mean age was 52.5 for thrombolytic therapy, 0.1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nd 62.4 for total reperfusion therapy (including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direct PCI). Other drug treatments were similar to previous registered studies in mortality of 7 days, stroke, reinfarction combined end point was 10.3 and total mortality of 30 days was 11.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whol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events, the age of onset of STEMI in China is similar,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s more, the history of diabetes is less, and the rate of reperfusion is similar. However, 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reperfusion therapy and drug therapy.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症抢救科
【分类号】:R54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岩,朱俊,谭慧琼,李建冬,刘力生,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协作组;中国地区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迅英;张琴;曾勇;孟海燕;曹万才;黄超联;;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早期治疗现状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06期
2 吕树铮;;中国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实践与指南的差距[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03期
3 赖沙毅;陈维芊;;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脑卒中发生率及其预后[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梁岩,朱俊,谭慧琼,李建冬,刘力生,OASIS登记试验中国地区协作组;中国地区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3期
5 赵明中,胡大一,张福春,吴炀,晏沐阳,王士雯,毛节明,杨明,姜立清;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变化及早期有创干预[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13期
6 张敏州;邹旭;王磊;李松;曾影红;林晓忠;程康林;陈伯钧;严夏;吴佩玲;郭力恒;颜芳;祁建勇;;中西医结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近期临床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雪岩;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现状调查、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阳;辽宁省部分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2 闫建玲;不稳定心绞痛的现代药物治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里原;;心肌梗塞发病60分钟内的血栓溶解疗法[J];国外医学情报;1992年10期
2 陈柯萍;王崇慧;尹彦琳;吴元;王方正;陈新;;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自然演变[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7年01期
3 朱磊,秦向阳,刘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73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9年03期
4 朱红;;急性正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J];医学研究杂志;2000年12期
5 刘江峰,孙同文,刘新灿,朱明军;T波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的价值[J];临床荟萃;2005年18期
6 陈祥,罗朝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率变异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年10期
7 王玉凤;申海莉;毕国风;;有无心绞痛病史对急性心肌梗死酶学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8 尹萍;;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3期
9 张军;宋红兵;田明;;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分析[J];临床荟萃;2006年05期
10 张鹏;王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32例临床体会[A];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金虹;朱平;张新建;张秀兰;戴皓洁;李眉;任玲;;心肌SPECT对低强度半导体激光鼻腔内照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福祝;马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心肌梗塞误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一例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4 王锦荣;;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付国芬;;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14例临床分析[A];中国民政康复医学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6 齐晓勇;王学忠;徐力飞;谷剑;牛凯;黄希正;李银需;崔计忠;;小剂量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远期治疗价值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张浩;李钢;姜颢;李泽浦;张连东;;血清C反应蛋白在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中差别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叶萍仙;傅路红;朱建华;陈君柱;张芙荣;郑良荣;陶谦民;;尿激酶联合脂质体携载前列腺素E1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2004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朱霞;孙东升;黄慧芳;;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升高与临床关系的探讨[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10 夏宏器;;30例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性期和陈旧期时心阻抗图改变[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晓燕 李升时;老年女性心肌梗塞的特点[N];中国老年报;2003年
2 潘异峰;腹泻也可致心肌梗塞[N];保健时报;2005年
3 张中桥;诊断心肌梗塞只需15分钟[N];大众卫生报;2000年
4 尤永智;腹泻也可诱发心肌梗塞[N];民族医药报;2002年
5 业;如何判定突发心肌梗塞?[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韩明华;预防心肌梗塞 远离老年杀手[N];保健时报;2004年
7 李剑援;心肌梗塞的“先兆”[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付晓荣;心肌梗塞有前兆[N];解放日报;2000年
9 徐文端;老人患心肌梗塞易误诊[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建影;心肌梗塞“人类第一杀手”[N];保健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葛敬岩;1-磷酸鞘氨醇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陈跃峰;β受体阻滞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史力生;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肌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电生理特性表达及对心律失常影响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性安;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心内外膜的旋转和扭转运动[D];浙江大学;2011年
2 赵建伟;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3 侯刚;急性心肌梗塞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陈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隋春兴;Hs-CRP、BNP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和晚期再灌注中的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6 李丹;人工亚冬眠疗法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影响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7 张晓雷;急性ST抬高心肌梗塞心电图心肌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董京;窦性心率震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预测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魏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10 刘品刚;依达拉奉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aspase-3及GSH-Px表达的影响及意义[D];泰山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143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14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