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大鼠局灶性脑创伤早期的DTI和~1H-MRS的特征

发布时间:2018-09-04 14:29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早期创伤灶周围区的DTI和1~H-MRS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创伤组16只、对照组8只。创伤组制作大鼠液压冲击脑皮质损伤动物模型,于两组模型制作后1、3、5h行DTI和1 H-MRS扫描,分别测量伤侧病灶周围区及健侧半球对应部位的DTI参数ADC值、FA值和1 H-MRS参数N-乙酰天门冬氨(NAA)/肌酸(Cr)、胆碱类化合物(Cho)/Cr和乳酸(Lac)/Cr,对照组测量双侧大脑半球相应部位各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创伤组伤后1、3、5h创伤侧病灶周围区与健侧对应部位比较,ADC值均降低、FA值均升高(P均0.05);NAA/Cr均降低、Lac/Cr均升高(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伤灶周围区伤后3h较1h的ADC值降低(P0.001)、FA值升高(P=0.002),伤后5h较3h的ADC值升高(P=0.005)、FA值降低(P=0.012)。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各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鼠脑皮质局灶性损伤后1~5h创伤灶周围区存在微观结构及代谢变化,创伤灶周围区的继发性脑损伤于伤后1h已发生,而伤后3h可能有所加重。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DTI and 1~H-MRS parameters in early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in rats. Methods 24 healthy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auma group (n = 16) and control group (n = 8). The rat model of cerebral cortex injury induced by hydraulic percussion was made in the trauma group. DTI and 1 H-MRS scans were performed at 1: 3 and 5 hour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wo groups. The DTI parameters (ADC value, FA value and 1 H-MRS parameter, (Cho) / Cr and (Lac) / Cr) were measured in the peripheral region of the injured les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contralateral hemispheres, respectively. The indexes of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of the cerebral hemisphe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easu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of (Cho) / Cr and (Lac) / Cr lactate were measured in both cerebral hemispheres of the control group.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in the trauma group, the ADC values in the perifocal area of the trauma sid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side at 5 h after injury (P 0.05). The values of NAA / Cr in the traum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alateral side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Cho-P / C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ADC value in the peri-traumatic area decreased (P0. 001) and the FA value increased (P0. 002) at 3 h after injury, and the ADC value increased (P0. 005) at 5 h after injury (P0. 005) and decreased (P0. 01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dexes at all time points in the bilateral cerebral hemispheres (P 0.05). Conclusion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tabolism changes in the peri-traumatic area of rat cerebral cortex were observed at 1h and 5h after focal injury. The secondary brain injury occurred at 1h after injury, and may be aggravated at 3h after injury.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651.15;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小明;赵诗云;彭旦明;饶丽华;;SD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方法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8期

2 王松江;阳远鑫;;实验大鼠饮水的自动供水装置[J];广西医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3 张亚非,廖剑辉,吴凤兰,张明珠;摄入高硒饲料对大鼠肝脏的影响[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1998年02期

4 ;本刊组织构建栏目已出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的相关文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46期

5 林献忠,李继勇,陈冀衡,毕好生;大鼠经皮穿刺鞘内给药方法在疼痛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肖育华,詹纯列,李建军,武婕,李新春,郑文岭;两种微生物学等级老龄Wistar大鼠血清生化值比较(英文)[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7 仝毅,周秀坤,,肖邦良;向后上方向牵引下颌影响大鼠颅面生长发育的X线片头部测量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5年03期

8 秦颖,唐强,倪金霞,朱文增,段淑荣,王德生;脑梗死大鼠康复训练后脑功能恢复及病理学改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年09期

9 韩要武,赵乐章,刘巧琼,范一菲,章功良,张景行;条件恐惧训练对大鼠睡眠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4期

10 杜厚伟;刘楠;陈荣华;韩英;郑安;黄华品;张健;;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中白介素10含量变化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孝建;郑江;周红;夏培元;刘晓禄;肖光夏;;大鼠留置心导管术在抗菌抗内毒素多肽研究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钱滔来;卢振和;谢长春;高崇荣;;背根节脉冲射频对大鼠福尔马林急性致痛行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年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冯江华;李晓晶;裴奉奎;;长期服用硝酸镧对大鼠机体影响的~1H NMR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张宇辉;金佳美;朱烨;陈明;;高频超声心动图评价肺部移植性肿瘤大鼠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赵光明;陈克敏;柴维敏;凌华威;沈军;;大鼠三叉神经解剖和MRI[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邹艳群;蔺芳菊;杨德;杨晓苏;;失眠大鼠脑干GAT-1表达的变化[A];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哈小琴;张守凯;吕同德;唐瑜;昌业伟;;HGF基因治疗乙酸诱发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A];2008心血管药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邹艳群;蔺芳菊;杨德;杨晓苏;;失眠大鼠脑干GAT-1表达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马晓彤;蒋东升;王庭欣;边庆荣;秦淑贞;赵文;张俊刚;;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在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卢广;孙学军;刘买利;叶朝辉;赵志奇;;大鼠疼痛模型fMRI信号的增强和减弱现象[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小龙;英发现可引发炎症性疼痛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梅;大鼠前扣带皮层SIP30参与痛厌恶情绪反应的细胞分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丽红;卵巢雌激素剥夺对成年大鼠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3 曾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大鼠模型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宁方玉;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武超;肠内营养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及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杨世疆;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2基因过表达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吴锐;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黄志强;高压氧改善慢性应激大鼠抑郁症状的效用和机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余茜;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10 蒋鑫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早期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建琼;不同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大鼠肝脏形态及功能影响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王小荣;肠淋巴液引流改善休克大鼠乳头肌收缩功能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范晴;基于7.0T磁共振胸主动脉缩窄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多参数成像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谢富佳;Salusin-β在头端延髓腹外侧区中的作用及其在脓毒症大鼠发病中的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郝雪景;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内皮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许明珠;TRPV1在LPS引起的大鼠发热伴疼痛或痛觉过敏中的作用[D];成都医学院;2016年

7 王翠娟;右美托咪定联合亚低温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8 曾双;间歇性低氧对大鼠糖代谢和脂肪组织GLUT4表达的影响及利莫那班的干预作用[D];兰州大学;2016年

9 冯振邦;二氧化硅包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吕云飞;大鼠间的疼痛共情反应及其神经结构基础[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2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222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