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及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与凝血因子Ⅶ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1-31 13:36
【摘要】: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是影响颅脑创伤患者远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有效的纠正凝血异常是降低创伤后患者死亡率的核心。目前研究认为,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主要与患者的出血情况、创伤程度、损伤范围、是否波及重要脏器有关,同时又受到创伤后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纤溶功能异常、自发性与治疗性血液稀释、体温变化、炎性反应等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发现,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阐述凝血功能异常这种现象。血浆凝血因子FVII作为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的关键因子,在创伤后凝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往往是凝血效果的核心。随着进一步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FVII在生理病理学及细胞生物学水平上调控凝血途径的作用。基于此,本实验从临床角度研究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及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与凝血因子FVII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治疗凝血功能异常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依据及治疗方案。 目的 FVII作为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关键因子,很可能与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存在密切的关系,本实验意在探讨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及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与凝血因子FVII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6月期间,根据筛选要求及入选标准,年龄≥18岁、无自身凝血病、颅脑创伤后评级为中重度损伤的患者81例,在到达我院急诊外科后立即化验凝血情况,抽检APTT、INR、PLT及FVII的情况。化验指标APTT40s、和、或INR1.2、和、或PLT120×109/L时即可列入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根据入院急诊所查的影像学资料如CT、CTA、MRI等来确定创伤后出血面积及血肿量及部位情况,同时跟踪治疗,可列入创伤后颅脑出血性损伤。采用统计学分析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及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与凝血因子FVⅡ的相关性。 结果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血浆FVⅡ活性显著低于凝血功能正常者(85.69±34.88%:98.71±29.43%,P0.05)。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患者血浆FVⅡ活性显著低于非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患者(70.78±±18.21%:105.76±±33.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血浆FVⅡ活性≥77.5%的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FVⅡ活性77.5%的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比值比为5.52(95%可信区间1.82-16.68,P0.03)。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VⅡ活性是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81例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率为7.4%,检测死亡患者的凝血因子VⅡ的活性为90.744±57.38%,这较创伤后未死亡患者的凝血因子Ⅶ的活性92.01±32.04%,并无明显统计差异。 结论 单纯性颅脑损伤后患者的凝血因子Ⅶ活力明显下降,且对于创伤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的凝血因子Ⅶ活力较凝血功能正常人明显偏低。创伤后颅脑进行性出血患者的血浆FVⅡ活性明显低于非进行性颅脑出血的患者,但是血浆FVⅡ下降与否与患者死亡率无明显比例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651.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民辉,邹咏文;颅脑损伤的并发症及其处理[J];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06期

2 李娜;王英元;牛艳麟;;血栓调节蛋白表达与大鼠脑挫伤时间的相关性[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3 李晓兴;马建华;季海明;刘艺春;印佳;封林森;;颅脑外伤后血浆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1年24期

4 陈鑫;刘运生;刘志雄;刘劲芳;杨魁;李春涛;刘忠富;;进行性出血性脑损伤病灶体积变化对手术治疗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1期

5 韩冰;黄春妍;熊辉;谭斌;秦莉;魏曾珍;;限制性输血措施对创伤手术用血的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年08期

6 田万管;张文涛;朱志宏;黎檀实;;血浆和红细胞不同输注比率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疗效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2013年01期

7 许毅;胡曦;刘科;邓永兵;肖虹;;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再次开颅手术后病情特点及治疗对策[J];重庆医学;2013年13期

8 张桂芬;;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3年32期

9 高燕;赵雪生;;创伤性休克治疗指南解读[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3年01期

10 尹文;李俊杰;;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林;孕酮调控内皮祖细胞水平促进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2 凌家艳;急性脑梗死患者GPIba和ADAM17表达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雪;r-TEG监测对术中患者凝血机制及其干预的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赵永博;SIRT1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阿里(Ali Yahya Saleh Gaafar);急性颅脑损伤与凝血功能障碍和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关系:危险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周帅;载脂蛋白E及其基因多态性对星形胶质细胞缺氧性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7 张明阳;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脑外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孔晓冬;自然杀伤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变化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9 赵永博;SIRT1在创伤性脑损伤后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田野;神经细胞来源Microparticles在颅脑创伤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发生中的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戚佳飞;急性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娜;大鼠脑挫伤后血栓调节蛋白的时序性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R蓟,

本文编号:2575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575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