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09:13

  本文关键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非常规突发事件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输血作为临床救治的重要手段,在一些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救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血液不能即采即用,从采集到可供临床使用需要一定时间,这与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紧急用血形成突出矛盾。因此,需要建立合理完善的应急血液保障体系,有效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的血液供应问题。虽然911恐怖袭击、512汶川地震之后,国内外对于应急血液保障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是对体系构建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应急血液保障中应该关注的问题进行定性探讨。 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血液保障体系设计和协调优化模型研究”(90924012)的资助下,汲取国外血液保障工作先进经验,总结我国血液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的关键问题,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要求构建和完善我国应急血液保障体系,并着重对其组织架构和几个重要的构成要素进行具体的研究。 首先,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血液保障工作现状的梳理,分析总结不足,结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标准对涉血类非常规突发事件进行了界定,从血液供需角度分析了不同的应急血液保障情境,根据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求,从组织体系和要素构成两个角度对我国应急血液保障体系进行了框架设计。 其次,对采供血体系的组织架构进行梳理,应用ICS理论构建血液应急保障指挥小组,根据涉血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对血液保障工作的要求,建立国家、省级、地方三级的应急血液保障指挥小组体系。按照不同级别的涉血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和跨组织协作需要,梳理区域内独立响应、省级区域内协作响应和跨省区域协作响应的运作流程,为应急血液保障规范化运作提供参考。 第三,探索性的提出了普遍提高库存和国家血液储备单元这两种应急血液储备模式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了定量比较,以应急调配时间来考量不同方案的应急效果的同时衡量了不同方案的应急运输成本和日常运营和维护的费用等,探讨适合我国的应急血液储备体系。 最后,对应急血液保障指挥平台进行了系统需求和功能的分析,构建了指挥平台的框架;同时对血液保障机制中的血液库存预警机制、应急血液募集机制、异地血液调剂机制和用血偿还机制提出改进对策,从政策上保障了应急血源组织、调剂的规范化操作。 本研究对我国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框架和方法,对政府在应急血液保障体系构建中应考虑的问题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常规突发事件 应急血液保障体系 应急血液储备 血液保障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59.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血液保障和应急血液保障11-13
  • 1.2.2 应急物流和应急物流体系13-14
  • 1.2.3 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14-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国内外血液保障现状总结17-24
  • 2.1 国外血液保障工作现状17-20
  • 2.1.1 美国17-18
  • 2.1.2 澳大利亚18-19
  • 2.1.3 日本19
  • 2.1.4 欧盟19-20
  • 2.2 我国血液保障工作现状20-21
  • 2.3 国内外血液保障现状总结及启示21-24
  • 第3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血液保障体系框架设计24-31
  • 3.1 涉血类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分级界定24-25
  • 3.2 应急血液保障的情境分析25-27
  • 3.3 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框架设计27-31
  • 3.3.1 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求27-28
  • 3.3.2 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框架结构28-31
  • 第4章 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组织架构及运作流程31-43
  • 4.1 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的组织体系31-37
  • 4.1.1 采供血体系组织架构31-33
  • 4.1.2 血液应急保障指挥小组33-35
  • 4.1.3 血液应急保障指挥体系35-37
  • 4.2 应急血液保障的运作流程37-43
  • 4.2.1 区域内独立响应(Ⅲ级)37-39
  • 4.2.2 省级区域内协作响应(Ⅱ级)39-41
  • 4.2.3 跨省区域协作响应(Ⅰ级)41-43
  • 第5章 应急血液储备模式比较43-53
  • 5.1 应急血液储备模式43-44
  • 5.2 调剂供应地选择模型44-47
  • 5.2.1 问题描述44-45
  • 5.2.2 模型构建45-46
  • 5.2.3 求解计算46-47
  • 5.3 应急血液储备模式比较指标47-49
  • 5.4 算例分析49-52
  • 5.4.1 方案陈述49-50
  • 5.4.2 方案比较50-52
  • 5.5 适合我国的应急血液储备体系52-53
  • 第6章 应急血液保障指挥平台和血液保障机制53-60
  • 6.1 应急血液保障指挥平台53-55
  • 6.1.1 需求分析53-54
  • 6.1.2 功能分析54-55
  • 6.2 血液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55-60
  • 6.2.1 血液库存预警机制55-56
  • 6.2.2 应急血液募集机制56-57
  • 6.2.3 异地血液调剂机制57-58
  • 6.2.4 用血偿还机制58-60
  • 结论60-61
  • 1 研究工作总结60
  • 2 研究展望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7
  • 附录1 各血液中心的经纬度(单位:度)67
  • 附录2 各省调剂需求和调剂权重67-68
  • 附录3 各地血型比例(%)68
  • 附录4 调剂候选地的库存量(单位:U)68-69
  • 附录5 调剂候选地的成本(单位:万元)69-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安丽,章扬培,王全立;考察美国输血研究的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00年04期

2 雷二庆;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血液救援[J];中国输血杂志;2002年01期

3 李安丽;澳大利亚、新西兰血液管理与输血科研[J];中国输血杂志;2003年06期

4 邹峥嵘,朱永明,钱开诚,张晰;灾害等突发事件血液应急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4年04期

5 吴大奎,朱佑民,续立垦,林文卫;血液标本集中检测的实施及运行模式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年01期

6 高东英;澳大利亚采供血服务特点及启示[J];中国输血杂志;2005年02期

7 吴卫星;杨宁;栾尧;;突发事件时血液供应方式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6年02期

8 郑忠伟;蔡辉;王槊;;应急状态下的紧急血液保障和血液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8期

9 王乃红;;成都市地震灾害应急采供血措施及效果[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8期

10 程勤侦;练正秋;田伟;赵晓嘉;;住院地震伤员临床用血分布及血液种类和数量的特点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代君;广义最大覆盖模型在应急设施选址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杨锋;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盈盈;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血液保障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63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6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