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的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6 18:28
【摘要】:目的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多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而肠道菌群在维持胃肠道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迷走神经系统和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相互作用。我们推测肠道菌群可能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理改变以及胃肠道症状有密切联系。本研究拟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人群肠道菌群微生态结构差异和紊乱特征;经益生菌干预治疗后,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恢复特点,探索颅脑损伤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揭示肠道菌群在颅脑损伤病理改变中的作用,以求为颅脑损伤的诊治提供新的辅助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第一部分选取2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10健康对照志愿者的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基于IonS5~(TM)XL测序平台和多元统计学方法检测肠道菌群16S rRNA的V4序列的多样性,揭示颅脑创伤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群落结构的差异特征。本研究第二部分选取6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8例经益生菌干预治疗后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入院首次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益生菌对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的作用。此外,利用Tax4Fun工具预测肠道菌群的基因功能。结果本研究发现健康对照人群和颅脑损伤患者的肠道菌群优势菌门相同,都是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健康对照组的Observed species、Chao1指数均显著低于颅脑损伤组(P0.05);但两组的Shannon、Simpson指数未见显著差异(P0.05)。颅脑损伤患者菌群失衡主要表现为Firmicutes(厚壁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Blautia、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Ruminococcaceae(瘤胃菌科)、Faecalibacterium(柔嫩梭菌属)、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科)相对丰度较健康对照人群显著降低,变形菌门、Akkermansia muciniphila、Enterococcus(肠球菌属)相对丰度较健康对照人群显著增高。经益生菌干预治疗后,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在Clostridiales(梭菌目)、Blautia、Faecalibacterium(柔嫩梭菌属)、unidentified Lachnospiraceae(未分类毛螺菌科)、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Ruminococcus sp.5_1_39BFAA、Subdoligranulum、Eubacterium hallii(霍氏真杆菌)等益生菌增加;而Enterococc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us(肠球菌属)等致病菌降低。此外,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的遗传信息加工、环境信息加工、细胞过程功能作用较健康对照人群显著减弱,组织系统、新陈代谢、人类疾病和未分类功能作用较健康对照组增强;而经益生菌干预治疗后,患者的遗传信息加工、环境信息加工、细胞过程功能作用得到增强。结论本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组人群具有显著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降解纤维素、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等有益菌减少以及条件致病菌的增加。颅脑损伤患者经益生菌干预治疗后,主要表现为降解纤维素等有益菌增加以及条件致病菌的减少。根据Tax4Fun预测结果证明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在生长代谢、信息传递等方面存在差异,颅脑损伤患者的肠道菌群功能受到明显破坏;口服益生菌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的恢复。
【图文】:

曲线,序列数,测序,数目


基本信息 PT 组 HC 组 P 值例数性别男女年龄2419550.41±13.40109148.9±8.970.6440.912样性分析曲线稀释曲线,查看样品测序深度,了解测序数据量的合理味着测序数据量渐进合理,测试的深度已经覆盖到样本曲线见图 2,可以看出开始时曲线上升较快,提示测序,随着测序数据增加,曲线趋向平坦,继续添加样本,明本研究样品测序深度足够,测序数据量合理。

曲线,相对丰度,等级,纵坐标


等级聚类曲线(横坐标代表 OTU 等级,纵坐标对应的 OTU 的相对丰度)2.4α 多样性分析α 多样性是检验单个样本内多样性的方法,最基本的测定是丰富度以及样到的物种数量,其主要表示组内差异。ACE、Chao1 用于估算物种总数,表明物种多。Shannon、Simpson 代表菌群多样性,前一个数值越大,后一小,,说明物种多样性高,分布越均匀。HC 组和 PT 组测序指数见表 2。H群的 ACE、Chao1 指数均显著低于 PT 组(P<0.05),说明 PT 组与 HC 组道内菌群较多,丰度指数高;但各组的 Shannon、Simpson 指数未见显著0.05),说明两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651.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峰;吴小燕;郭晓辉;;肠道菌群与药物相关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8年06期

2 李子靖;;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和治疗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08期

3 刘爱玲;吕红;钱家鸣;;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进展[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年04期

4 汪俊宇;庞日朝;王文春;王美玉;黄彬洋;向武;李敏;张安仁;;谈与“菌”相关的“肠”识——以肠菌视野初探间歇性禁食[J];医学争鸣;2019年04期

5 樊逸夫;白晓敏;杜娟;;肠道菌群对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年15期

6 申金付;王卓群;李茂;蒋瑞妹;;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9年09期

7 黄楠;任锡凯;苏苗赏;;肠道菌群调节机制与肥胖治疗研究进展[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年09期

8 张丹;;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年81期

9 吴莉娟;刘铜华;;肠道菌群在肥胖发病中的地位与作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年09期

10 刘海龙;张维华;吴晓康;;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病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晨飞;朱明利;;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集[C];2018年

2 何轶群;;人类肠道菌群与常见疾病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临床微生物学大会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6年

3 冯琴;;调节肠道菌群在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和意义[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2015年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进展学习班讲义[C];2015年

4 郝微微;李佳;历娜娜;刘玉婷;温红珠;;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乐t帕

本文编号:2651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651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b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