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4 08:19
   目的探讨我国肝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阅相关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收集我国自199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有关PHLF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2859例肝癌手术切除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hild-Pugh A级PHLF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OR值为6.28,95%CI:4.55~8.65);术前前白蛋白水平低于170 mg/dl组患者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增高(合并OR值为4.96,95%CI:3.03~8.10);合并肝硬化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合并OR值为4.14,95%CI:2.46~6.98);术中失血量1000 ml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合并OR值为5.62,95%CI:3.46~9.11);肿瘤直径10 cm组(合并OR值为2.69,95%CI:1.58~4.57)及切肝范围半肝组(合并OR值为1.64,95%CI:1.12~2.40)肝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年龄≥60岁(合并OR值为1.73,95%CI:1.25~2.39)、术中输血(合并OR值为3.79,95%CI:2.20~6.51)增加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性别、术中是否阻断入肝血流与术后肝衰竭发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术前Child-Pugh分级、前白蛋白水平、术中失血量、肿瘤直径、切肝范围、合并肝硬化、术中输血等是影响PHLF发生的危险因素。
【部分图文】:

年龄,原发性肝癌,肝功能衰竭,肝衰竭


果2.1检索结果根据纳入和剔除标准最后保留11篇文献,共2859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发生肝衰竭360例,肝衰竭发生率为12.60%,具体文献资料见表1。2.2分析结果2.2.1年龄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6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0.94(95%CI:0.46~1.90),最大OR值为2.68(95%CI:0.99~7.24),合并OR值为1.73(95%CI:1.25~2.39),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年龄≥60岁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Begg检验z<1.96,P=0.707,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1年龄与PHLF的关系表1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文献作者发表时间研究例数文献题名王守光等[2]陈刚红[3]陈绪涛等[4]胡嗣钦等[5]孙振棣等[6]韦建宝等[7]Du等[8]Huang等[9]柳已海等[10]徐逸昕等[11]熊邦文等[12]20072008201220102010200520122012201320132013379266190348292467427318118486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原发性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因素分析Child-PughA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影响因素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Predictivefactorsforliverdysfunctionandfailureafterhepatectomy:Analysisof467pait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ealbuminispredictiveforpostoperativeliverinsufficiencyinpatientsundergoingliverresection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原发性

性别,固定效应模型,术前,异质性


2.2.2性别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5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0.64(95%CI:0.28~1.45),最大OR值为6.64(95%CI:0.39~111.71),合并OR值为1.25(95%CI:0.91~1.71),男性与女性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Begg检验z<1.96,P=0.536,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2性别与PHLF的关系2.2.3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5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4.68(95%CI:2.68~8.17),最大OR值为13.57(95%CI:1.54~119.18),合并OR值为6.28(95%CI:4.55~8.65),术前Child-PughA级肝功能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Begg检验z<1.96,P=0.536,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3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LF的关系2.2.4术前前白蛋白(PA)水平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3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3.45(95%CI:1.29~9.21),最大OR值为6.28(95%CI:1.19~33.26),合并OR值为4.96(95%CI:3.03~8.10),术前PA水平低于170mg/dl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4)。Begg检验z<1.96,P=0.308,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4术前PA水平与PHLF的关系2.2.5是否合并肝硬化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5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2.03(95%CI:0.70~5.87),最大OR值为10.74(95%CI:1.41~81.63),合并OR值为4.14(95%CI:2.46~6.98),合并肝硬化组术后肝衰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5)。Begg检验z<1.9

肝功能,术前,固定效应模型,肝硬化


),合并OR值为1.25(95%CI:0.91~1.71),男性与女性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Begg检验z<1.96,P=0.536,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2性别与PHLF的关系2.2.3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5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4.68(95%CI:2.68~8.17),最大OR值为13.57(95%CI:1.54~119.18),合并OR值为6.28(95%CI:4.55~8.65),术前Child-PughA级肝功能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Begg检验z<1.96,P=0.536,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3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PHLF的关系2.2.4术前前白蛋白(PA)水平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3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3.45(95%CI:1.29~9.21),最大OR值为6.28(95%CI:1.19~33.26),合并OR值为4.96(95%CI:3.03~8.10),术前PA水平低于170mg/dl组术后肝衰竭发生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4)。Begg检验z<1.96,P=0.308,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4术前PA水平与PHLF的关系2.2.5是否合并肝硬化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5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最小OR值为2.03(95%CI:0.70~5.87),最大OR值为10.74(95%CI:1.41~81.63),合并OR值为4.14(95%CI:2.46~6.98),合并肝硬化组术后肝衰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5)。Begg检验z<1.96,P=0.806,研究中不存在明显的偏移。图5是否合并肝硬化与PHLF的关系2.2.6术中失血量与PHLF的关系共纳入7项研究。各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长玉,黄建富,陈燕凌,沈娟,蔡欣然,周浩辉;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2 韦建宝;陈山荣;浦涧;韦忠恒;韦邦宁;;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3 孙振棣;江勇;朱峰;段云飞;;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年06期

4 胡嗣钦;赫军;俞渊;陈林;;原发性肝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陈绪涛;翟健;张一军;屈淑平;吴东;施乐华;沈锋;吴孟超;;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2年03期

6 袁继丽;刘成海;赵长青;;肝硬化Child-Pugh评分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年03期

7 王守光;马长林;卢云;吴力群;杨金镛;张斌;;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J];陕西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8 方美丽;;血清前白蛋白及甲胎蛋白水平在预测重型肝炎患者转归中的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8期

9 柳己海;郑小林;郑直;李明杰;;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围术期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年22期

10 曾东晓;潘林梅;夏春祥;;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闽光;邢东炜;黄学菁;张安君;耿坚;朱琼;;肝硬化CT类型与临床肝储备功能相关性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2 倪家连;陈中;刘鲁岳;刘晓明;郑宝珍;高林;;肝切除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3 张向化;孙经建;李君;晏建军;周飞国;朱倩;严以群;;肝功能不良的可切除肝癌二期手术体会[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4 黎焕;江勇;吴宝强;黄伯华;孙冬林;朱峰;杨波;;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治疗肝占位性疾病的初步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2年06期

5 杨海清;黎殿德;陈似霞;陈德凤;;肝癌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2013年06期

6 王友清;毛魁;杨晓平;金仁国;;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年03期

7 廖丽宁;;原发性肝癌术后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14年05期

8 廖敏;;血清前清蛋白检测在肝功能评估的应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16期

9 刘景林;;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诊治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07期

10 胡剑飞;雷正明;解云川;;CT灌注成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手术前评估肝储备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汉丰;功能CT评价肝硬化储备功能及其与肝癌肿瘤血管生成相关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钟群;肝炎后肝硬化及其相关性肝癌的CT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3 郑月慧;细胞因子在雌小鼠内毒素攻击中的变化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影响机理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乐;大肝癌肝切除术或TACE后肝功能代偿不良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龚华渠;高渗盐水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3 沈嵘;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4 胡文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改构体对急性肾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王占坤;Caspase-3抑制剂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6 项世骏;用余肝体积预测术后肝功能不全[D];复旦大学;2008年

7 黄坚;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评价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价值[D];浙江大学;2009年

8 杨洁;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胡剑飞;CT灌注成像在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纤维化者肝储备功能中的价值[D];泸州医学院;2009年

10 周春泽;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转移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伯根;高登辉;耿小平;熊奇如;;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1年10期

2 谭小宇;张晟晃;陈念平;;老年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对照分析[J];当代医学;2009年24期

3 晏建军,严以群,黄亮,周飞国,吴孟超;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毛德文;邱华;;甲胎蛋白对肝衰竭肝细胞再生及预后判定价值的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年06期

5 杨甲梅,郑梁;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J];肝胆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6 徐峰;黄杨卿;杨甲梅;隋承军;张敏峰;;肝三叶切除术手术体会及围手术期处理(附30例报道)[J];肝胆外科杂志;2012年02期

7 江勇;吴宝强;秦锡虎;朱峰;邹岩;张东;张彤;陈昌泽;;肝脏缺血预处理在肝癌围手术期中的作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8 孙振棣;江勇;朱峰;段云飞;;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0年06期

9 Sheung-Tat Fan;;Precise hepatectomy guided by the middle hepatic vei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7年04期

10 胡嗣钦;赫军;俞渊;陈林;;原发性肝癌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兰娟,黄建荣,杨芊;第三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5年09期

2 杜思霖;章幼奕;;肝衰竭患者血清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04期

3 赵建宏,薛博瑜,周仲瑛;清肝针剂对大鼠暴发性肝衰竭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4 ;肝及胆疾病[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1年04期

5 冷晓梅,周炜,李永哲,曾小峰;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暴发性肝衰竭一例[J];中华医学杂志;2003年17期

6 何方平,张跃新,吕荣福,肖琳,徐玲,魏琳娜;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的初步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曾杏珍,岳建荣,李藕,胡敏冬,候运香;20例肝衰竭营养支持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8 黄燕;张正国;;急性肝衰竭合并异位妊娠患者1例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8年04期

9 ;2009年第五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年04期

10 徐贞秋;徐龙;幸泽斌;龙涛;徐济民;;血清前白蛋白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J];中外医疗;2009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乔;单核/巨噬细胞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李雷;肝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与脓毒症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3年

3 郝绍瑞;人工肝治疗慢加急(亚急)性乙肝肝衰竭的代谢组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毛德文;解毒化瘀Ⅱ方抗肝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

5 刘陈;HBV相关肝衰竭临床特征分析及其与CCL3L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关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6 叶红;CD163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14年

7 熊焰;温阳解毒化瘀法对肝衰竭IETM非阳黄证的干预机制及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王玉梅;在暴发性肝衰竭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NO、TNF-α对肝细胞凋亡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杨永峰;霉酚酸酯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王晓静;65例慢加急性酒精性肝衰竭患者临床特征、预后评估及中医辨证论治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翩翩;儿童肝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牛丹;肝衰竭预后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李蓥;影响肝衰竭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玺;影响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邱锦芳;血浆置换对于肝衰竭治疗作用的回顾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6 阮承兰;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7 张琳;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临床观察[D];蚌埠医学院;2014年

8 周健;人工肝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徐秋仙;非生物型人工肝对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价值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俞亮;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50例报告[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3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2883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