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对治疗时机选择及短期疗效预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1-02-17 02:03
目的:通过观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sIL-2R、IL-1β、IL-6、IL-8、IL-10、TNF-α变化,探讨其在指导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时机的选择及预测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肝衰竭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41例)及恶化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的人工肝方式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1周及出院前临床表现、肝功能(ALT、AST、TBil、DBil、A/G)、凝血功能(INR、PTA)变化情况;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细胞因子(sIL-2R、IL-1β、IL-6、IL-8、IL-10、TNF-α)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经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1周ALT、AST、TBil、DBil均较治疗前水平下降(P<0.05),A/G、PTA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2.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行第一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前细胞因子及治疗后1周sIL-2R、IL-6...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与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3.2 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
3.3 两组患者行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细胞因子(sIL-2R、IL-1β、IL-6、IL-8、IL-10、TNF-α)水平比较
3.3.1 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3.2 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后1周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3.3 两组患者经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及人工肝治疗后1周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3.4 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差异比较
3.4 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5 两组患者出院前最后一次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6 经人工肝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陈杰. 医药前沿. 2019 (09)
[2]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IL-10和GP73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陈海鸥,刘适.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01)
[3]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肝衰竭患者Alb、PTA水平的影响[J]. 颜艳,江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05)
[4]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及IL-8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罗海波,夏薇,曹鸿挺,张薇,杨晓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13)
[5]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杨梅,刘丽英,陈容,何星,陈瑶,徐慧娟,高洪,袁春艳,高净,殷丽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07)
[6]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唐娟,邓薇,唐静,周利民. 疑难病杂志. 2017(09)
[7]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治疗肝衰竭近期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 朱其荣,王川林,刘娇,古雪,李铃,孙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04)
[8]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 王朝旭,李叶宁,王文龙,周文静,徐欢欢,郭隗.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7(04)
[9]Establishment of a new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model[J]. Fangfang Li,Luyang Miao,Hua Sun,Yuyang Zhang,Xiuqi Bao,Dan Zh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7(03)
[10]肝衰竭分期联合MELD评分对肝衰竭短期预后判断的研究[J]. 田小利,彭颖,吴松林,吴刚. 重庆医学. 2017(08)
本文编号:3037249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与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水平比较
3.2 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
3.3 两组患者行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及治疗后1 周细胞因子(sIL-2R、IL-1β、IL-6、IL-8、IL-10、TNF-α)水平比较
3.3.1 两组患者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3.2 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后1周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3.3 两组患者经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前及人工肝治疗后1周后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3.3.4 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差异比较
3.4 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细胞因子与预后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5 两组患者出院前最后一次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6 经人工肝治疗的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陈杰. 医药前沿. 2019 (09)
[2]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IL-10和GP73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陈海鸥,刘适.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9(01)
[3]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肝衰竭患者Alb、PTA水平的影响[J]. 颜艳,江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05)
[4]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及IL-8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罗海波,夏薇,曹鸿挺,张薇,杨晓扬.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8(13)
[5]血浆置换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分析[J]. 杨梅,刘丽英,陈容,何星,陈瑶,徐慧娟,高洪,袁春艳,高净,殷丽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07)
[6]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对慢加急肝衰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唐娟,邓薇,唐静,周利民. 疑难病杂志. 2017(09)
[7]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治疗肝衰竭近期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 朱其荣,王川林,刘娇,古雪,李铃,孙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04)
[8]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疗效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J]. 王朝旭,李叶宁,王文龙,周文静,徐欢欢,郭隗.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7(04)
[9]Establishment of a new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model[J]. Fangfang Li,Luyang Miao,Hua Sun,Yuyang Zhang,Xiuqi Bao,Dan Zhang.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17(03)
[10]肝衰竭分期联合MELD评分对肝衰竭短期预后判断的研究[J]. 田小利,彭颖,吴松林,吴刚. 重庆医学. 2017(08)
本文编号:3037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0372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