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4 20:06
本文关键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好发部位、TOAST分型、脑血管影像学特点等,了解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特点,为病情评估、二级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从而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0例住院患者,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40-78岁,平均68.5±10.5岁,余100例为同期入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男70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5.3±11.1岁。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和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两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好发部位、TOAST分型、脑血管影像学特点的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既往卒中史既是后循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也是前循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椎-基底动脉形态学改变有统计学差异。 2TOAST分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小动脉闭塞型(SAA)最常见占51.25%,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LAA)占31.25%。而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最常见占47%,其次是小动脉闭塞型(LAA)占32%,两者相比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中,心源性脑栓塞、其他已知原因梗死型及不明原因梗死型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梗死部位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远段梗死最常见,占50%,中段梗死占27.5%,近段组梗死占22.5%。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单病灶数量最多,占61.25%,多病灶占38.75%,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组单病灶占45%,多病灶占55%,两组相比较,P值=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临床体征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常见临床体征依次是构音障碍、单侧肢体运动障碍、饮水呛咳、单侧肢体感觉障碍、中枢性面瘫、共济失调、眼震、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双侧肢体运动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病理征等。而饮水呛咳、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眼震症状,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组中明显多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组,差异有显著性。 5血管影像学特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影像学特点包括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颅内及颅外段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和椎动脉优势。 6预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预后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相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吸烟、既往卒中史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2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小动脉闭塞型最常见,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梗死。 3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以远段梗死最常见,其次是中段梗死和近段组梗死,单病灶数量最多。 4饮水呛咳、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眼震是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临床体征。 5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血管影像学特点是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椎动脉优势。 6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预后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预后相仿。
【关键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病因 危险因素 临床体征 血管影像学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英文缩略语11-12
- 前言12-13
- 资料与方法13-17
- 结果17-25
- 讨论25-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6
- 综述36-49
- 参考文献46-49
-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是明启;王玉洲;张小喜;;椎动脉发育不良60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年02期
2 于淑靖;孔令俊;刘慧生;;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1期
3 缪中荣;后循环急性血栓形成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究竟有多"宽"[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08期
4 李晓荟;姜树军;;椎-基底动脉形态、血流量与脑干梗死的关系[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05期
5 王彦平;张保朝;温昌明;闻公灵;康梅娟;周静;刘义峰;;椎动脉发育不良的MRA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24期
6 周衡,王拥军,王素香,赵性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亚型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7期
7 郝玉贵;刘斌;;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樊福强;刘美萍;刘志辉;王春梅;;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J];中国卒中杂志;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2485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