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3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A组,n=17)及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n=17),在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分别应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使平均动脉压(MAP)稳定至65~75mm Hg并维持1h,然后继续加量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使MAP稳定至75~85mm Hg。应用旁流暗视野技术(Sidestream dark field,SDF)于入组时及MAP在不同水平时测定患者的舌下微血管(≤25μm)的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及微血管流动指数(MFI)。测定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观察新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8d死亡率。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PVD、PPV、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28d死亡率、新发心律失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在65~75mm Hg较入组时,PVD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PPV、MFI、Lac、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5~75mm Hg比较,MAP在75~85mm Hg时Lac、ScvO2、PVD、PPV、M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均可增加脓毒性休克患者的MAP,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脓毒性休克微循环障碍,且与剂量增加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单位】: 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微循环
【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202011)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0KYA026)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011R50018)
【分类号】:R459.7
【正文快照】: 脓毒性休克是目前重症医学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高达30%~50%[1],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期有研究认为,微循环障碍在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不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其病理生理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因此,能否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可以作为评价一种药物或疗法的疗效的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楠;张_g;;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纠正脓毒性休克患者高乳酸血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2 吴丽娟;何权瀛;李刚;尹培刚;陈德生;易丽;黄絮;段军;;近红外光检测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组织氧合的影响[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年05期
3 高言国;张_g;;不同血管活性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乳酸清除率的作用[J];医学综述;2009年11期
4 黄顺伟;金慧;管向东;;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在脓毒性休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1期
5 车晋伟;胡森;;严重吸入性损伤后脓毒性休克羊的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变化[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年11期
6 谢环英;谢苗荣;;酸中毒条件下脓毒性休克大鼠胸主动脉对多巴胺反应性的变化[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7 周志刚;王瑞兰;;脓毒性休克时微循环的研究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年01期
8 高景利;李晓岚;王爱田;;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灌注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8年08期
9 侯立朝;计根林;熊利泽;陈绍洋;陈敏;霍婷婷;胡文能;王雅丽;汪晨;白晓光;;多巴胺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脏功能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17期
10 金梅;陈洪亮;;脓毒性休克应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肾脏影响的差异[J];临床荟萃;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_g;李楠;;不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分析[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李春盛;;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治疗[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国福;汪海源;张首梅;吴兴茂;吉凯强;臧彬;;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全身氧代谢与胃黏膜酸度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周秀华;;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汪明灯;姜东辉;;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孙荣青;;血管升压药物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A];中国重症医学的创新与发展——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暨第九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危重病医学全国会议会刊[C];2010年
7 卢中秋;洪广亮;邱俏檬;梁欢;吴斌;;16例创伤弧菌坏死性筋膜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救治[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查济东;陈吉匡;;不同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志忠;张伟珏;张平;刘宇;周荣斌;;BNP在脓毒性休克病人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研究[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叶宏伟;吴晓东;郑峰;;国产羟乙基淀粉130/0.4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文;心肺脑复苏术——纠正低血压和休克[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2 驻京记者 贾岩;治疗脓毒性休克,时间是关键[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刘平;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三)[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姚永玲;北医三院成功救治多器官衰竭外籍学生[N];科技日报;2008年
5 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张禹;去甲肾上腺素也可肌注[N];健康报;2001年
6 赵雪银;低浓度多巴胺也可升压[N];健康报;2005年
7 胡凡强 徐士英;硝酸甘油联合多巴胺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8 孟庆义;心脏复苏 “鸡尾酒”疗法将兴起[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商珊;休克误诊为“心衰”[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0 周耀华 喻国华;药物应用须慎重[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峰;光量子干预早期内毒素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2 秦薇;不同限制性输液方案复苏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 谢晋国;急性心功能不全时肾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蔚永运;冠脉内注射山莨菪碱对猪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效应[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5 崔希忠;实验性急性肺动脉高压与心功能改变及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6 刘菲;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失血性和内毒素休克兔多器官损伤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刘奉琴;低氧联合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对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怡婧;脓毒症大鼠小肠屏障功能损伤和药物干预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童朝阳;Toll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基因多态性与重症脓毒症易感性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范卫泽;冠脉内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及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后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言国;不同血管活性药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柯家祥;高压电烧伤兔软脑膜微循环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3 张海华;高压电烧伤家兔胃粘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4 陶炳东;多巴胺对内毒素休克犬肺动脉压力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5 张威;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耀宗;不同药物对脓毒症休克大鼠肾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线粒体活性及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何聪;不同药物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素及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陈云娥;乳酸清除率在小儿脓毒性休克监测中的临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9 王随力;不同液体对脓毒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效果比较[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露;脓毒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38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