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对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干预作用及预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9 17:13

  本文关键词:“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对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干预作用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对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干预作用,并对其预后分析,总结中药干预有效组病例的临床特点。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试验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干预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入组前比较组间基线特征,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主要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差异,总结中药干预治疗的主要疗效,总结中医治疗有效病例的临床特征。 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时的血常规、肝功能(ALT、ALB、TBIL)、肾功能(BUN、 CR)、电解质、凝血功能、甲胎蛋白、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率,乙肝病毒定量(HBVDN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衰竭临床分期构成比相同,两组患者在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主要疗效:8周治疗观察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总病死率分别为16.7%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中、晚期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4.3%vs9.1%、22.0%vs25.0%、50.0%vs66.7%,两组各分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次要疗效:①肝功能: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胆红素在观察期前4周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观察期前4周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在观察期前第8周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开始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呈较快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较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凝血功能: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在观察期第8周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黄疸疗效:试验组和对照组黄疸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试验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1.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辩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病死率无明显影响,需扩大样本量研究。 2.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辩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减少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作用,但能降低肝衰竭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 3.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辩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肝衰竭患者自觉症状的缓解无明显促进作用。 4.在规范化的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的中药干预治疗措施,对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消退作用明显,对其他肝功能指标改善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阳黄-阴阳黄-阴黄 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75.3
【目录】:
  • 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引言12-14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14-26
  • 1. 实验设计14
  • 2. 研究对象14-16
  • 2.1 病例纳入标准14
  • 2.2 病例排除标准14-15
  • 2.3 退出试验标准15-16
  • 2.4 中途停止标准16
  • 3. 样本量16-17
  • 4. 随机分组方法17
  • 5. 治疗方案17-21
  • 6. 观察指标21-22
  • 7. 指标观察时间点22
  • 8. 疗效评价22-23
  • 9. 病例脱落23-24
  • 10. 统计学分析24-25
  • 11. 质量控制25-26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26-39
  • 1. 患者基线特征比较26-30
  • 2. 疗效评价30-37
  • 2.1 主要疗效评价30-32
  • 2.2 次要疗效评价32-37
  • 3.安全性评价37-39
  • 第三部分 讨论39-47
  • 1. 中医药干预临床研究现状39-41
  • 2. 本研究病例的临床特点41-43
  • 3. 结果分析43-45
  • 4. 现代免疫学特点研究45-46
  • 5. 总结46-47
  • 结论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hort-term entecavir therapy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9年03期

2 卢卫强;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43例[J];江苏中医药;2004年11期

3 高媛,许晓东;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状态与辨证分型的关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占国清;郑三菊;朱琳;江山;;365例重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4期

5 吴建成;王泽荣;万千红;谭友文;;中药清热方及IL-18抗体抗急性免疫性肝坏死动物模型的实验性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6 乐恩施,边壮;清热利湿法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治疗作用[J];天津中医;2002年01期

7 陆长春;蔺咏梅;韩洁;邓良准;丁敏侠;;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对近期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8 张南,王宇明,邓国宏,张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1期

9 周虎,周萍,俞庆福;慢性病毒性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变化与中医证候关系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洪亮;叶志勇;孙庆丰;丁继光;付荣泉;吴金国;杜庆玮;陈威;王晓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对12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干预作用及预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436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c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