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VEGI调节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4:20

  本文关键词:VEGI调节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 1、通过观察VEGI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小鼠的血脑屏障调控作用,脑水肿抑制作用,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情况,明确其在脑创伤的功能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 2、通过观察VEGI在VEGF-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所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模型渗漏的抑制作用,上调紧密连接蛋白作用,并在形态学上进行确认,明确VEGI能够抑制VEGFR2受体的磷酸化从而抑制VEGF-A所造成的BBB渗漏,并初步探讨其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1、体内试验部分:本实验选用清洁级健康成年C57B1/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空白对照组)、实验组2(假手术组)、实验组3(单纯TBI组)和实验组4(TBI+VEGI组)。分组后,我们建立小鼠液压打击颅脑创伤模型,应用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和Morris水迷宫评价其行为学功能,并应用尹文思蓝、免疫荧光技术对小鼠血脑屏障的渗漏、紧密连接蛋白、血管标记进行检测。 2、体外实验部分:本实验利用C57小鼠的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1(空白对照组)、实验组2(VEGI组)、实验组3(VEGF-A组)和实验组4(VEGF-A+VEGI组)。分组后,我们利用所构建的血脑屏障模型,测量细胞的跨膜电阻值检测血脑屏障渗漏的程度,并利用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测定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程度,并利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Hopping Probe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 HPICM)连续实时观测紧密连接的纳米级形态学变化。 研究结果: 1、体内试验部分:液压打击后,实验组3和实验组4的小鼠在遭受液压打击后,mNSS评分立即升高,在伤后12小时,两组间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随着伤情的逐渐恢复,差异渐渐呈现。在伤后24小时,遭受创伤的实验组3小鼠评分高于实验组4(P0.01),这种差异在受伤后的第7天消失。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测试中,实验组3和实验组4中,TBI组的小鼠于第三天开始,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出现了统计学差异,这种差异一直保持至第五天训练结束;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测试中,实验组3和实验组4与实验组1和实验组2相比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其目标象限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1),实验组3和实验组4相比较也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实验组3相比较实验组4的EB渗漏率明显更低(P0.01)。免疫荧光也显示实验组3与实验组4之间,CLN5、Alb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2、体外实验部分:体外培养的bEnd.3细胞得TEER (Ω·cm2)的所测值中,对照组、VEGI预处理组以及VEGI+VEGF组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VEGF组相对于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在HPICM连续24h观测中,空白对照组、VEGI预处理组、VEGI+VEGF组的bEnd.3细胞形态以及细胞间紧密连接基本未发生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然而VEGF组却在加入100ng/ml VEGF-A之后16h逐渐出现了紧密连接高度的降低,并随时间的推移这种高度的降低更加明显;并且,这种变化还体现在相对粗糙度的变化上(P0.01)。免疫荧光检测中发现:VEGF-A可明显降低Claudin-5的表达(P0.01),但这种抑制作用可被VEGI所抑制。在Western Blot检测中,可见,100ng/ml VEGF-A可明显降低Claudin-5、 Occlaudin的表达(P0.01),但未对ZO-1的表达造成任何统计学上的差异。并且,相对于VEGF-A组,VEGI+VEGF-A组可明显抑制VEGF-A对Claudin-5、 Occlaudin的下调作用;VEGFR2上的pY1175位点的磷酸化可被VEGF-A激活,但VEGI对这种VEGF-A诱导的磷酸化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结论: 1、在体实验:VEGI可以抑制TBI后小鼠的继发性脑水肿、减轻血脑屏障的渗漏、上调紧密连接蛋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小鼠脑神经功能及行为学指标,为开发VEGI治疗TBI后脑水肿提供了实验依据。 2、体外实验:VEGI可以抑制VEGF-A所诱导的BBB体外模型的渗漏、上调紧密连接蛋白,我们首次利用HPICM观测到了bEND.3在VEGI/VEGF-A的作用下所表现的纳米级形态学变化,此外,我们还发现了VEGI能够抑制VEGFR2受体的磷酸化,为探索VEGI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 VEGI 血脑屏障 HPICM VEGF-A 神经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1.1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略语/符号说明11-12
  • 前言12-18
  • 研究现状、成果12-15
  • 研究目的、方法15-18
  • 第一部分 VEGI改善TBI小鼠脑血管功能障碍机制的体内研究18-34
  • 1. 实验材料18-20
  • 1.1 实验动物18
  • 1.2 主要试验装置18-20
  • 2. 实验方法20-27
  • 2.1 建立小鼠颅脑创伤液压打击模型20-21
  • 2.2 VEGI制备及注射剂量21-22
  • 2.3 mNSS评分评价小鼠液压打击后行为学损害22-23
  • 2.4 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认知功能23-24
  • 2.5 测定小鼠脑损伤后EB渗透率24-25
  • 2.6 小鼠脑组织冰冻切片的制备及免疫荧光染色25-27
  • 2.7 统计学处理27
  • 3. 结果27-34
  • 3.1 mNSS小鼠神经功能评测行为学差异27-28
  • 3.2 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认知能力28-30
  • 3.3 TBI后小鼠Evans Blue渗透率30-31
  • 3.4 TBI后小鼠免疫荧光31-34
  • 第二部分 :VEGI改善VEGF-A所致血脑屏障渗漏的体外研究34-49
  • 1. 实验材料34-38
  • 1.1 细胞来源34-35
  • 1.2 主要试验装置35-38
  • 2. 实验方法38-45
  • 2.1 细胞培养38-39
  • 2.2 跨膜电阻值(TEER)的测量39
  • 2.3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39-40
  • 2.4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40-41
  • 2.5 Western Blot检测41-45
  • 2.6 统计学方法45
  • 3. 结果45-49
  • 3.1 体外培养bEND.3 细胞跨膜电阻值(TEER)的测量45-46
  • 3.2 体外培养bEND.3 细胞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检测46-47
  • 3.3 体外培养bEND.3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47-48
  • 3.4 体外培养bEND.3 细胞Western Blot检测48-49
  • 讨论49-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1-62
  • 综述62-77
  • 综述参考文献73-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辉,吴铁军,张连群,田锁臣,曲爱君,蔡秀华;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脑氧利用率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2 陈卫群,涂昌弟,谭强,钟天安;颅脑创伤患者血脂的变化[J];创伤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3 ;颅脑创伤诊断与治疗学习班通知[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4期

4 王忠诚;努力提高颅脑创伤的救治和基础研究水平[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5期

5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第2版)出版[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年01期

6 江基尧;;提高我国颅脑创伤治疗水平的几个关键问题[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7 陈江利;何玉领;杨刚;;颅脑创伤后高渗高血糖非酮症状昏迷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6年02期

8 刘剑波;刘世玉;丁冬梅;;颅脑创伤后进展型出血性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年03期

9 桑潺;张立杰;刘孝琴;;濒死型颅脑创伤31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34期

10 何亮;杨天明;;颅脑创伤无创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锦;周良辅;姚海军;王尔松;奚才华;徐扬;;颅脑创伤患者疾病负担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黄贤键;李维平;王建中;黄国栋;高永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急性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锦;周良辅;毛颖;吴惺;孙一睿;;中重度颅脑创伤的外科治疗进展[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只达石;张赛;;当今颅脑创伤救治焦点[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资料汇编[C];2004年

5 温剑峰;钱锁开;杨琦帆;夏瑜;;重度颅脑创伤并发中毒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诊治体会——附24例报告[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忠诚;只达石;凌锋;张玉琪;江基尧;;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姚海军;胡锦;王尔松;奚才华;徐扬;周良辅;;上海市颅脑创伤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姚海军;刘永;奚才华;徐杨;胡锦;;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障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谢晓洪;安家石;许永华;;早期高蛋白代谢支持加生长激素对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影响[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童武松;徐俊法;杨文进;郑平;郭义君;唐馨芬;李高义;何斌;曾劲松;林同顺;;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授 江基尧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张玉琪 整理 匡远深;颅脑创伤治疗少用无效药[N];健康报;2008年

2 记者 孙刚;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成立[N];解放日报;2011年

3 记者 戴丽昕;颅脑创伤救治应成立急救基金[N];上海科技报;2012年

4 陈里予;半数颅脑创伤痛失救治机会[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朱丽丽;《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正式出版[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记者 匡远深;颅脑创伤脑保护药物治疗指南发布[N];健康报;2008年

7 通讯员 黄欢 记者 施嘉奇;治疗脑创伤至今未有特效药[N];文汇报;2008年

8 记者 匡远深;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发布[N];健康报;2009年

9 严志明 仇逸;上海重度颅脑创伤治疗研究获奖[N];中国医药报;2001年

10 记者 陆叶清 通讯员 黄欢;脑保护药物选择有新标准[N];上海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崇杰;膜粘连蛋白Ⅱ在颅脑创伤后急性期与慢性期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林欣;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王雪原;急性颅脑创伤患者脑脊液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冰;颅脑创伤后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5 张洪伟;免疫耐受治疗颅脑创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黄国栋;无创监测颅脑创伤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李生辉;SDF-1α在颅脑创伤后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刘晓民;雌激素对大鼠海马FKBPs表达和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9 杜倬婴;凝血Ⅶ因子在颅脑创伤相关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治疗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10 魏铭;脑室灌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颅脑创伤大鼠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香琼;凝血因子Ⅶ启动子区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及与颅脑创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谭秋燕;影响颅脑创伤患者术后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3 高谋;2种干细胞微创移植调控颅脑创伤后炎症反应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李正超;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创伤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5 张磊;臭氧和高压氧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的治疗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姜成荣;tBHQ对颅脑创伤后炎症反应保护作用的体外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严贵忠;HSP70在小鼠颅脑创伤后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保护作用[D];兰州大学;2016年

8 张昊;抗坏血酸对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徐智敏;南昌市区急性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D];南昌大学;2008年

10 舒勤;颅脑创伤护理能力与胜任特征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VEGI调节颅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8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498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9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