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灌注时代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地位的再评价
本文关键词:再灌注时代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地位的再评价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在再灌注时代重新评价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BBs)治疗AMI的临床效果,包括口服和静脉类型。第一部分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分析在再灌注时代口服BBs在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状况,进一步评价早期口服BBs对患者院内期间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第二部分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纳入早期应用静脉BB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RCT研究,探讨早期静脉BBs在AMI治疗中的地位。方法:第一部分连续入选2012年1月到2014年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明确诊断STEMI,并且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657例,平均年龄64岁(28-90岁),其中男性430例,女性176例,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症状出现24h内)228例(37.6%),延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症状出现24h后)147例(24.3%),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231例(38.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比较各组患者院内临床观察结果。第二部分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数据库,以“beta blocker”和“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为自由检索词(MeSH),语言限制为英文,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3月,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应用静脉BBs治疗AMI的RCT研究。结果:1.三组患者BMI、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卒中、陈旧心肌梗死、PCI术史等相匹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使用BBs的患者年龄相对较小,男性比例偏高,前壁心梗(54.4%)、入院KillipⅠ级的比例(89.5%)较高(p0.05),未用BBs组患者下壁心梗比例较高,入院心率偏慢,入院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低(p0.05)。2.对影响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年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前壁心肌梗死与早期应用bbs呈独立相关(p0.05);随着年龄增长、入院血压、心率的下降,早期应用bbs的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下壁心肌梗死、入院killipⅡ、Ⅲ的患者更不倾向于早期应用bbs。3.三组患者胸痛至球囊扩张的时间、门球时间、术前timi分级、术后timi血流分级、完全闭塞病变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用bbs组相比,早期bbs组和延迟bbs组患者前降支病变比例较高,分别为60.1%、47.6%,未用bbs组患者右冠状动脉为罪犯血管的比例较高(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院内心脏彩超比较:与未用bbs组相比,早期bbs组、延迟bbs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增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偏低,心肌运动呈节段运动、低动力或无动力性改变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8.9%,67.2%,在延迟bbs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三组患者复合观察结果、院内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心衰、新发房颤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用bbs组相比,早期bbs组和延迟bbs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率较低,分别为37.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入院killip分级、心肌梗死部位等因素后分析发现,未用bbs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是早期bbs组的1.52倍。早期bbs组与延迟bbs组和未用bbs组相比,患者复合观察结果、室速、室颤及新发房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其中降低室速、室颤发生率更为明显。6.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静脉bbs降低ami急性期死亡率8%,rr=0.92(95%ci,0.86-0.98,p=0.01),在排除commit研究后仍得到降低死亡率的结果,同时降低了再发mi和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未明显增加ami急性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卒中的发生率。早期静脉bbs对ami急性期ck-mb峰值水平、lvef未见明显改善作用,对ami非急性期死亡率也未见明显益处。7.亚组分析显示,在再灌注前时代,早期静脉bbs使ami急性期死亡率降低16%(rr=0.84,95%ci=0.75-0.94,p=0.003),也降低了ami急性期再发mi、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未明显增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而在非ami急性期死亡率和再发mi也未见明显获益。在再灌注时代,早期静脉BBs明显降低了AMI急性期再发MI和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未增加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不良事件,但对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死亡率未见明显获益(RR=0.96,95%CI,0.88-1.05,P=0.37)。结论:1.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早期口服BBs未能明显降低院内复合观察结果、院内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2.在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早期服用BBs能够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3.在STEMI患者急性期早期口服BBs,其负性肌力作用可能对心肌运动有一定影响,但是否增加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风险尚不能肯定。4.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早期静脉BBs能够降低AMI急性期死亡、再发MI、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而且未增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不良事件,而对AMI非急性期死亡风险未见明显获益,但降低了AMI非急性期再发MI的发生率。5.在再灌注前时代,早期静脉BBs降低AMI急性期死亡率更为明显,也同时降低了AMI急性期再发MI、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未增加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而在非AMI急性期死亡率和再发MI未见明显获益。6.在再灌注时代,早期静脉BBs明显降低了AMI急性期再发MI和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未增加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但对降低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死亡风险未见明显获益。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2.2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缩略语/符号说明12-13
- 前言13-15
- 研究现状、成果13-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5
- 一、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STEMI患者效果再评价15-33
- 1.1 对象和方法15-18
- 1.1.1 研究对象15-17
- 1.1.2 病史采集、实验室指标17
- 1.1.3 心脏超声检查17
- 1.1.4 急诊介入治疗17-18
- 1.1.5 统计学方法18
- 1.2 结果18-26
- 1.2.1 入选患者基本临床特征18-20
- 1.2.2 三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20-21
- 1.2.3 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影响因素分析21-22
- 1.2.4 三组患者院内期间用药情况22-23
- 1.2.5 三组患者冠脉造影及PCI情况比较23
- 1.2.6 三组患者院内心脏彩超比较23-24
- 1.2.7 三组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24-26
- 1.3 讨论26-32
- 1.3.1 β受体阻滞剂研究现状26-27
- 1.3.2 影响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因素分析27
- 1.3.3 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STEMI患者院内预后的影响27-31
- 1.3.4 STEMI患者早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的争议31
- 1.3.5 研究的局限性31-32
- 1.4 小结32-33
- 二、早期静脉β受体阻滞剂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33-47
- 2.1 对象和方法33-35
- 2.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33
- 2.1.2 数据来源和检索策略33-34
- 2.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34
- 2.1.4 方法学质量评价及文献发表偏倚评估34
- 2.1.5 统计学分析34-35
- 2.2 结果35-44
- 2.2.1 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35-36
-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36-38
- 2.2.3 静脉BBs对AMI急性期死亡率的影响38-39
- 2.2.4 静脉BBs对AMI非急性期死亡率的影响39-40
- 2.2.5 静脉BBs对AMI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40-41
- 2.2.6 静脉BBs对AMI急性期心源性休克的影响41
- 2.2.7 静脉BBs对AMI急性期心力衰竭的影响41-42
- 2.2.8 静脉BBs对AMI急性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42-43
- 2.2.9 静脉BBs对AMI急性期脑卒中的影响43
- 2.2.10 静脉BBs对AMI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43-44
- 2.2.11 静脉BBs对AMI急性期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44
- 2.3 讨论44-46
- 2.4 小结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4-55
- 综述55-65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淑娴;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3年06期
2 彭汉芬,龙菲,於卫国;β受体阻滞剂近年在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2期
3 李玉洁,王英侠;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3期
4 叶晓东,王道良,陈少霖,魏世雄,蔡正哲;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04年05期
5 余国膺;遗传因子决定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反应[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5年04期
6 陈晶;史亦丽;;β受体阻滞剂与竞技运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年03期
7 余国膺;;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8年03期
8 孙淑梅;张雪娟;陈清启;;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08年28期
9 于丽;;再论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8年10期
10 郭艳增;任津生;;围术期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捷;杜贤进;吕菁君;李文强;付雯雯;;β受体阻滞剂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赵宇程;杨澜;;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中的应用[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吕吉元;杨丽峰;范春雨;贾永平;白枫;汪洁;乔爱春;陶晓春;王睿;刘达瑾;;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4 胡春松;胡大一;高润霖;;β受体阻滞剂降压:首选药物或退居二线?[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莉;;β受体阻滞剂在急诊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复苏与中毒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吕吉元;王睿;贾永平;;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住院期间心脏事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7 刘梅林;;老年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应用[A];第四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心血管药物安全应用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研讨会会刊[C];2012年
8 李莉;;β受体阻制剂在急诊中的应用[A];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顾申红;李天发;张光星;黎海文;;β受体阻滞剂对冠状动脉介入并发症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陈国雄;卜军;张存泰;马业新;陈再英;;β受体阻滞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松;β受体阻滞剂降压:退居二线?[N];健康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朱国旺;临床对β受体阻滞剂应用认识仍有不足[N];中国医药报;2008年
3 齐攀 北小冉;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黄峻;β受体阻滞剂 怎样应用才规范[N];健康报;2009年
5 驻京记者 王丹;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达成“心”共识[N];医药经济报;2009年
6 北小冉 编译;β受体阻滞剂“威名受损”?[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张兴;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个体化[N];中国医药报;2013年
8 庄愉;β受体阻滞剂治心衰:善哉![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杨勇;β受体阻滞剂一线地位受质疑[N];医药经济报;2005年
10 万同己;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中的应用[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军;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分布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β受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利军;再灌注时代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地位的再评价[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磊;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D];苏州大学;2014年
3 陈雀敏;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失代偿收缩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梁文静;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地位再评价的荟萃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5 王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张艳;β受体阻滞剂诱导增殖期血管瘤凋亡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7 王电烨;β受体阻滞剂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柳洪宙;扩张型心肌病伴心率过缓患者在起搏器辅助下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9 白梅;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β受体阻滞剂干预的临床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10 赵金凤;β受体阻滞剂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治疗的优化[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0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56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