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急性肺损伤微环境对大鼠原代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表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0 11:18

  本文关键词:急性肺损伤微环境对大鼠原代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表型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创伤 急性肺损伤 微环境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去分化


【摘要】:肺脏是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性质,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在创伤时,特别是严重创伤,常伴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 ALI)。ALI,其病情严重阶段即ARDS。ALI后肺脏会启动修复过程,业已研究发现,多种类型的位于特殊微环境中的含量相对较少的细胞在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干/祖细胞。除干/祖细胞的可能性修复作用外,越来越多研究还显示,成熟的终末分化细胞在组织损伤后的修复中也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多个器官组织内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终末分化细胞的去分化现象。目前关于肺组织内是否也存在终末分化细胞的去分化现象,迄今尚未见文献报道。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type Ⅰ cell,ATⅠ),是一种大而扁平的细胞,它覆盖了95%以上的肺泡表面积,是多种类型损伤的靶细胞,如呼吸机所致的肺损伤。传统观念认为,ATⅠ是“终末分化的细胞”,只有被动的屏障功能,没有主动的功能特性,其损伤后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typeⅡcell,ATⅡ)分化补充。但近年的研究发现,ATⅠ可能具有多样的生物学功能,除了参与气血屏障的形成外,还能够转运水和离子,同时还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然而,在损伤情况下ATⅠ的生物学行为会发生哪些改变以及能否发生去分化,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在成功建立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损伤诱导的ALI动物模型和成功分离培养ATⅠ的基础上,利用ALI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肺组织匀浆液(Lung tissue homogenates,LTH)模拟ALI微环境,在体外观察损伤微环境对终末分化的ATⅠ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表型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究急性肺损伤条件下ATⅠ可能的修复作用。 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1.利用“中性蛋白酶消化+IgG贴壁法+免疫磁珠法”成功分离、培养高纯度的大鼠ATⅠs,该方法稳定、高效; 2.培养所得细胞表达ATⅠs特异性标志物PDPN、AQP5、Cav-1,几乎不表达ATⅡ标志物pro-SPC,符合ATⅠ的特性; 3.急性肺损伤微环境均有一定的促进原代AT Ⅰ s增殖的作用,其中,ALI-D3-BALF,ALI-D3、D5-LTH能够在体外明显刺激ATⅠs增殖; 4.进一步用ALI-D3-LTH处理ATⅠs,通过检测肺泡细胞表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ATⅠ特异性标志物AQP5和RAGE基因表达有所降低,ATⅠ分化调控基因Klf2表达明显降低,发现SPC和Nkx2.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记的方法确认了pro-SPC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肺损伤微环境诱导细胞去分化的结果。
【关键词】:创伤 急性肺损伤 微环境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去分化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55.3
【目录】:
  • 缩略语表4-6
  • Abstract6-8
  • 摘要8-10
  • 第一章 前言10-13
  • 第二章 大鼠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13-32
  • 2.1 材料和方法14-23
  • 2.2 结果23-27
  • 2.3 讨论27-32
  • 第三章 急性肺损伤微环境对大鼠原代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表型的影响32-70
  • 3.1 材料和方法32-42
  • 3.2 结果42-56
  • 3.3 讨论56-70
  • 全文结论70-71
  • 参考文献71-78
  • 文献综述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研究进展78-92
  • 参考文献87-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2-93
  • 致谢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应康;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0年11期

2 王和枚,丁日高,阮金秀;急性肺损伤的中性粒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3 陈志强,黄宏,刘友生;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2期

4 尹文,虎晓岷,袁静,黄杨,宋祖军,张金山;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的活性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干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9期

5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2年09期

6 朱光发;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7 阎锡新,郭丽萍;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4期

8 罗富荣;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肺损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年02期

9 钱桂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10 杨毅;核因子κB的活化与急性肺损伤[J];现代医学;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鹏飞;于湘友;;侧卧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容积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伍峻松;王沈华;周文;陈金明;张茂;徐少文;干建新;赵小纲;;严重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恶化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宗风;孙海晨;邵旦兵;李百强;聂时南;;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军;韩忠朝;孟磊;王伟强;秦永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文学;王洵;安晓静;杨冬;陈芬儿;白春学;;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急性肺损伤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宋振举;白春学;童朝阳;;急性肺损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斌剑;王建民;陈林;;急性肺损伤的基因治疗[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张忠;洪文;钟晓玲;陈生;曲敬来;;痰热清对急性肺损伤患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畔;刘剑虹;虎盘林;骆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新;陈荣昌;岑燕遗;刘杰;钟南山;;自主呼吸状态下犬急性肺损伤早期干预呼吸生理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学莉邋通讯员 曾理;急性肺损伤早诊早治降低病死率[N];健康报;2008年

2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科技日报;2003年

3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3年

4 ;Calfactant在儿科急性肺损伤中的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张国民;首个治疗“非典”新药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记者 张晓松;治非典新药首次获批临床试验[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邹争春 记者 陈磊;我国学者发现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新病因[N];科技日报;2013年

8 李山;德发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保健时报;2010年

9 李山;德找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耀斌;部分液体通气技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海青;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宋琳;携带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晓锋;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建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波;小鼠急性肺损伤时期促炎症消退介质脂氧素的变化及调节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强;急性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0与血管通透性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李伟栋;完全液体通气技术治疗乳猪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继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一氧化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白介素-6,环氧合酶-2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宏林;不同原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炎性反应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的差异[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雷霆;丹参对急性肺损伤血管生成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任文霞;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形成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辉;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张文涵;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阻遏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高冬娜;急性肺损伤大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秦开秀;乌司他丁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海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超然;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状态变化及其与肺损伤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67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567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