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ILK在SD大鼠皮肤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06 00:03

  本文关键词:ILK在SD大鼠皮肤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整合素连接激酶 创面愈合 慢病毒载体 QLT0267


【摘要】: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增长,糖尿病溃疡、放射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慢性创面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创面愈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重点之一。创面愈合是局部组织的再生,涉及到表皮结构再生和真皮组织重构的复杂生物学过程。目前,创面愈合确切机制尚未明确,组织修复的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有关创面愈合分子机制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面愈合分子机制,有利于拓展创面治疗的思路和手段,对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是一种组织器官广泛表达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它介导PKB/AKT、Wnt、LEF-1和β-catenin等多种细胞信号通路调控,对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功能起重要作用,并介导细胞-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内外最新研究发现ILK在维持皮肤真皮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损伤修复必不可少的细胞应答组成部分[1-2]。本课题前期研究在细胞水平发现ILK能够通过AKT下游信号通路参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的迁移、分化、增殖、凋亡,影响创面愈合,同时也发现ILK与大鼠烧伤创面愈合有高度相关性,但ILK对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以大鼠皮肤深Ⅱ°烧伤创面为模型,利用ILK重组慢病毒技术转染大鼠创面周围,上调ILK表达;同时使用ILK特异性抑制剂QLT0267抑制ILK活性,观察ILK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Fn、I型胶原、α-SMA和AKT磷酸化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完善创面愈合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创面分子水平和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第一部分烧伤创面动物模型的制备 目的制备稳定准确的大鼠烧伤创面模型。 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恒温恒压烫伤仪分别致伤4、6、8、10s,致伤过程以底面积2.5cm2、质量0.5kg的80℃圆柱形烫头垂直接触大鼠脊柱左右两侧对称皮肤,24h后采集各组大鼠的创面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结果筛选出深Ⅱ°创面的致伤时间,制备大鼠皮肤烧伤创面模型。 结果根据病理切片检查证实8s烫伤的实验创面为深Ⅱ°烧伤创面。 结论应用YLS-5Q型烫伤仪底面积2.5cm2、质量0.5kg、烫头温度80℃、作用时间8s致伤大鼠背部皮肤,可制备深Ⅱ°烧伤模型。第二部分烧伤创面内ILK基因转染及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内ILK基因转染及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ILK重组慢病毒载体,将三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ILK质粒表达。正式试验采用SD大鼠75只,在其背部皮肤制备深Ⅱ°创面,并随机分成5组,每组15只,分别是:①对照组:每天注射生理盐水100μL;②LV-GFP组:一次性注射空质粒慢病毒100μL (2E+8TU/mL);③LV-GFP-ILK组:一次性注射ILK过表达慢病毒液100μL(2E+8TU/mL);④QLT0267组:每天注射浓度100μMQLT0267液100μL;⑤DMSO组:每天注射含0.3%DMSO液100μL。实验持续21d,各组大鼠单独饲养,自由采食和饮水。测量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LV-GFP-ILK组用慢病毒液注射大鼠创面周围皮下,于注射后第14d取材,每组5只大鼠,标本行冰冻切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于注射后第7d、10d、14d、21d取材,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ILK蛋白表达,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LV-GFP-ILK组大鼠创面皮肤样品的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可见GFP表达,且ILK蛋白表达水平高LV-GFP组。第14d时,LV-GFP-ILK组创面愈合率为96.89%,QLT0267组创面愈合率56.32%,在各个时相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对照组、LV-GFP组和DMSO组三组之间创面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皮下注射ILK重组慢病毒能成功感染大鼠创面周围的正常组织,并能显著上调ILK蛋白水平,且这一效应相对持久、稳定。上调ILK表达创面愈合率增高,抑制ILK活性则创面愈合率降低,,说明ILK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第三部分ILK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Fn、I型胶原、α-SMA和AKT磷酸化的关系 目的通过上调ILK表达或抑制ILK活性,检测Fn、I型胶原、α-SMA等影响创面愈合过程的重要蛋白表达,探讨ILK在创面愈合过程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动物试验分组及处理同第二部分。在试验第14d,各组随机选择5只大鼠,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ILK、AKT、PAKT在各组大鼠创面中的表达;对创面肉芽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创面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PCR检测大鼠皮肤组织Fn、I型胶原、 ILK、α-SMA的基因表达。 结果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组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GFP-ILK组ILK蛋白表达增高(P0.05), PAKT蛋白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创面新生表皮更厚、胶原沉积率更多; QLT0267组PAKT蛋白表达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5)。PCR检测显示ILK mRNA表达增强后Fn mRNA、I型胶原mRNA、α-SMAmRNA表达增强。 结论烧伤创面组织中ILK水平提高能显著上调Fn、I型胶原、α-SMA基因的表达;ILK活性与PAKT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因此,ILK可能通过PI3K-AKT-PAKT途径,促进创面的愈合。
【关键词】:整合素连接激酶 创面愈合 慢病毒载体 QLT0267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44
【目录】:
  • 中文摘要3-6
  • ABSTRACT6-10
  • 目录10-11
  • 前言11-14
  • 第一部分 烧伤创面动物模型的制备14-19
  • 材料与方法14-16
  • 结果16-17
  • 讨论17
  • 结论17-19
  • 第二部分 烧伤创面内 ILK 基因转染及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19-31
  • 材料与方法19-23
  • 结果23-24
  • 讨论24-25
  • 结论25-31
  • 第三部分 ILK 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与 Fn、I 型胶原、α-SMA和 AKT 磷酸化的关系31-53
  • 材料与方法31-37
  • 结果37-39
  • 讨论39-41
  • 结论41-53
  • 参考文献53-59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9-60
  • 攻读期间取得成果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迪敏;许爱娥;常淑彪;李永伟;尉晓冬;;治疗白癜风外用中药对大鼠皮肤微环境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11期

2 吉木斯;王禄;杨月圆;郝勇;韩慧;石继海;;绝经期大鼠皮肤形态及相关因素的测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年02期

3 苗波;刘宇;刘杰;唐海波;徐雷;文晶;;盐酸川芎嗪促进异种脱细胞真皮修复大鼠皮肤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年04期

4 方家麟;;紫外线照射对大鼠皮肤前列腺素D合成酶活性的影响[J];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1990年04期

5 贺玉琢;吴茱萸对无毛大鼠皮肤渗透消炎痛的促进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1期

6 田俊芝;杨天恩;张乃鑫;;不同分割之等效剂量对大鼠皮肤和脊髓放射性损伤的影响[J];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1983年02期

7 王进堂;高秀来;李楠;;大鼠皮肤的硫胺素单磷酸酶阳性神经支配[J];广东解剖学通报;1992年02期

8 李凤敏,王伟,王铮,强茹玲,周淑梅,徐佩芝;蓝紫光对大鼠皮肤伤口及烧伤愈合的影响[J];中华理疗杂志;2001年05期

9 付小兵,孙同柱,杨银辉,顾小曼,孙晓庆,盛志勇;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皮肤表达特征的比较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年06期

10 吕立华;曾泽民;;钱虫贴对大鼠皮肤局部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黎丽;江键;夏钟福;方影;宋诚荣;;生物功能材料——大鼠皮肤的介电和驻极特性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王波涛;陈璧;胡大海;汤朝武;;大鼠皮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正常分布及烫伤后改变规律[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3 郑文利;徐成海;邹惠芬;;冻干大鼠皮肤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冷冻干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莫耀南;张其英;赵子琴;;纤维联接蛋白与大鼠皮肤早期损伤时间的关系[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5 张穗;吴兰草;查新建;夏承德;赵耀华;曹平;;大鼠皮肤碱烧伤早期病理表现及其组织学变化[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临青;潘建西;张思胜;舒畅;;生肤灵对大鼠皮肤缺损愈合中组织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A];2011年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立波;易娟娟;赵琳;康黎静;谢家骏;;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学[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8 张立波;易娟娟;赵琳;康黎静;谢家骏;;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方法学[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9 孟宏;董银卯;邱显荣;;燕麦β-葡聚糖对实验大鼠皮肤保湿性的影响[A];2006年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慧君;汪守义;康伟;;大鼠皮肤切创组织TGF-β_1mRNA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肃;二甲氨基乙醇和复方氨基酸延缓大鼠皮肤老化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2 张宗学;愈创营养油促进大鼠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王曼力;香芹醇酯类衍生物经皮促透作用及其可逆性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4 钟华;QS-1064nm Nd:YAG激光与强脉冲光对Wistar大鼠皮肤非剥脱性嫩肤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彩玲;二甲氨基乙醇和复方氨基酸溶液对衰老大鼠皮肤胶原代谢和自由基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4年

2 王胜峰;氟非尼酮局部施用形式的探索及其干预大鼠皮肤瘢痕形成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汤红英;砷对大鼠皮肤和脏器中抗氧化系统及MPO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朗;低强度超声波对大鼠皮肤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李宏伟;输注供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皮肤移植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陈谦;愈合散对大鼠皮肤创面组织学及血清VEGF的影响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7 代亮;Q开关1064-nm和Q开关532-nmNd:YAG激光对大鼠皮肤非剥脱性嫩肤作用的比较[D];山东大学;2008年

8 吴祁生;高能电子射线对L929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以及PQQ(吡咯并喹啉醌)对大鼠皮肤急性放射性烧伤的治疗作用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王晓红;ILK在SD大鼠皮肤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27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627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