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08:29

  本文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摘要】:研究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不同的方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远期转归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分析比较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的临床疗效,为血管内溶栓治疗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收集我院2010年5月到2012年5月资料完整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75例,其中静脉溶栓54例,动脉内溶栓21例。静脉溶栓组应用尿激酶100万U(体重≤50kg)或150万(体重50kg)溶于生理盐水100m1或150m1中,静脉滴注,半小时内滴完。动脉溶栓组在局麻下应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6F动脉鞘置于股动脉处,应用5F Pigail导管(Cordis PIG,美国)及5F Vertebral(Cordis VER135e,美国),在数字血管平板减影机(美国GE公司)下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找出责任闭塞血管,然后通过6F指引导管(Cordis ENVOY,美国)送微导丝(Transend美国Boston Scientifi)、微导管(Excelsior-10Boston Scientific,美国)达血管闭塞处,微导丝带动微导管通过闭塞处,然后手推造影,以了解闭塞血管远端情况,然后将微导管头端置于血栓形成处进行动脉内注入尿激酶进行溶栓,必要时术中辅助应用小球囊或支架(Solitaire EV3)进行血栓碎裂或取栓。溶栓时自微导管内微量泵注入尿激酶10万U(5分钟内推完),然后应用30-50万U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中于微导管内持续应用微量泵(泵入速度1万U/分钟)。溶栓过程中间断手推造影,观察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溶栓终点为闭塞血管再通前向血流恢复良好或者尿激酶达到50万U。在全脑血管造影开始静脉注射肝素进行全身肝素化,第一次给予肝素量为2/3mg/kg,然后每1小时追加一次肝素,追加量为为前一次剂量的一半,最后给予肝素量为l0mg。术后给予降颅压、清除自由基、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出院后电话或者门诊随访。术后2h、24h、14d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短期疗效;术后9个月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led Rankin Scake,mRS)评分,mRS评分0—2分为转归良好组,mRS评分3—6分为转归不良组,以此来评价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的转归,即患者的长期预后;通过术后2天颅内出血比率、3个月死亡率,以此来评价溶栓的安全性。 结果: 1.静脉溶栓组:溶栓前、溶栓后2h、溶栓后24h、溶栓后14dNIHSS评分逐渐减少,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后9个月根据mRS评分,预后良好占46.29%,预后不良为53.71%;颅内出血占5.55%,死亡率为11.11%。 2.动脉溶栓组:溶栓前、溶栓后2h、溶栓后24h、溶栓后14d应用NIHSS评分逐渐减少,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溶栓后9个月根据mRS评分,预后良好占76.19%,预后不良为24.81%;颅内出血占4.76%,死亡率为4.76%:溶栓后成功再通率为47.62%,成功再通者预后较为良好。 3.动脉溶栓组溶栓后NIHSS评分小于静脉溶栓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动脉溶栓组较静脉溶栓组预后良好;颅内出血率、死亡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均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其疗效肯定,相对安全。应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血管是否成功再通,是判断动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相对于尿激酶静脉溶栓,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血管如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等闭塞临床疗效更优,且并不增高患者的死亡率,而其安全性两者无显著差别。建立起通畅的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规范其治疗流程和措施,能较好的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从而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尿激酶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43.3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符号说明14-15
  • 第一章 前言15-17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17-21
  • 2.1 研究对象17-18
  • 2.2 治疗方案18-21
  • 2.2.1 溶栓药物、设备、辅助检查器械18
  • 2.2.2 溶栓方法18-19
  • 2.2.3 临床检测19
  • 2.2.4 疗效评定19-20
  • 2.2.5 统计学分析20-21
  • 第三章 实验结果21-27
  • 3.1 NIHSS评分结果21-24
  • 3.2 mRS评分结果24-25
  • 3.3 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与预后关系25-26
  • 3.4 颅内出血率及死亡率26-27
  • 第四章 讨论27-32
  • 4.1 脑梗死分型及治疗方法27
  • 4.2 脑血栓形成的机制、溶栓的理论基础27-28
  • 4.3 静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分析28-29
  • 4.4 动脉溶栓的疗效、安全性分析29-31
  • 4.5 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比较31
  • 4.6 我们研究中的不足31-32
  • 第五章 结论32-33
  • 附图33-35
  • 附表35-40
  • 参考文献40-43
  •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现状与进展43-53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5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海月;王庆国;;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桑旭斌;贾娟;杨文琴;;120例脑梗塞患者病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02期

3 陈绍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22期

4 刘琪;王建国;;高血压病与中青年脑中风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颜山;陈焕雄;夏鹰;李钢;李智勇;;急性脑梗死不同方式动脉机械性溶栓的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年19期



本文编号:639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639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