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早期休克简易诊断指标、复苏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0 14:31
本文关键词:烧伤早期休克简易诊断指标、复苏及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特重烧伤 液体复苏 烧伤并发症 尿量 血细胞比容 碱剩余 乳酸 补液公式 数学预测模型
【摘要】:背景与目的 正确的评估和判断烧伤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指导和调整补液计划,是防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平时休克复苏的指标体系,但不适合战争和平时突发大批量烧伤的休克治疗监测。因此开展烧伤早期休克简易诊断指标、复苏及预后评估研究,对战时和平时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休克诊断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尿量、血细胞比容、碱剩余、血乳酸等烧伤休克监测简易指标在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效果中的价值及具体数值范围,总结烧伤补液公式在特重烧伤患者的应用,构建能够早期预测严重烧伤脏器并发症发生的数学模型,早期预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对其进行临床评价,为战时和平时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休克救治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尿量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9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休克期每小时尿量,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大致分布在0~130ml/h之间。根据休克期平均尿量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A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0~20ml/h;B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21~40ml/h;C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41~60ml/h;D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61~80ml/h,E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81~100ml/h,F组患者休克期平均尿量为101~130ml/h。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x~2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2.血细胞比容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3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休克期血细胞比容的水平、伤后第1个24小时患者尿量、碱剩余的水平、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最终的治疗结果。根据伤后第1个24小时末血细胞比容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末血细胞比容小于或等于0.50,B组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末血细胞比容大于0.50。计算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3.碱剩余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90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预后好,伤后未发生并发症,B组患者伤后全部发生并发症。记录患者休克期心率、血压、每小时尿量、pH、碱剩余、休克指数。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4.血乳酸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7—2011年收治的86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预后好,伤后未发生并发症,B组患者伤后全部发生并发症。记录患者休克期心率、血压、每小时尿量、pH、碱剩余、休克指数。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5.烧伤补液公式临床应用的研究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0—2011年收治的13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或者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20%TBSA)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预后好,伤后未发生并发症,B组患者伤后全部发生并发症。记录患者休克期心率、血压、每小时尿量、pH、碱剩余、休克指数,计算患者第1个24小时补液系数及第2个24小时补液系数。对数据行t检验、 x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6.早期预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发生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评价研究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2007—2011年收治的205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的临床资料。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受伤原因、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切开减张情况、碱剩余、乳酸作为纳入因素,分别对其中成年烧伤患者及纳入儿童后的全部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烧伤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并发症发生的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ROC分析。 结果与结论 1.特重烧伤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尿量维持在61~80ml/h,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低,预后较好。鉴于战时和平时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救治时卫生资源有限,我们认为战时和突发烧伤灾害事故成批烧伤休克期成人尿量取61~80ml/h的中间值,即70ml/h左右较为合适。 2.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可间接反映休克期患者复苏效果。特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血细胞比容控制在0.45~0.50时,复苏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 3.碱剩余能较血压更准确的反映组织器官灌流及细胞氧合代谢状况,是较血压更敏感的判断休克复苏的效果的指标。 4.伤后第1个24小时末,特重烧伤患者乳酸应降至3mmol/L以下,此时循环系统系统趋于稳定,酸碱失衡程度轻,,抗休克治疗效果好,最终预后较好。伤后第1个24小时血乳酸水平降至3mmol/L可作为评估特重烧伤休克早期复苏是否满意的重要指标之一。 5.对特重烧伤患者,第三军医大学补液公式第1个24小时1.5ml·Kg-1·%TBSA-1的补液系数偏低。特重烧伤患者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系数为1.9ml·Kg-1·%TBSA-1,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系数为1.3ml·Kg-1·%TBSA-1时,休克期度过平稳,伤后未发生严重烧伤并发症,预后良好,提示此补液量较为合适。 6.率先建立了以烧伤患者年龄、烧伤总面积与休克期血乳酸含量为基础的烧伤脏器并发症数学预测模型:Logit(p)=0.065×年龄+0.086×烧伤总面积+0.319×乳酸-11.729,适用于成人及儿童烧伤患者,选取0.242作为区分患者是否会发生并发症的临界点,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8.8%。
【关键词】:特重烧伤 液体复苏 烧伤并发症 尿量 血细胞比容 碱剩余 乳酸 补液公式 数学预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59.7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Abstract6-10
- 摘要10-13
- 第一章 前言13-16
- 第二章 尿量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16-22
- 2.1 资料与方法16-17
- 2.2 结果17-19
- 2.3 讨论19-21
- 2.4 小结21-22
- 第三章 血细胞比容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22-28
- 3.1 资料与方法22-23
- 3.2 结果23-25
- 3.3 讨论25-27
- 3.4 小结27-28
- 第四章 碱剩余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28-37
- 4.1 资料与方法28-29
- 4.2 结果29-35
- 4.3 讨论35-36
- 4.4 小结36-37
- 第五章 乳酸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37-46
- 5.1 资料与方法37-38
- 5.2 结果38-44
- 5.3 讨论44-45
- 5.4 小结45-46
- 第六章 烧伤补液公式临床应用的研究46-51
- 6.1 资料与方法46-47
- 6.2 结果47-49
- 6.3 讨论49-50
- 6.4 小结50-51
- 第七章 早期预测严重烧伤患者并发症发生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其临床评价研究51-60
- 7.1 资料与方法51-52
- 7.2 结果52-58
- 7.3 讨论58-59
- 7.4 小结59-60
- 全文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文献综述 烧伤休克监护的研究进展64-70
- 参考文献68-70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鹏;吴太虎;郑捷文;卢恒志;张广;钱绍文;;口腔黏膜二氧化碳分压与大鼠失血性休克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10期
2 胡泉;柴家科;郝岱峰;尹会男;胡清刚;邹晓防;刘伟;;PiCCO心肺容量监护仪在危重烧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10期
3 韩春茂;;为什么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争论这么大——证据的来源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1期
4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8期
5 葛绳德;我国烧伤休克的回顾与展望[J];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05期
6 杨宗城;加强早期治疗预防烧伤并发症[J];中华烧伤杂志;2004年03期
7 黄跃生;深入研究烧伤休克及缺血缺氧损害的细胞分子机制[J];中华烧伤杂志;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佳;吴荣宗;;红细胞压积在烧伤休克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本文编号:651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6512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