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三叶因子对烧伤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7 03:36
本文关键词:肠三叶因子对烧伤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肠三叶因子 肠道免疫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CD4~+/CD8~+ Th1/Th2 烧伤
【摘要】:目的:观察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 ITF)对烧伤后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108只BALB/c小鼠(体重20-25g),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烧伤对照(B)组,烧伤+ITF治疗(B+I)组。C组只给予麻醉和剃毛,不予烧伤。B组和B+I组均给予90℃水烫伤背部7S,造成小鼠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B+I组于烧伤后6h(麻醉清醒后)灌胃给予ITF (1mg/kg.d),每日2次;B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2次;伤后各组均给予正常饮食及饮水。观察时相为伤后24h、48h、72h,每组每时相点6只小鼠,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 epithelial lymphocyte, IEL) 1、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烧伤后IEL表面抗原CD3+、CD4+、CD8+及CD4+/CD8+的比值,观察各组小鼠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2、将伤后不同时相小鼠的IEL与肠上皮细胞株(IEC-6)混合共培养48h后取上清,冷冻干燥保存。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Cytometric Beads Array, CBA)技术检测各组共培养上清分泌IL-2、IL-4、IL-5、IFN-y和TNF炎性介质含量的变化。 结果: (1)与C组相比,B组各时相点IEL CD3+、CD4+、CD4+/CD8+均减少,伤后24h、72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B组各时相点IEL CD8+均增加,伤后72h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B组相比,B+I组各时相点IEL CD3+、CD4+、 CD4+/CD8+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72h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D8+有所减少,伤后72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与C组相比,B组共培养细胞上清分泌的5种炎性介质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伤后24h IFN-γ和TNF分泌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48h不仅IFN-γ和TNF, IL-4、IL-5也明显增加(P0.01),伤后72h增幅最为明显,5种细胞因子分泌量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B组相比,B+I组各时相点5种炎性介质分泌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72h测得B+I组的IL-2. IL-4、TNF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y的变化最明显(P0.01),IL-5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I组较B组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高于C组。 结论: (1)严重烧伤后,肠黏膜免疫屏障被打乱,促使IEL表面抗原转化发生改变,伤后CD4+下降,CD8+显著升高,CD4+/CD8+比例明显下降,出现肠道免疫紊乱,伤后给予ITF能降低CD8+比例,CD4+/CD8+比例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维护肠道免疫功能稳定; (2)严重烧伤后,肠道黏膜免疫紊乱,Thl型细胞因子大量分泌,肠道促炎性反应加剧,肠道分泌Th1/Th2型炎性介质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ITF通过降低Thl型细胞因子的分泌,重建Th1/Th2平衡,维护肠黏膜免疫稳态。
【关键词】:肠三叶因子 肠道免疫 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CD4~+/CD8~+ Th1/Th2 烧伤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44;R5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前言9-11
- 2. 材料与方法11-19
- 3. 结果19-25
- 4. 讨论25-31
- 5. 结论31-32
- 6. 参考文献32-36
- 7. 致谢36-37
- 8. 附录37-51
- 附录A 附图37-40
- 附录B 主要英文缩写一览表40-41
- 附录C 实验仪器与设备41-42
- 附录D 综述42-51
- 参考文献47-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志敢;郭政;;肿瘤坏死因子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张海霞;张丙宏;石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大鼠核因子-κB活性变化及肠三叶因子的干预作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07期
3 吴晓娜;蒋红兵;;流式细胞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744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7442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