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脓毒症患者抗凝血酶III、蛋白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12:20

  本文关键词:脓毒症患者抗凝血酶III、蛋白C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脓毒症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预后


【摘要】:目的: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是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中,我们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齐鲁医院ICU科2010年7月~2011年11月脓毒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入ICU第1天的AT-Ⅲ、PC、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 Ⅱ评分)、序贯性脏器衰竭评分(SOFA评分)等指标,并在第3天复查AT-Ⅲ、PC。根据第1天AT-Ⅲ水平异常程度分为A1组(AT-Ⅲ80%)、A2组(40%AT-Ⅲ≤80%)、A3组(AT-Ⅲ≤40%),比较3组的28天病死率。根据第1天PC水平异常程度分为P1组(PC80%)、P2组(40%PC-80%)、P3组(PC≤40%),比较3组的28天病死率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一般脓毒症组(S1)、严重脓毒症组(S2)、脓毒性休克组(S3),比较3组AT-Ⅲ、PC水平。根据APACHE Ⅱ评分分为20分以下组,20分以上组,比较2组AT-Ⅲ、PC水平。根据第3天AT-Ⅲ、PC较第1天是否下降分组,分别比较28天病死率。根据患者预后分存活组、死亡组,比较2组AT-Ⅲ、PC水平。 结果:1.A2组28天病死率明显高于A1组(28.99%vs21.82%,P0.05)。A3组28天病死率明显高于Al组及A2组(44.44%vs21.82%,P<0.001;44.44%vs28.99%,P0.001) 2.P3组28天病死率明显高于P1组及P2组(46.43%vs22.58%,P0.05;44.44%vs30.00%,P<0.05) 3.S2组、S3组AT-ⅡⅠ水平较S1组明显偏低(83.7±22.8vs90.8±21.2,P0.05;68.9±25.1vs90.8±21.2,P0.05),S2组、S3组PC水平较S1组明显偏低(69.5±19.7vs78.2±30.8,P0.05;70.3±27.4vs78.2±30.8,P0.05),S3组与S2组相比,AT-Ⅲ水平明显偏低(68.9±25.1vs83.7±22.8,P0.05),但P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4. APACHE Ⅱ≤20的患者AT-Ⅲ、PC水平与APACHE Ⅱ20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4.66±24.68vs69.31±22.32,P0.05;71.95±29.04vs63.75±17.39,P0.001)。PC与APACHE Ⅱ评分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5. AT-Ⅲ、PC下降组与未下降组28天病死率有显著差异(50%vs11.11%,P0.001:41.18%vs23.80%,P0.001) 6.死亡组患者AT-Ⅲ、PC水平较存活组明显下降(61.46±25.18vs72.31±19.62,P0.05;54.48±17.41vs76.19±8.99,P0.05) 7.AT-Ⅲ、PC、PCT、CRP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39、0.565、0.682、0.682,四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当AT-Ⅲ取66.5%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52.4%,特异度为62.1%;当PC取49.5%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38.1%,特异度为81.6%。 结论:脓毒症患者AT-Ⅲ、PC水平异常降低,AT-Ⅲ、PC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AT-Ⅲ、PC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患者预后,治疗后AT-Ⅲ、PC无改善的患者病死率高。脓毒症患者合并其他非感染性疾病会对AT-Ⅲ、PC水平产生影响。
【关键词】:脓毒症 抗凝血酶-Ⅲ 蛋白C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59.7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4
  • 材料与方法14-18
  • 结果18-25
  • 讨论25-32
  • 结论32-33
  • 附表附图33-35
  • 参考文献35-39
  • 综述39-52
  • 参考文献46-52
  • 致谢52-5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常文秀;曹书华;张会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浆蛋白C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天津医药;2006年02期

2 刘辉,姚咏明,盛志勇;凝血系统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2期

3 刘禹赓,李春盛;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年02期

4 代静泓,邱海波,杨毅,周韶霞,许红阳,刘少华,郑瑞强,黄英姿;1991~2001年ICU严重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813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813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