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负压封闭引流对兔颅骨外露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3 16:28

  本文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对兔颅骨外露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负压封闭引流 颅骨外露 创面愈合 动物模型


【摘要】: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是由德国Ulm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医师wim Fleischmann于1992年首次提出[1,2],用于四肢创面的引流,目前在软组织创面处理中已得到广泛运用,能使软组织紧密粘在一起,增加静脉充盈,加快清除水肿液,刺激组织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增加创面的生长因子,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细菌数量等,对促进创面愈合有积极作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认可,它将负压均匀分布于创面组织,制造局部的真空辅助闭合状态,促进创面的愈合。目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主要材料是医用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内置多侧孔硬质硅胶引流管,外覆盖生物半透胶膜,通过负压,对创面组织持续主动高效全方位的引流[3]。临床观察发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裸露的骨骼、肌腱、关节创面,能有效覆盖创面,有效降低感染率。但是对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否能够促进骨外露创面愈合,这一问题仍有较大争议。传统观点认为,骨外露创面只有通过皮瓣治疗才能愈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否促进骨外露创面愈合?作用机制如何?多大面的骨外露创面用负压治疗能愈合?多大的不能愈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4]。为了进一步探讨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对骨外露创面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本实验以新西兰大白兔的颅骨外露伤为模型。选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88只,平均分为四组,并建立兔颅骨外露实验模型。其中,A组(22只):于兔头颅骨部制作直径为2.0cm的圆形创面,保留骨膜,采用-120mm Hg负压持续吸引;B组(22只):实验动物处理同A组,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C组(22只):在兔头颅部上制作直径2.0cm的圆形创面,剔除骨膜,治疗方法同A组;D组(22只):实验动物处理同C组,治疗方法同B组。每组随机各抽取10只,观察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愈合时间;其余12只分别在术后第3天、7天、10天、15天进行取材检测,进行细菌定量、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炎性细胞浸润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情况。实验结果表明,A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2.5天,B组为23±2.8天;C组为26±3.4天,D组为30.00±4.2天。运用VSD治疗和常规治疗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实验表明,VSD治疗骨外露创面能够有效覆盖创面,防止创面水分的过度蒸发,保持创面清洁湿润,减轻创面水肿,减少创面表面细菌含量,预防创面感染,降低创面炎性反应,加快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组织中生长因子VEGF、TGF-β1高表达,降低IL-1、IL-6的表达,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达到加速创面愈合的效果。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 颅骨外露 创面愈合 动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641
【目录】:
  • 缩略语表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前言11-13
  • 文献回顾13-19
  • 1 材料19-22
  • 1.1 实验动物19
  • 1.2 负压源的选择19-20
  • 1.3 VSD辅助材料20-21
  • 1.4 主要仪器和试剂21-22
  • 2 方法22-29
  • 2.1 兔颅顶部解剖22-23
  • 2.2 新西兰大白兔颅骨外露模型的建立23-24
  • 2.3 创面分组及处理24
  • 2.4 大体观察24
  • 2.5 标本采集24
  • 2.6 细菌定量24-25
  • 2.7 羟脯氨酸定量25-26
  • 2.8 HE染色26
  • 2.9 Masson三色染色26-27
  • 2.10免疫组化学染色和微血管密度27-28
  • 2.11 QPCR测量28-29
  • 2.12 统计学分析29
  • 3 结果29-44
  • 3.1 大体观察30
  • 3.2 创面愈合时间30-32
  • 3.3 创面愈合速率32-33
  • 3.4 细菌定量33-34
  • 3.5 羟脯氨酸含量34-35
  • 3.6 HE染色35-37
  • 3.7 Masson三色染色37-39
  • 3.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量微血管密度39-41
  • 3.9 Real-time PCR检测41-44
  • 4 讨论44-47
  • 小结47-48
  • 参考文献48-55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梅,张翠英,徐小迟,任联,张灵芝,郭妍;多孔敷料负压封闭治疗创面的观察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年12期

2 肖龙明,谭江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瘢痕防治及创面处理中的疗效观察(附40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0年03期

3 季建峰,陆菊花,赵贤忠;猪皮在烧伤早期Ⅱ度创面中的应用体会[J];交通医学;2000年04期

4 许龙顺,陈绍宗,李学拥;负压封闭治疗慢性创面的初步报告[J];现代康复;2001年14期

5 陈鸿昌,赵广贺,张宏,杨晓东;成批烧伤患者的早期创面处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2年02期

6 赖西南,王正国,朱佩芳,杨志焕;第12届欧洲创面处理协会年会论文综述[J];中华创伤杂志;2003年06期

7 张志学,张志哲,郭萌军,王黎,张沛;中药烧伤粉创面外用治疗烧伤100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05期

8 付小兵;进一步重视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发生机制与防治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8期

9 常柏;李巧芬;张庚扬;;糖尿病足的创面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10 贾赤宇;;烧伤早期创面处理[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林;;创面处理几个问题的商榷[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感染创面综合治疗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刘静;王晓东;李燕欢;许巧琴;魏伟;周燕辉;;不同创面处理方法对压疮创面疗效的对比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欣;;震灾伤员开放创面处理的体会[A];急、慢性创面治疗新技术专题系列研讨会之灾难性成批伤早期救治与创面修复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薛宝升;;慢性创面的治疗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陈鸿昌;赵广贺;张宏;杨晓东;;成批烧伤患者的早期创面处理[A];全国烧伤早期处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道强;史浩锐;谢家水;;烧伤及创面处理38例电击伤骨外露创面处理体会[A];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付小兵;;进一步重视烧伤、创伤创面处理中几个重要环节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8 梁黎明;柴家科;杨红明;贾晓明;郝岱峰;宋慧锋;李峰;申传安;蔡笑;白桦;;烧伤患者糖尿病足的诊断及创面处理[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贾赤宇;;创面愈合基础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刘旭盛;黄跃生;王甲汉;杨宗城;;改进创面处理方法提高烧伤治愈率[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金坛市中医院 戴扬;功能性敷料——美宝创面速愈贴的临床应用[N];健康报;2007年

2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科 谭军 李高峰;激光创面的原位再生修复(之一)[N];健康报;2009年

3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医院 刘强;湿润烧伤膏 在创面换药技术中应注意的问题[N];健康报;2009年

4 江苏省金坛市中医院烧伤、皮肤科 戴扬;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创疡临床体会[N];健康报;2007年

5 何仁亮邋刘英祥;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皮肤溃疡临床体会[N];健康报;2008年

6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科 谭军 李高峰;激光创面的原位再生修复(之二)[N];健康报;2009年

7 洪东;规范应用MEBT/MEBO是治疗烧伤的关键[N];健康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慢性创面为何难愈合?[N];科技日报;2012年

9 肖摩;烧伤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N];健康报;2006年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 阳旭升;治疗蛇咬伤创面的临床观察[N];健康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龙顺;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2 白明;创面负压治疗对人慢性创面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及其技术应用的临床分析和系统评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3 刘道宏;负压创面疗法治疗感染性软组织损伤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4 姜玉峰;中国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伟宾;载生物活性玻璃仿生纳米纤维薄膜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尚念胜;水凝胶敷料在磨削痂后创面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彭如辉;负压创面疗法联合运用莫匹罗星溶液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文丹;冻干血小板在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中对创面愈合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5 温皇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含氧液冲洗治疗人静脉性溃疡和兔创伤后慢性感染性创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冀凌云;中药“蚓黄散”外治糖尿病溃疡大鼠创面对相关因子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7 李国瑞;负压封闭引流对兔颅骨外露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8 刘公洪;湿性医疗技术在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9 李靖;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纪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慢性创面愈合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44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844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