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在243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127例)病死率37·80%(48例),限制液体复苏组(116例)病死率23·28%(27例),两组总病死率及1~2h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液体复苏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提高存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并发症
【分类号】:R459.7
【正文快照】: 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医院急诊、急救的主要工作之一。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救治将会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ARDS、MODS、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雄华;休克的病理生理与诊断[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0年05期
2 李彦宾;武继文;;骨髓加压输液抢救严重失血性休克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1980年03期
3 董传仁;陶世英;涂淑珍;凌宏;;失血性休克的区域性血流量变化(摘要)[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4期
4 黄家骏;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的几点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1981年03期
5 尚钫;赵志敏;王翰如;高建新;;迷走神经在电针刺激“内关”区调整失血性休克中对家兔血压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1期
6 李荫光;;腹腔自体血回输抢救失血性休克[J];云南医药;1981年06期
7 杨美林;石岩;;失血性休克时肾结构变化的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8 杨美林;石岩;;中药麻醉对失血性休克时肾结构变化影响的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9 缪解钤;;莨菪类药(调微Ⅱ号)在失血性休克中对交感神经放电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1981年02期
10 黄启福;周光锦;;益气活血方药对家兔失血性休克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云芳;李友琴;;应用静脉留置针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评价[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徐玉玲;;静脉置针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应用的体会[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刘永林;;多处刺创致失血性休克死亡口周出现蕈形泡沫一例[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4 陈辉;郑士友;;高渗盐水用于失血性休克初期急救77例体会[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5 罗学宏;黄志军;宁阳根;汤爱国;肖桂林;;多组高晶—高胶复合液复苏兔失血性休克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郑士友;陈辉;;止血是高渗盐水成功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前提[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刘凤霞;朱华;吴良芝;郑士友;;高渗盐水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8 文家福;王宇川;鸟盛平;;大血管损伤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救治[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陈华;刘亚千;黄丽洁;李春海;夏明泽;;大鼠失血性休克致肠道菌易位的病理观察[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丁秋英;徐志华;;创伤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及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亮;网络型心理障碍值得关注[N];检察日报;2000年
2 杜亮;网络性心理障碍引起关注[N];检察日报;2000年
3 万鸿平;晚期癌症为何致命[N];科技日报;2000年
4 王凤鸣;宫外孕是怎么回事[N];浙江日报;2000年
5 张思杰 杨益各;未履行告知义务也得赔[N];法制日报;2001年
6 益思;咯血急救“三部曲”[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湘雅二医院 朱运贵 杨丽君;白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N];大众卫生报;2002年
8 王立群;用低右亦须防过敏[N];健康报;2002年
9 张梅珍;胳膊卷进揉面机 接活[N];健康报;2002年
10 ;增强“自救能力”十分必要[N];安徽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文芳;1.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2.人工修饰猪血红蛋白在失血性休克和抗心肌缺血模型及器官保存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2年
2 柏干荣;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 COX基因、表达和功能改变及Rg1干预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3 赵桂玲;钙激活钾通道在重症失血性休克血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4 曹卫红;肠道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和发病机理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5 周荣;BK_(Ca)通道α亚基酪氨酸磷酸化在休克VHR中的作用及其调控[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周彬;高渗盐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7 陈世文;高渗盐复合液治疗大鼠冷冻性脑损伤及合并休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牛春雨;肠淋巴液致休克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立波;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液对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以及高渗氯化钠复苏对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吴长毅;血红素加氧酶-1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to;美蓝对失血性休克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陆远强;早期限制性液体输注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3 陈向荣;失血性休克致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机制及树突状细胞在其中的作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4 杨红;超声监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肾、肝、大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2年
5 王明军;异丙酚对猕猴失血性休克/复苏过程中的肺保护作用观察[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6 梁春阳;纳米化全氟碳化合物在失血休克中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7 王少文;高渗液对失血性休克肠粘膜微循环血流量及核因子-Kappa B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8 肖诗铭;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9 吴涛;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结树突状细胞MHC-Ⅱ的变化[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10 王勇;复方高渗盐深液复苏失血性休克对肺部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46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84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