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21 19:29

  本文关键词: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脑梗塞 NT-proBNP D-二聚体 预后


【摘要】:背景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其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临床医师寻求更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近年的研究表明,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D-二聚体与脑梗塞发病过程密切相关,急性脑梗塞后BNP和D-二聚体浓度有显著变化。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N-terminal proBNP, NT-proBNP)是BNP激素源分裂后的N端片段,具有浓度高、半衰期长、敏感性高、易检测等优点,与BNP相比,可能更为敏感[1]。因此,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塞与NT-proBNP和D-二聚体的关系,从而有助于了解脑梗塞损害的范围、程度和预后,以给予更积极的治疗。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急性脑梗塞组50例,为发病24小时内住院的脑梗塞患者;对照组20例,,为本院同期的非脑血管疾病患者。观察指标: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患者一般情况;脑梗塞面积;NIHSS评分;随访3月时的预后。结果脑梗塞组入院时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脑梗塞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塞组(P0.05)。有意识障碍者和高血压组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和正常血压组。随访3月时,10例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好转组。结论急性脑梗塞后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增高。梗塞面积越大,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脑梗塞预后越差。因此,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有可能成为监测脑梗塞患者病情变化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及快捷指标之一。
【关键词】:脑梗塞 NT-proBNP D-二聚体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3.33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2
  • 1 资料与方法12
  • 1.1 研究对象12
  • 1.2 研究方法12
  • 1.3 观察项目12
  • 1.4 统计学处理12
  • 2.结果12-15
  • 2.1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 NT-proBNP 和 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12-13
  • 2.2 脑梗塞面积与血浆 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和 NIHSS 评分的关系13
  • 2.3 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浆 NT-proBNP 和 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13-14
  • 2.4 高血压与血浆 NT-proBNP 和 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14
  • 2.5 血浆 NT-proBNP 和 D-二聚体水平对脑梗塞预后的影响14-15
  • 3.讨论15-17
  • 全文总结17-18
  • 参考文献18-20
  • 文献综述20-29
  • 参考文献26-29
  • 致谢29-30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30-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对DAF-1的共价交联二聚体-DAF-2的特性鉴定[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5年01期

2 倪松石,贲素琴,施裕新,黄石兵,黄剑飞;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12期

3 万波,王冬娥,鞠文东,白宝敏,江陵,霍山,邓坤仪,李栓文;孕妇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年02期

4 崔蓉;王瑞芹;解晓悦;延峰;蔡善花;;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预后关系的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05期

5 方静;虞作春;吴日荷;;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7年05期

6 程云萍;罗军;王贤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和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年03期

7 许光辉;陈荔霞;;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实验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年09期

8 郑晓燕;;D-二聚体检测在骨折手术后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附85例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年02期

9 邓剑,邓正华!646000四川省泸州市;一氧化氮与D二聚体测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1年09期

10 李柏生;李芳;王先良;张迟;徐顺清;;应用Aptamer分子提高实时定量PCR的特异性[J];广东医学;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华;李夏玉;林维勤;贺学林;陈江华;;D二聚体在肾病综合征抗凝诊治中的意义[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2 何为;杨亚森;姜子文;;三芳基取代咪唑二聚体的NMR研究[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华杰;徐盛明;张清;徐景明;;聚合松香的合成及其二聚体含量的测定[A];第十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辑)[C];2005年

4 宋银宏;翁秀芳;孙伟;于倩;吴雄文;;HLA-DR2二聚体的构建及其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明华;汪盈;;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抗内皮细胞IgA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A];2008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汤荣华;方芳;陆进明;苏贵平;;SLE患者血浆TpP、Ps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A];首届全国中青年风湿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朱文洁;;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第六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戴秋云;董铭心;黄园园;胡洁;肖彩;魏娟娟;冯桂学;徐宁;成键伟;侯双双;Mary Prorok;Francis J.Castellino;;conantokins结构与功能研究[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7年

9 张威;王兆钺;阮长耿;;白血病DIC实验诊断中多指标分析的临床意义[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10 孙德军;马同英;韦浩俊;宋立国;任立明;;NSE、D-二聚体、CEA、IL-6R水平联合检测对肺癌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中桥;运动可减少血栓事件发生[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2 驻沪记者 张莉;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与Dimerix合作筛选新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3 记者马艳红;重新氧化复性工艺提高rhIL-2收率[N];中国医药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慕欣;PE的规范化诊治[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李军 王阶;冠心病心绞痛血浆标记物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6 ;化工实用专利信息[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纹姚;丙肝病毒NS2-3蛋白酶的活性位点被确定[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应庆;肺栓塞的早期诊治策略[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白毅;上海药物所SARS病毒研究获系列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教授 邓跃林;面对肺栓塞的挑战:急诊医师该做什么?[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春艳;Rap1GAP二聚体的形成及对其GAP催化活性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3年

2 李瑞延;若干二聚体的结构和氢键、卤键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法焕宝;新型卟啉二聚体的合成与功能研究以及手性卟啉组装到介孔中的手性拆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居学海;高能化合物二聚体及固体的量子化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张春莉;新型长效EPO的构建、表达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孙逊;天然多羟基酚类化合物Pallidol的全合成和Baicalein的结构改造[D];复旦大学;2004年

7 龚业莉;可溶性MOG35-55/I-A~b二聚体治疗MOG35-55诱发的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温丹;炎症因子与大动脉炎及主动脉夹层的关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程杰;自组装环肽纳米管的分子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蒋旭亮;新型卟啉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兆敏;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2 吴琼英;环孢菌素A二聚体及人工抗原合成[D];四川大学;2003年

3 戴富才;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分离与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王凯华;μ型阿片受体与催产素受体二聚化介导催产素抑制吗啡耐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5 莫丰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对肺功能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余鑫;CD62_p、CD63、D-二聚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侯建华;由两个带正电荷原子直接相互吸引形成的若干二聚体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有红霞;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二聚体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和纯化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许俊凯;外周血D-二聚体含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诊断的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10 李帅;我国健康孕产妇血浆D-二聚体参考范围的建立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96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896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