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YAP(yes-associated-protein)在兔耳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2 07:13

  本文关键词:YAP(yes-associated-protein)在兔耳增生性瘢痕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兔耳瘢痕 yap蛋白 成纤维细胞 细胞信号通路 张力


【摘要】:目的:Hippo信号通路是在果蝇身上发现控制器官大小的重要信号通路,yap蛋白是其中重要核心组件。组织器官对外界机械张力转化为生物化学分子效应与Hippo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涉及一系列复杂生物细胞学过程,增生性瘢痕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如性别、年龄、体质、感染等,病理上表现则是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沉淀,yap蛋白与成纤维细胞感受瘢痕压力、增殖及生长因子的分泌密切相关。本实验拟通过观察兔耳创面愈合至增生性瘢痕形成这一过程中yap蛋白的表达、分布及变化,探讨yap蛋白在创面修复及瘢痕增生中的作用,为瘢痕的形成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为瘢痕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及治疗靶点。方法:选取1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由泸州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中心提供),雌雄不限,体重平均2.5-3.0Kg。将每只兔子左耳设定为A组,右耳设定为B组,A组每只大耳兔用打孔器在左耳打3个直径0.6cm圆形全层皮损至软骨,并彻底破坏软骨膜,热凝止血;B组每只大耳兔耳用打孔器打3个直径1cm圆形全层皮损至软骨,彻底破坏软骨膜,热凝止血,每个创面间隔1cm。其后,每只兔子饲养条件相同,7天后祛除痂壳。14天时取靠近头部创面;30天时取兔耳中间创面;60天取剩下创面。将所取标本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12小时,常规梯度酒精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做免疫组化组织学染色。yap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信号为棕黄色颗粒。yap图像分析方法:1、在400倍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各切片中表皮及表皮下细胞中yap阳性颗粒个数,并计算。每张切片观察5个视野取其均数进行比较。2、用image-pro6.0图像分析软件系统,将yap的表达强度用iod值表示,每张切片取5个视野,分别测定每个视野的iod值并取其均数作为该标本的iod值,进行比较。结果:一、新西兰大耳白兔瘢痕造模成功率:a组造模出24个合格瘢痕,成功率为80%,b组造模出27个合格瘢痕,成功率为90%(模型成功标准:肉眼可见明显创面组织增生、质硬,瘢痕表面较周围正常组织高出2mm);二、显微镜下y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14天时,a组及b组创面周围组织向创面中心回缩,大部分创面干燥,显微镜下创面肉芽组织、炎性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表皮细胞中yap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表现为细胞质中可见细小棕黄色颗粒,此期成纤维细胞数量少,棕黄色颗粒少数发现于细胞核中;2、30天时,肉眼观察,创面愈合且瘢痕增生明显,增生瘢痕色红、质硬,瘢痕中心高于周围皮面,b组较a组瘢痕增生明显,纤维镜下看,瘢痕表面为薄层表皮细胞并伴角化,正常皮肤附件如毛囊、皮脂腺等缺乏,瘢痕下,部分成纤维细胞生成,呈梭形并排列整齐,棕黄色颗粒出现于成纤维细胞核,细胞质棕黄色淡染;3、60天时,肉眼观察,a组部分模型瘢痕较30天缩小,其余个别瘢痕较30天垂直直径增大,且硬度增加,显微镜下看,瘢痕表皮下大量成纤维细胞生成,成纤维细胞呈梭形并排列整齐,b组部分瘢痕成纤维细胞排列紊乱,漩涡状排列形成,个别瘢痕可见玻璃样变。4、70-90天观察,肉眼见瘢痕缩小,纤维镜下看,成纤维细胞减少,部分正常细胞结构消失玻璃样变。三、数据统计学分析:1、14天时,b组在阳性颗粒数、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数值上均高于a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0天时,b组在在阳性颗粒数高于a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数值上均高于a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60天时,b组在在阳性颗粒数高于a组,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数值上均高于a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阳性颗粒数a组第14天:22.38±5.12,第30天:34.88±3.56,第60天:32.38±5.82,30天与60天数值均高于14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天数值小于30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第14天:35.13±6.12,第30天:39.63±5.68,第60天;34.50±2.4430天数值高于14天及60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0天数值小于30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平均光密度a组第14天:0.20±0.01,第30天:0.24±0.03,第60天:0.22±0.06,30天数值大于14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天数值大于60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第14天:0.22±0.01,第30天:0.30±0.04,第60天:0.31±0.02,30天大于14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天小于60天数值,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积分光密度a组第14天:1016.63±90.07,第30天:1368.00±169.01,第60天:1355.13±162.87,30天与60天数值均大于14天,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天数值大于60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第14天:1358.38±186.57,第30天:1921.75±100.76,第60天:1911.88±114.00,30天与60天数值高于14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天数值小于30天,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瘢痕表皮细胞中yap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2、成纤维细胞细胞质与细胞核均可见yap蛋白的表达,但在瘢痕增生期间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3、yap蛋白的表达与创面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创面面积越大,愈合后瘢痕中yap蛋白表达越多;4、yap蛋白不是持续贯穿表达于创面愈合致瘢痕退缩期间,当瘢痕开始萎缩时,yap蛋白表达减少。
【关键词】:兔耳瘢痕 yap蛋白 成纤维细胞 细胞信号通路 张力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前言13-18
  • 材料与方法18-24
  • 结果24-39
  • 讨论39-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3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53-54
  • 致谢54-55
  • YAP与皮肤瘢痕关系的研究进展 (综述)55-63
  • 参考文献60-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龙韬;穿耳孔术引起的耳垂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26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0年05期

2 朱惠明,潘银根,王珏;疤痕快贴治疗增生性瘢痕122例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1期

3 贾铁利,胡益云,王哲,贾光,郑超;康宁克通A对增生性瘢痕影响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0年08期

4 舒彬,郝林林,吴宗耀,黄显凯,沈岳,袁纯,唐其敏;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观察与羟脯氨酸含量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李荟元,刘建波,夏炜,鲁开化,郭树忠;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年05期

6 李伟,贾锡莲,梁剑虹,李明山;中西医结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陈璧;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1年12期

8 凌霞,殷秀红;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体会(附39例报告)[J];镇江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9 王珍祥,吴军,李世荣;增生性瘢痕相关基因的筛选[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10 章建林,林子豪,刘麒,赵耀忠,吴建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少海;利天增;谢举临;贲晓松;唐冰;何洁华;罗超权;;Ⅰ型前胶原基因反义核酸对增生性瘢痕作用的量效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王其芳;张明谏;宁恩弟;张怀田;万柏坤;曲昕;;用色度分析评价增生性瘢痕的方法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陈有有;;食疗在预防增生性瘢痕术后复发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梁智;谢澄宇;林海波;郭正东;杨卫国;;皮肤圆锥体结构损伤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皮肤圆锥体结构的病理学观察[A];第四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感染救治新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小影;朱世泽;王丽雅;陈耿淳;;丹参和超声波联合预防增生性瘢痕[A];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赵李平;利天增;祁少海;徐盈斌;谢举临;柯昌能;;人增生性瘢痕瘙痒症状与局部5-羟色胺的含量[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华彬;宋保强;鲁开化;陈骥扬;黄晓峰;于华;马福成;孙东原;;血管抑制基因治疗对增生性瘢痕的病理学影响[A];第八届全国烧伤外科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刘开东;张书萍;;手术包埋、药物缓释法综合修复增生性瘢痕106例[A];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贤忠;孙记燕;葛永亮;刘先艮;殷东京;丁晔;;瘢痕移除原位再生皮肤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高伟成;杜金;马娟;秦涛;乔星;董祥林;方荃;马少林;;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激光美容科 李高峰 谭军;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体会[N];健康报;2014年

2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拴全 李惠娟 朱璐;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体会[N];健康报;2009年

3 张中桥;复方中药瘢痕膏可防治增生性瘢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余江 阎红;如何使瘢痕变小[N];健康报;2007年

5 记者 王淑洁;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疾病研究中心在延边医院挂牌[N];延边日报;2010年

6 ;丹参能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urvivin表达[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万鲲 王世岭;复方苦参碱可防治增生性瘢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朱颉;瘢痕治疗的常见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君;增生性瘢痕的端粒酶活性及其意义[D];青岛大学;2009年

2 王棚;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赵扬;肿瘤坏死因子-α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的试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6年

4 钟瑞佳;增生性瘢痕放射治疗的基础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0年

5 孙波;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差异性表达的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6 昝钦;兔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7 周俐;β射线照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兆海;增生性瘢痕放射治疗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9 谭加;压力对增生性瘢痕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干预作用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卞媛媛;兔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局部应用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99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899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3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