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PICCO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重度颅脑损伤 PICCO 重要脏器功能 生存时间 病死率
【摘要】:目的:在ICU中接受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通过比较采取PICCO监测与常规监护在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患者重要脏器保护指导价值及生存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精准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来源:选择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期间长春市一汽总医院(吉大四院)ICU科接受治疗的11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55例采用PICCO监测(心输出量、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每搏量变异、左室最大收缩力指数、全心射血分数、血管外肺水)+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57例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体温、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压)。2、检测指标: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第3、5、7、14天的重要脏器功能(神经系统:Glasgow评分、ICP,呼吸系统:PaO2/FiO2,肝脏:总胆红素,心脏:PAR,肾脏:血肌酐,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变化的情况,比较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脏器功能、神经功能转归及病死率之间的差异。3、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ICCO监测组与常规监测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在年龄、性别、体温、心率、血压、复合伤、基线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ICCO监测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低于常规监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PICCO监测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好转率高于常规监测组,病死率小于常规监测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PICCO监测方法更有利于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脏器功能(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脏、心脏、肾脏、凝血功能)。2、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应用PICCO此种监测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运动、感知、语言等神经功能恢复机率及减少病死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PICCO 重要脏器功能 生存时间 病死率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1.1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写词表10-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颅脑损伤概述11-13
- 1.2 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手段及预后分析13
- 1.3 重度颅脑损伤及其护理的研究概况13-16
- 1.3.1 国内外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概况13-14
- 1.3.2 国内外对重度颅脑损伤护理状况的研究概况14-16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18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18-20
- 2.1 资料来源18
- 2.2 病例分组18
- 2.3 病例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18-19
- 2.4 研究方法19
- 2.5 统计学分析19-20
- 第3章 结果20-26
- 3.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20-22
- 3.1.1 PICCO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构成20
- 3.1.2 PICCO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构成20
- 3.1.3 PICCO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合并症状情况20-21
- 3.1.4 PICCO组与对照组患者的GCS评分情况21
- 3.1.5 PICCO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科后的生命体征情况21
- 3.1.6 患者入科后心脏、呼吸系统、肝脏、肾脏及血液系统情况见表 3.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1-22
- 3.2 2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后 3.5.7.14天重要脏器功能情况比较22-26
- 3.2.1 PICCO监测组与对照组患者死亡情况比较23-24
- 3.2.2 PICCO监测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24-26
- 第4章 讨论26-38
- 4.1 颅脑损伤的流行及分布特征26-27
- 4.2 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27-28
- 4.3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PICCO监测28-31
- 4.5 重度颅脑损伤对重要脏器功能影响31-37
- 4.5.1 对神经系统功能影响31-33
- 4.5.2 对呼吸系统功能影响33-34
- 4.5.3 对消化系统功能影响34
- 4.5.4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影响34-35
- 4.5.5 对泌尿系统功能影响35
- 4.5.6 对其他系统功能影响35-37
-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37-38
- 第5章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表43-44
- 个人简历44-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琪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10期
2 白奎;许宏侠;;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25期
3 黄媛媛;史春霞;;9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陈甘海;李金庭;林燕金;黄文平;丁燕晶;;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5 柴淑霞;;重度颅脑损伤ICU治疗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6 范小璇;赵晓平;张毅;周振国;任勇涛;;颅脑损伤伤情分布与治疗现状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年22期
7 韩艳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年23期
8 陈美芬;;亚低温对脑保护的治疗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09期
9 唐丽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22期
10 汤俊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就诊时的抢救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春晖;应用BIS监测评估不同镇静深度下对机械通气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2 曹新亮;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策略—3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9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93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