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早期脑创伤的扩散加权成像、病理与AQP4表达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22:11

  本文关键词:早期脑创伤的扩散加权成像、病理与AQP4表达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创伤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 IgG 动物实验 脑创伤 非创伤侧 病理 血脑屏障 IgG 扩散加权成像 脑创伤 病理 水通道蛋白-4 IgG 动物实验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早期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脑组织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W-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病理变化。 方法:选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TBI),创伤组按改良Feeney法制作早期脑创伤模型,创伤组按致伤后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1h、3h、6h、12h、24h,每组10只。对照组除不撞击之外其他操作同TBI组。对各组分别进行DW-MRI检查,测量损伤区DW-MRI高信号面积(rs-DWI)及高信号面积区的ADC值,并取脑进行组织学观察、IgG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观察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 结果:对照组DWI及脑组织结构未见异常,IgG染色阴性。与对照组相比较,创伤组脑损伤区在1h即出现DWI高信号,高信号面积随时间延迟逐渐增大,于6h最大,12-24h缓慢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C值表现为1h升高、6h降低、12h再回升直至24h,与对照组比较,1h、3h、12h、24h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小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观察:损伤区脑组织在1h即出现BBB破坏、红细胞从血管内漏出、组织间隙增宽,呈现血管源性水肿,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以创伤后6h明显。创伤后3h开始出现细胞内水肿,表现为胶质细胞胞体增大、胞浆淡染或空泡样变,线粒体肿胀,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在6h较为明显。创伤后12h除上述两种水肿并存之外,开始出现组织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小胶质细胞增生,以24h明显。IgG从1h开始呈阳性增至6h最强,维持高水平至24h,与对照组比较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BBB破坏为特征的血管源性水肿是早期创伤性脑水肿的首发水肿类型,继后出现细胞内水肿并存的混合性水肿,随时间延长两种水肿逐渐加重。DWI信号变化与ADC值可反映创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演变过程,当ADC值下降,对应的DWI呈高(亮)信号时提示细胞内水肿,反之,ADC图及DWI均呈高信号时则代表血管源性水肿。 目的:探讨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iurv, TBI)后非创伤侧脑组织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W-MR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与病理变化。 方法:选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TBI),创伤组按改良Feeney法制作早期脑创伤模型,创伤组按致伤后时间点再分为5个亚组—1h、3h、6h、12h、24h,每组10只。对照组除不撞击之外其他操作同TBI组。各时相点分别对各组进行头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MRI检查,测量镜像非损创侧脑组织的ADC值,取镜像非创伤侧脑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IgG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观察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所得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对照组的脑组织结构及DW-MRI未见异常,IgG染色阴性。与对照组相比较,创伤组非创伤侧各时相点DW-MRI未见异常,ADC值1h基本正常,3h下降,6h升高,12-24h又呈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观察:1h脑组织结构未见异常;3h出现细胞内水肿,表现为胶质细胞胞体增大、胞浆淡染或空泡样变,线粒体肿胀。6h细胞内水肿加重,同时出现血管源性水肿,表现为BBB破坏、红细胞从血管内漏出。12~24h细胞内水肿仍继续加重,而血管源性水肿有缓解趋势,并见小胶质细胞增生。IgG染色在1小时为阴性,3小时弱阳性,6小时强阳性,12~24小时呈减弱趋势,与对照组比较3h、6h、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脑是一个高级整合中枢,当一侧脑创伤时,非创伤侧的脑组织有相应的病理变化,在时间上滞后于损伤侧,首先出现的是细胞内水肿,然后发生血管源性水肿,随损伤时间延长血管源性水肿有缓解趋势,但ADC值无显著变化,DW-MRI呈现“假性正常”现象。 目的:探讨大鼠早期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的表达与脑水肿变化,尤其与血脑屏障结构破坏之间的关系。 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0只,制作早期脑创伤模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创伤组,创伤组又分:创伤1h组、3h组、6h组、12h组、24h组5个亚组,每组各20只,各时相点取脑分别进行脑含水量测定、病理观察脑水肿情况及BBB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脑组织IgG和AQP4表达。 结果:对照组脑组织结构正常,IgG染色阴性,脑含水量及AQP4表达未见异常。与对照组相比较,创伤组的脑含水量从创伤6h后明显增加,24h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较,6h,12h,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从创伤1h后即明显增加至6h,之后维持高水平至24h,与对照组比较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显示,脑创伤后1h即出现以BBB破坏为特征的血管源性水肿,可见红细胞从血管内漏出、组织间隙增宽,创伤后3h开始出现细胞内水肿,表现为胶质细胞包体增大、胞浆淡染或空泡样变、线粒体肿胀,两种水肿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在6h较为明显。创伤后12h除了上述两种水肿并存之外,开始出现组织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小胶质细胞增生,24h明显。AQP4蛋白在1h开始降低,6h降至最低点,12h开始回升,呈“V”形变化,与对照组对比,3、6、24小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BBB破坏为特征的血管源性水肿是早期脑创伤的主要病理改变,继后出现细胞内水肿并存的混合性水肿,随时间延长两种水肿逐渐加重。血管源性水肿为主的时间段AQP4表达下调,而当细胞内水肿参与时AQP4表达上调。AQP4表达水平可能参与了脑创伤后的自身保护机制。
【关键词】:脑创伤 扩散加权成像 病理 IgG 动物实验 脑创伤 非创伤侧 病理 血脑屏障 IgG 扩散加权成像 脑创伤 病理 水通道蛋白-4 IgG 动物实验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R651.15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英文缩略词14-18
  • 第一部分 早期脑创伤组织的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化18-43
  • 1 前言18-19
  • 2 材料与方法19-27
  • 2.1 材料19-21
  • 2.1.1 实验动物及饲料配制19
  • 2.1.2 主要试剂19-20
  • 2.1.3 主要仪器20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20-21
  • 2.2 方法21-27
  • 2.2.1 实验动物分组21-22
  • 2.2.2 麻醉与模型建立22-23
  • 2.2.3 DW-MRI检查23
  • 2.2.4 病理形态学观察23-25
  • 2.2.5 脑组织切片IgG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BB通透性25-26
  • 2.2.7 数据统计分析26-27
  • 3 结果27-29
  • 3.1 脑创伤后的DWI表现及ADC值变化27
  • 3.2 早期脑创伤组织的病理变化27-28
  • 3.3 免疫组化法检测BBB通透性28-29
  • 4 讨论29-33
  • 4.1 脑创伤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29-30
  • 4.2 脑创伤后的DWI表现与ADC值变化及病理基础30-33
  • 5 小结33-34
  • 参考文献34-36
  • 附图36-43
  • 第二部分 早期脑创伤非损伤侧组织的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变化43-56
  • 1 前言43-44
  • 2 材料与方法44-46
  • 2.1 实验动物分组44
  • 2.2 DW-MRI检查44
  • 2.3 组织病理观察44
  • 2.4 镜面非损伤区脑组织切片IgG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BB通透性44-45
  • 2.5 统计学处理45-46
  • 3 结果46-48
  • 3.1 脑创伤后非损伤侧脑组织的ADC值变化46
  • 3.2 脑创伤后非损伤侧脑组织的病理改变46
  • 3.3 脑创伤后非损伤侧脑组织的BBB通透性改变46-48
  • 4 讨论48-49
  • 4.1 脑创伤后非损伤侧脑组织的病理改变48
  • 4.2 脑创伤后非损伤侧脑组织的DWI表现与ADC值变化及病理基础48-49
  • 5 小结49-50
  • 参考文献50-52
  • 附图52-56
  • 第三部分 AQP4在大鼠早期脑创伤组织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56-76
  • 1 前言56-57
  • 2 材料与方法57-62
  • 2.1 材料57-59
  • 2.1.1 实验动物及饲料配制57
  • 2.1.2 主要试剂57-58
  • 2.1.3 主要仪器58-59
  • 2.2 方法59-62
  • 2.2.1 实验动物分组59
  • 2.2.2 麻醉与模型建立59
  • 2.2.3 脑组织水含量测定59
  • 2.2.4 病理形态学观察59-60
  • 2.2.5 脑组织切片IgG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BB通透性60
  • 2.2.6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4蛋白表达60
  • 2.2.7 免疫印迹实验半定量AQP4蛋白60-61
  • 2.2.8 数据统计分析61-62
  • 3 结果62-64
  • 3.1 各组脑组织含水量测定62
  • 3.2 早期脑创伤组织的病理变化62
  • 3.3 免疫组化法检测BBB通透性62-63
  • 3.4 早期脑创伤组织的AQP4表达水平63-64
  • 4 讨论64-66
  • 5 小结66-67
  • 参考文献67-70
  • 附图70-76
  • 全文结论76-77
  • 综述77-86
  • 参考文献82-86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86-87
  • 致谢8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刘慧姝;黄倩;高旖鑫;胡碧辉;;水通道蛋白基因4在子痫前期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2 吴宁;卢关伊;;水通道4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5期

3 雷小燕;鲁宏;;水通道蛋白4在早期创伤性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7期

4 马绪彪;卞伟华;宋佳;李庆忠;杨美子;;胍丁胺对氧糖剥夺/复氧损伤U251细胞水通道蛋白-4,9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年11期

5 杨春伍;刘爱举;顾汉印;丁玉;;20例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22期

6 暴丽莎;郝玲;刘芳;任常军;;早产动物GMH-IVH模型的制作[J];河北医药;2014年02期

7 朱振丹;茆翔;刘佰运;;MMP-9与创伤性脑水肿研究进展[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年06期

8 殷长江;张荣伟;;脑膜瘤瘤周水肿发生机理研究进展[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9 万秋霞;王威威;刘冬冬;刘天华;全丽妮;;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颈静脉血糖及脑水肿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10 Hong Lu;Xiaoyan Lei;;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does not reflect cytotoxic edema on the uninjured sid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雪波;他莫昔芬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武鑫;水通道蛋白-4敲除对小鼠海马依赖性学习记忆和突触传递长时程抑制的影响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章杰;AQP1对SCs形态、水转运的影响以及缺氧诱导AQP1表达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4 茅磊;调控Nrf2-ARE通路对小鼠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张明阳;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脑外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李万立;烫伤对大鼠心肌组织AQPs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7 黄忻涛;内皮祖细胞对创伤性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血管新生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高峰;10%高渗盐水减轻脑缺血所致脑水肿非渗透性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姚静虹;AQP4基因对慢性高眼压小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3 暴丽莎;早产兔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模型的建立和评价[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薛强;“脑神经血管单元”体外模型的成模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郭兆慧;NMDAR1在创伤性脑水肿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水通道蛋白-4相关性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曾艺辉;AQP4基因沉默在新生猪HIBD模型中的DWI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洪杰;AQP4基因沉寂治疗早期缺氧缺血性脑水肿的DWI影像学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8 龚清永;影响初发幕上脑胶质瘤瘤周水肿的相关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9 惠浩;NKCC1在TBI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Homer1a相互关系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10 赵明明;机械性神经元损伤后自噬的功能及Homer1a通过PI3K/Akt通路对其调节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8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938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