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17:33

  本文关键词: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严重烧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管 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摘要】:第一部分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目的:用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模拟烧伤后的体内环境,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BMS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严重烧伤大鼠模型,并制备严重烧伤后大鼠血清。实验分组:正常培养组(含10%胎牛血清)、烧伤血清组(含10%烧伤大鼠血清),MTT法检测各组BMSCs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烧伤组不同时间点BMSCs迁移情况。结果:烧伤血清处理24h后,BMSCs增殖比正常培养组快(P0.01);烧伤血清作用0、1、3、6、12、24 h时,BMSCs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0、1.0±0.7、14.6±4.6、45.0±6.4、82.8±8.3、122.2±11.4个,3 h时BMSCs出现迁移增多,6、12、24h时BMSCs迁移数量多于3h(P0.01)。结论: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BMSCs增殖和迁移有促进作用。第二部分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38和Akt磷酸化水平变化目的:观察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处理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胞内的p38和Akt磷酸化水平变化。方法:建立严重烧伤大鼠模型,制备烧伤后大鼠血清。用体积分数10%的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刺激BMSCs不同时间后,Western blot检测BMSCs内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Akt (p-Akt)表达水平。结果:烧伤血清作用0、1、3、6、12、24 h时,BMSCs胞内p-p38表达分别为1.02±0.50、1.11±0.17、1.04±0.23、1.02±0.20、1.16±0.22、1.0±0.19,在各时间点p-p38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kt表达分别为0.59±0.08、0.65±0.06、0.83±0.22、1.10±0.21、1.22±0.19、1.62±0.30,6、12、24 h时p-Akt蛋白表达较作用O h时(加入血清后即刻)水平明显增高(P0.05);12、24 h时较3 h时明显增高(P0.05)。结论: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可增高BMSCs的Akt磷酸化水平。第三部分严重烧伤大鼠血清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制探讨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严重烧伤大鼠血清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含10%胎牛血清)、烧伤血清组(含10%严重烧伤大鼠血清)、烧伤血清+抑制剂组(含10%严重烧伤大鼠血清+10μmol/L的LY294002)、烧伤血清+激动剂组(含10%严重烧伤大鼠血清+200 ng/mL的IGF-1), 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BMSCs的迁移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BMSCs微管结构的变化。结果:各组培养24 h后,烧伤血清组BMSCs微管结构出现解聚,细胞迁移数量较正常培养组增多(P0.01)。与烧伤血清组比较,烧伤血清+激动剂组BMSCs微管结构解聚增多,细胞迁移数量增多(P0.01),烧伤血清+抑制剂组细胞微管结构变化不明显,但BMSCs迁移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可促进BMSCs迁移,可能与烧伤血清中细胞因子IGF-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进而引起BMSCs微管结构变化,促进BMSCs迁移。
【关键词】:严重烧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管 迁移 PI3K/Akt信号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44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5
  • 前言15-19
  • 参考文献17-19
  • 第一部分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19-24
  • 1 材料与方法19-21
  • 2 结果21-23
  • 3 讨论23-24
  • 第二部分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处理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p38和Akt磷酸化水平变化24-31
  • 1 材料与方法24-28
  • 2 结果28-29
  • 3 讨论29-31
  • 第三部分 严重烧伤大鼠血清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机制探讨31-38
  • 1 材料与方法31-33
  • 2 结果33-35
  • 3 讨论35-38
  • 全文小结38-39
  • 参考文献39-43
  • 文献综述43-51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林;严重烧伤早期利尿剂选用的商榷[J];中华烧伤杂志;2002年03期

2 孙永华;严重烧伤后液体复苏及早期救治的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07期

3 吕涛,牛希华,娄季鹤;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8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05年24期

4 Кряшев С.В.и др ,谭梅尊 ,曹会龙;严重烧伤后的精神改变及其治疗[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精神病学分册;1977年04期

5 罗莲珠;浅谈严重烧伤的护理[J];山东医药;1979年05期

6 付琼芳;王旭;;25例严重烧伤的早期血气分析[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7年04期

7 朱雄翔,陈璧,徐明达;严重烧伤早期血小板计数变化对预后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8 朱雄翔,陈璧,徐明达;严重烧伤早期血小板计数变化对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9 张中桥;血小板计数下降是影响严重烧伤预后重要因素[J];医学信息;1997年08期

10 荣新洲,任加良,周一平;严重烧伤并发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症1例[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林;;严重烧伤后内稳失衡—典型病例剖析[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苏毅鹏;;救治两例严重烧伤的经验与教训[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段红杰;柴家科;盛志勇;姚咏明;尹会男;梁黎明;;严重烧伤大鼠骨骼肌凋亡机制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方严;陶维贻;;严重烧伤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A];全国第三届烧伤外科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摘要[C];1991年

5 徐刚;房辉;孙拥新;翟君鹤;冯玉柱;宋建忠;赵宇辉;;严重烧伤并发高渗血症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6 朱斌;郭浩光;苏爱云;朱家源;;严重烧伤回吸收期液体治疗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7 邵炳荣;严根荣;;老年人严重烧伤多脏器功能衰竭[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肖新民;;严重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263例临床诊治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9 袁福祥;刘润文;贺红艳;武素萍;肖忘生;;立克菌星治疗严重烧伤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10 相海珍;郑爱娟;钱芳;;严重烧伤常见死因的早期预防[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人民医院 臧德源;治疗严重烧伤的临床体会[N];健康报;2013年

2 广西平南县人民医院 臧德源;治疗严重烧伤早期的体会[N];健康报;2014年

3 冯琳 廖定国;严重烧伤早期救治研究有突破[N];中国医药报;2002年

4 通讯员 冯琳;我国严重烧伤救治水平国际领先[N];家庭医生报;2003年

5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烧伤科 邓以谦;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严重烧伤的临床观察[N];健康报;2008年

6 王豪 特约记者 曾政雄;身残志坚校场勇夺3金[N];解放军报;2014年

7 湘雅三医院烧伤整形科教授 罗成群;严重烧伤的早期处理[N];大众卫生报;2001年

8 记者 曹丽君;机器喷出人体细胞 可修复严重烧伤的皮肤[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莎拉·科尔 编译 高月娟;细胞喷雾可以治愈烧伤[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红杰;严重烧伤大鼠骨骼肌凋亡及胰岛素治疗对其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于宝军;严重烧伤致单个核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3 戚华兵;缺氧诱导因子1在严重烧伤早期血管通透性调控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王伟;严重烧伤后缺氧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持续激活导致心肌损害的机制及心肌保护[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张兵钱;严重烧伤早期“容量补充+动力扶持”复苏方案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冯永强;严重烧伤大鼠肠淋巴循环细菌、炎症因子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D];山东大学;2007年

7 肖荣;自噬在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损害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冷向锋;TRAIL及其受体在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鼠胸腺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晓鲁;HSP70基因转染对烧伤后肠黏膜缺血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10 郭丹凤;严重烧伤大鼠免疫器官中ICAM-1、IL-18、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华;严重烧伤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丁志辉;细胞内和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在严重烧伤中的表达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3 戚华兵;缺氧诱导因子1在严重烧伤早期肝脏葡萄糖转运体1变化中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4 张艳伟;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徐礼笑子;水通道蛋白1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水肿的关系[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广;颠簸对严重烧伤家兔休克的影响及静脉复苏方案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7 王晓云;绿脓杆菌外毒素A对严重烧伤大鼠损伤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8 赵风景;严重烧伤刺激后中性粒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参麦注射液对其保护作用[D];扬州大学;2007年

9 邓建新;严重烧伤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心电紊乱和钙信号异常机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张万福;胰岛素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1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971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2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