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急救学论文 >

抗炎细胞因子IL-37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0:48

  本文关键词:抗炎细胞因子IL-37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IL-37 炎症 失血性休克 细胞因子


【摘要】:研究背景:失血性休克可导致体内严重的炎症反应,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重要的一环。IL-37是新近发现的炎症相关因子,具有抑制先天性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研究IL-37与失血性休克及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更好地治疗失血性休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通过颈动脉放血建立小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通过术后输注林格氏液进行复苏治疗,用ELISA法检测复苏前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37及其他细胞因子如IL-6、TNF-α和TGF-β1的含量。 实验结果:失血性休克小鼠外周血中IL-37含量呈进行性下降,分别为71.702±10.665pg/ml(3h),48.887±16.640pg/ml(6h),24.027±9.120pg/ml(12h)和11.227±8.004pg/ml(24h);复苏后IL-37含量显著增高,分别为84.487±8.875pg/ml(3h),96.065±11.476pg/ml(6h),109.546士15.524pg/ml(12h)和126.343±22.931pg/ml(24h),并与IL-6、TNF-α的变化具有负相关性,和TGF-β1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 结论:血清IL-37水平变化与小鼠失血性休克发生和治疗恢复有密切的关系,提示IL-37可能是潜在的反映炎症反应和判断疗效的指标。
【关键词】:IL-37 炎症 失血性休克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59.7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英文缩写词与中英文索引8-9
  • 目次9-11
  • 1 前言11-13
  • 2 材料和方法13-21
  • 2.1 材料13-16
  • 2.1.1 实验动物13
  • 2.1.2 主要试剂13
  • 2.1.3 自制溶液配方13-14
  • 2.1.4 主要仪器及耗材14-16
  • 2.2 方法16-21
  • 2.2.1 动物模型建立16
  • 2.2.2 实验分组设计16
  • 2.2.3 标本采集16-17
  • 2.2.4 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6、TNF-α含量17-18
  • 2.2.5 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L-37、TGF-β1含量18-19
  • 2.2.6 组织病理学检测19-20
  • 2.2.7 统计学处理20-21
  • 3 结果21-32
  • 3.1 模型建立21-31
  • 3.1.1 生存率及血压21-22
  • 3.1.2 病理检测22-26
  • 3.1.3 细胞因子检测26-31
  • 3.2 休克机体复苏情况31-32
  • 4 讨论32-35
  • 5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综述39-48
  • 参考文献45-48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亚钦;文琛;;针刺“人中”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肌的组织化学观察[J];针刺研究;1985年04期

2 卞善述;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补液[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6年06期

3 吴英杰,何三光;微小回肠血管平滑肌瘤引起严重失血性休克一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87年10期

4 范镭,韩济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脊髓中脑啡肽的释放增多[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89年04期

5 黄培志;;失血性休克犬的深低温循环暂停——全身和脑代谢的初步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1991年04期

6 甘卉,赵雪俭,赵丹,李杨,王忠山;人参二醇组皂甙对失血性休克犬血糖含量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2年03期

7 张华云;刘怀琼;黄丽娜;;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血液稀释度的改变[J];中华创伤杂志;1992年03期

8 陈虹;马润仙;郭建平;;平衡液在抢救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1993年10期

9 蒋建新,,陈惠孙,胡德耀;内源性内毒素移位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10 丁建国;;大量快速输液纠正治疗失血性休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晔;徐竞;刘建仓;张连阳;;VASP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屏障功能与ZO-1的关系[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竞;刘良明;;失血预处理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的保护作用及与PKCα、PKCε的关系[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近波;潘景业;李智强;陈洁;王晓蓉;王卫;;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吴泽;那红旭;邓德锐;;失血性休克的法医学鉴定[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近波;潘景业;李智强;陈洁;姚震亚;吴双华;沈晔;王卫;;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表达的研究[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磊;王建;马炳辰;;万汶与贺斯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对凝血功能影响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辉;郑士友;;高渗盐水用于失血性休克初期急救77例体会[A];华东地区第二次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3年

8 于湘珠;汪宁尔;王芳;胡瑞瑛;孟茜芳;;妇产科隐性失血患者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指标的探讨[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陈俊杰;;失血性休克法医学鉴定探讨[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施燮民;张林;严龙;;失血性休克的认定要点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玉萍;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时应注意的问题[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失血性休克诊断与救治[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杨世伟;基层医院处理失血性休克例举[N];农村医药报(汉);2005年

4 王宝华 李水根;高渗盐溶液治失血性休克[N];健康报;2004年

5 罗刚;低血压并非休克同义词[N];健康报;2007年

6 宋桂芳;中小企业“失血性休克”能否救治[N];友报;2009年

7 伏新顺;肝硬化病人当心鱼刺“惹祸”[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记者 刘麟;长沙:有位见义勇为青年叫韦黎[N];经济日报;2006年

9 伏新顺;大便出血为哪般[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雷冬竹;基层医生对产后出血处理要得法[N];健康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友;腹腔途径辅助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李立波;失血性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液对中性粒细胞活化作用以及高渗氯化钠复苏对其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3 姜久昆;生理盐水、高渗氯化钠和羟乙基淀粉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对Treg、Th1/Th2及Tc1/Tc2早期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育tF;重症失血性休克及复苏条件下大鼠VAP-1表达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周彬;高渗盐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6 吴长毅;血红素加氧酶-1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7 段朝军;解冻的新鲜冰冻血浆复苏失血性休克与血管保护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郑伟;急性重度失血性休克条件下大鼠血浆和肝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9 俞晓军;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差异基因的筛查及EPHX2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朱志宏;不同性别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的差异及胃复安干预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梦琳;抗炎细胞因子IL-37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郑文建;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大鼠UCP2变化与组织差异性损伤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刘玉春;输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兔循环呼吸功能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4 王波;自体血液回输用于腹部伤连续失血性休克救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袁静;IκB激酶在失血性休克继发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山茛菪碱的干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6 隋金玲;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7 吴彬;CD40/CD40L在兔失血性休克致肺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叶小丰;电针足三里抗失血性休克及增强迷走传出活性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王林贵;高压氧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炎症反应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6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jyx/976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