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精神病论文 >

血管性痴呆不同中医证型的静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22:09

  本文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不同中医证型的静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血管性痴呆 中医证型 脑功能连接 阿尔茨海默病


【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中常见证候——痰瘀阻络证及肾精亏虚证两种中医证候同病异证的脑功能连接区别,同时采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常见证型——肾精亏虚证作为对照,从异病同证的角度探讨两种痴呆疾病脑网络连接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从神经内科住院部及门诊选取。经过临床及影像学要求的严格筛选,剔除不符合案例后,最终共采集VD痰瘀阻络证患者23例,VD肾精亏虚证患者17例,AD肾精亏虚证患者13例,正常对照组患者13例,一共66例。先对四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证实基线一致。其后,对所收集被试的fMRI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既往的研究解剖先验结果,予选定双侧扣带后回(posterior cingulate gyrus, PCC)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对选定的ROI内所有序列进行平均以取得平均序列,然后与全脑所有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为方便分析,先将所有fMRI图像经过平滑、滤波等预处理以得到标准统一的图像。其后为了使图像数据正态化,对预处理后图像进行Fisher转换,获取Z值后数据。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正态化转换后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按影像学资料的分组分别进行组内平均以获得各组的静态网络特点,再予行组间两两比较以获取两组之间功能连接的差异。经过alphasim校正,获得脑网络激活图以及相应的解剖体素信息,最终得到同病异证及异病同证的结果。结果:1、同病异证的结果:与VD肾精亏虚组相比,VD痰瘀阻络组双侧PCC与左侧枕上回、枕中回功能连接呈增强趋势,而与右侧小脑/小脑脚、右侧舌回、右侧枕下回/枕中回、右侧梭状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项下小叶(不包括角回)、双侧旁中央小叶以及双侧楔前叶呈减弱趋势。 2、异病同证结果:①与AD肾精亏虚组相比,VD肾精亏虚组与PCC脑功能连接增强部位位于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海马;而在左侧颞上回、左侧颞横回、左侧罗兰多壳盖、左侧胼胝体连接则呈减低趋势。AD.VD三组与正常组相比,AD组脑功能激活图呈现弥漫性、对称性的减低或增强,有差异的内部解剖区域较小;而VD两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功能激活图多呈不对称性改变,且其差异解剖区域多较大。结论:不同中医辨证类型的VD患者其脑网络激活区域及特点不同,其差异可能与中医痰瘀阻络证血管受损较重,皮质下白质缺血损伤更为严重相关;相同的中医辨证类型,VD及AD的功能连接也有差别,其原因考虑与两种疾病脑损伤部位及特点不同有关。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中医证型 脑功能连接 阿尔茨海默病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49.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1-21
  • 第一节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11-16
  • 一、 概念11
  • 二、 流行病学11
  • 三、 中医对VD的认识11-13
  • 四、 西医VD的认识13-15
  • 五、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15
  • 六、 展望15-16
  • 第二节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功能磁共振的研究进展16-21
  • 一、 广义的功能磁共振成像16-18
  • 二、 狭义的功能磁共振成像18-20
  • 三、 总结20-21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1-38
  • 第一节 研究方案21-25
  • 一、 研究对象21
  • 二、 研究方法21
  • 三、 诊断标准21-22
  • 四、 纳入标准22
  • 五、 排除标准22
  • 六、 剔除标准22
  • 七、 fMRI的扫描过程及参数22-23
  • 八、 统计分析23
  • 九、 研究流程图23-25
  • 第二节 统计分析结果25-38
  • 一、 基线的研究25-26
  • 二、 影像学资料的分析26-38
  • 第三章 讨论38-41
  • 一、 同病异证——痰瘀阻络证组脑功能连接减退更明显的原因38-39
  • 二、 异病同证——不同的疾病功能连接特点与其脑损害区域相关39-40
  • 三、 创新与发展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8
  • 附录48-57
  • 致谢57-58
  • 统计学审核证明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建新,杨渤生;血管性痴呆误诊1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02期

2 高唱 ,王景周 ,王琳 ,高东 ,周中和 ,姚国恩 ,张莉莉 ,陈曼娥;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小板活化机制的研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5期

3 孟凡莲;马忠金;刘大英;;通络益脑丸治疗血管性痴呆91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年01期

4 陈妍;陈石伙;;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3期

5 范芸;徐景;纪亮;;老年患者血管性痴呆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15期

6 吴秀芹;梅晓云;吴颢昕;;祛邪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概述[J];中医药学报;2010年06期

7 孟红旗;蒲凡;刘雪梅;温嘉乐;夏敏仪;;血管性痴呆的中药治疗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田金洲,韩明向,涂晋文,杨承芝,杨惠民,邹忆怀,刘恒;血管性痴呆的诊断、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9 张志真,周德安,盛丽,刘慧林,刘军;疏调益智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2000年04期

10 刘峥,包汉雨,贾建平;血管性痴呆及其治疗[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莉莉;周淑君;;血管性痴呆的健康教育体会[A];第二届第二次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郭明冬;罗增刚;;周文泉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彭良富;刘小燕;张岳峰;谭燕;郑东;施海珊;章慧;;血管性痴呆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方正龙;;血管性痴呆与脏腑关系探讨[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黄齐珠;李丽萍;;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相关性[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周文泉;于向东;;关于血管性痴呆研究的思考[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玉麟;王义方;高之旭;;中药“菖术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张颖;;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A];全国中医、中西医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健;;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诊治[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饶旺福;;血管性痴呆证治探讨[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匡远深;55岁以上人群血管性痴呆患病率达0.8%[N];健康报;2013年

2 陶有庆;情绪波动警惕血管性痴呆[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陈利平;如何诊断血管性痴呆[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王发渭;年轻人应防血管性痴呆[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杨牧祥名中医工作室 于文涛 聂金涛;醒脑启智方治血管性痴呆[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6 匡远深;我国55岁以上人群每百人中约有一位血管性痴呆[N];光明日报;2013年

7 张超群;范晓莉;山西医大一项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与脑梗死呈正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衣晓峰;庄磊;核素显像“锁定”早期血管性痴呆[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指导专家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神经内科 刘绪宏 主任医师 赵非一;防治血管性痴呆先从管理血压、预防中风入手[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10 陈志萍;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晨;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的多模态磁共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马兴荣;白藜芦醇对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刘霞蔚;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的循证评价与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吴永贵;加减薯蓣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ERK5/BMK1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庄慧魁;脑血辨证对血管性痴呆的适用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6 樊爽;电针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王四平;活血化痰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赵晖;天麻有效成分组1210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9 范曰誉;脑络通冲剂治疗老年人血管性痴呆临床与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郭明冬;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娟;朝医三神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温艳晖;巴茱合剂治疗肾虚髓减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郑方方;辨经剌井结合三焦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杨清洁;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朱麟天;益智醒脑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中SOD、MDA水平及行为学的影响[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6 田欢;“药氧针”综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7 胡伟;固地开天法针刺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周yN;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陈延;加减薯蓣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王一超;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自噬的调节作用[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5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jsb/1075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0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